返回
顶部
首页 > 正文
那一年 此刻——一个奋战在扶贫一线的干部感悟
  • 发布日期:2020-11-06
  • 来源:曲靖乡村振兴网
  • 阅读量:394

那一年,我28岁带着梦想踏入了脱贫攻坚事业的大门。

那一年,背着行囊,带着母亲的牵挂从城市到山区,一路奔波,穿过城市的喧嚣,翻过大山,踏过小溪,来到了这个“原始的部落”,从此回家成为了一件很奢望的事。

那一年,“两不愁,三保障”、深深烙入了心坎,贫困户成为了每天挂在嘴边的”三个字”。

那一年,富有特色的穿戴,特别的语言,不一样的风俗和饮食,让我觉得是那么的新鲜。

那一年,泥泞的道路,低矮破败的房屋,闭塞的交通,打不通的电话,,,,是我对村庄的第一印象。

那一年,无数次步履蹒跚,无数次从梦里惊醒,泪水打湿了枕头,无数次想过放弃,动过逃避的年头,幻想城市的惬意生活。

那一年,“家+单位+客户”朝九晚五成为了过去,“村委会+入户走访+贫困户”分不清上班下班,周末假日,无休止的加班工作成为了常态。

那一年,一个提包,一本笔记本,一瓶水,一个电摩托、成为了生活的全部。

那一年,夏季的风不再凉快,中午时分的骄阳是那么的辣眼,披星戴月,走乡串户,那时星星月亮是那么的的明亮。

那一年,一向循规蹈矩,斯斯文文的我,会光着膀子,任风扇无情的吹,卷起裤腿走向泥泞的乡间小道不再犹豫。

那一年,夏季是那么的漫长,太阳是那么的辣,辣的让人出不了门,一次次的入户归来汗流浃背,一身臭汗成为了常态,那一年彻夜难眠,鸟叫声,知了声,鸡叫声此起彼伏,陪伴慢慢长夜。

那一年,我是那么的害怕文字,怕写文章,可能一段话就有三个错别字甚至更多,爸妈说我读的是“白眼书”,开玩笑说“语文个是数学老师教的”,我笑而不语。

那一年,由于缺乏沟通和理解,与村组干部有过摩擦,入户干工作群众不理解,被骂哭。

那一年,电话的那一头不是客户,跟你聊得不是基金、保险、理财,而是贫困户,跟你的聊得是家长里短,孩子上学,老人生病,住房漏雨,,,,,

那一年,你似乎成为了“孤家寡人”,朋友少了,渐渐失去了联系,感情似乎淡了,偶尔聊天也聊不到一块了,似乎缺少了共同语言,,,,

那一年,入户走访,他听不懂你讲话,你也不明白他要表达的意思,氛围总是那么尴尬,一向善于沟通的我,似乎瞬时间怀疑了人生。

那一年,居然一个小小的感冒让我拖成了肺炎,一场交通事故,差点让我在扶贫路上画上了顿号,有记忆起从来没住过院,身体一直倍儿棒的我这一年硬是在病床上带了整整一个月。

此刻,脱贫攻坚全面奔小康的日子越来越近,那个我曾经厌恶、想方设法要离开的地方,此刻是那么的依依不舍,离别的日子越来越近,心里却越来越不能平静,似乎习惯了这里的生活,这里似乎成为了我的第二故乡,离别的时候,我可能再次流泪。

此刻,干净整洁的小康大道,一座座拔地而起崭新的小洋楼,老老少少洋溢着的笑容,满山遍野的瓜果香,一点也找不到曾经记忆中的样子。

此刻,走村串户,户户老乡似乎都成为了亲人、一坐下就舍不得走,一唠就是一下午,飘香的壮家包谷酒、可口的壮家烟熏肉,富有特色的各种美食,让人留恋,从不觉得我离开了家,习惯了这里的饭菜。

此刻,那个唇红齿白、拘谨严肃,白皙的胖小伙不在了,一个似乎有点邋遢、不修边幅的黝黑大叔留在了村里。

此刻,不在烦躁,少了点稚气,多了些成熟,未来可期。

此刻,满满的幸福感、成就感,感觉能有幸加入驻村扶贫这个队伍,是我的光荣和荣幸,看着乡村一天天变好,贫困群众日子一天天好起来,那一切曾经流过的泪水,汗水仿佛是值得的,物超所值。吹风吹,战鼓擂,脱贫攻坚的号角越吹越响,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子越卖越实,带着梦想,带着希望奔向远方。

(通讯员:翟路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