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正文
瓦窑村的“万金油”——记者海镇现瓦窑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毛坤
  • 发布日期:2020-11-03
  • 来源:珠江网
  • 阅读量:3103

IMG_20200227_145234_看图王.jpg

2018年2月,毛坤被曲靖师范学院选派到会泽县者海镇犀牛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2019年6月因工作突出被调到瓦窑村担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两年多的驻村工作,给这个“城里人”尝到了酸甜苦辣,同时收获了他人生中的又一笔宝贵财富。坚守初心,砥砺前行。毛坤在瓦窑村的辛勤付出,结出了丰硕成果。自己也连续两年在履职考核中评定为优秀,先后被者海镇党委、政府授予 “优秀共产党员” “优秀驻村工作队员”尊师重教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驻村先驻心,真走实访结“穷亲”

毛坤两次接到选派任务后,都立马收拾行李,马不停蹄地赶到犀牛村、瓦窑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针对各村的实际,毛坤想方设法破解自己农村工作经验不足的困难,与村“两委”、村组干部深入交谈,了解贫情,制定帮扶计划;学习扶贫政策,精准开展帮扶工作;走访群众,破解生产生活难题。300多次的入户调查、写满2个笔记本的民情日记,为毛坤如何做工作、如何来帮扶明确了思路。

“三月,是入户的一杯清茶,是返程路上的星光点点,是湿润男人的眼眶,是触目贫困的心酸。”这是毛坤写在民情日记本扉页上的话语。回忆起2018三月的遍访,他至今还记忆犹新。他和其他队员一起挨家挨户的入户走访,入户是一个辛苦的过程,有时他脚底板都走得生疼,遇到农户农忙耕作,只有算好了村民在家的时候再去调查,也正是为了方便村民,他们的贫情调查会、主题党日活动、“三讲三评”会议等都安排在晚上八点以后开,等结束几乎每天都是十二点才能休息。

瓦窑村五小组李玉相家5口人,老伴年迈多病,两个孙女年幼,靠儿子李本操给人拉货维系一家人的生活。2017年的一天,李本操拉货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受伤严重,致今瘫痪在床。一场突如其来车祸,让原本不宽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一夜之间几乎陷入绝境。2017年经过镇村两级评议,李玉相户成为享受精准扶贫政策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毛坤走访得知后,多次到李玉相家中慰问,带去大米、食用油和牛奶等物资,组织村三委、村民代表按程序为其评定5个A类低保,并组织施工队为他家房屋进行维修加固。毛坤也会趁早晨锻炼身体的时候绕道跑去李玉相家,为瘫痪在床的李本操送去两个包子或是一瓶牛奶,也许正是这份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的感情感动了他们一家,往后的日子,坐在轮椅上的李本操一看到毛坤就指着他们家的方向,一边还吃力的比划着吃饭的动作,毛坤能感受到他们的记得,这个说着贵州话的中年男子曾无数次的去过他们家,还在今年的端午节那天给他们带去了米和油。

 “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感谢毛老师,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像亲人一样关心帮助我们,。”看到毛坤再次来访,躺在床上的李本操由衷地说。

背井离乡,育儿敬老不“称职”

“爸爸,你什么时候能回来看看我?我好久没有见到你了,好想你!你是不是又在拆危房了,拆了多少了。你最近是不是又去你带我去的那个李叔叔家了,你教的那些小朋友都会打乒乓球了吗?”刚上小学的儿子打来电话说道。毛坤心里五味杂陈,虽隔百里,但也有近2个月没回家了,只能老话安慰,“等忙完这阵子就回来看你,把欠你的都补上。”

毛坤的老家在贵州,远隔父亲千里,驻村以来父亲生活的点点滴滴他是缺席的,父亲每次生病住院需要照顾他是缺席的,今年9月,父亲又病重住院,他也就利用国庆假期短短的陪伴了两天,就匆匆回到驻村扶贫岗位,再入户再走访、梳理档案、补齐资料,做实做细各项迎检迎评工作。父亲的病,他只能在饭间或临睡前抽空问问。

10月6日的凌晨,毛坤接到妻子打来的电话:“父亲走了。”当时的他脑袋一片空白,犹如晴天霹雳。“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他很想起身离开连夜赶回去,但一想到脱贫攻坚的最后时刻,“一户一袋”档案资料还有尾欠,手里的工作还没有暂时的交接,他迈不开脚步了。

那一夜,毛坤给哥哥去了电话,简单的交代了一下,他憋红了双眼坚持到了天亮,跟总支书记交接完工作,毛坤才忙着驱车一千多公里赶回贵州老家料理父亲的后事,事完他又匆匆赶回瓦窑村,再入户再走访、档案资料的完善……

寒来暑往,毛坤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任务;拆除旧房,改善人居,贫情调查,动态管理、发展产业、巩固脱贫……他们总是在各村不停的走访,了解贫困户的经历,了解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需求。思考着种种能够帮助贫困户的方法,全面考虑如何结合当地实际发展种植、养殖产业,如何做好外出务工收入,如何搞好集体经济,如何流转土地周边群众致富等等。他也总在想着等完成脱贫攻坚工作,他就抽空回去多陪陪父亲,带他去看天安门、看故宫、看长城……但最终父亲没有等到这一天,他也再没有这样的机会,他心里的苦也许只有他自己知道。

 “照顾家庭、陪伴孩子、孝敬父母皆为人之必须,我不称职,但看到贫困户的日子一天天的好起来,我却倍感欣慰。”毛坤眼眶湿润,但能感受到他对脱贫攻坚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谋定思路,发展产业促脱贫

群众脱贫,后续产业是支撑。毛坤通过广泛的走访和深入调研,决定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规模发展为重点。”来巩固脱贫成效,防止返贫。

2019年8月,毛坤与村“两委”商议,流转村内闲置土地,发展种植业。通过多次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会,广泛征求意见,大家一致同意发展产业。但在土地流转过程中,部分村民有抵触情绪,认为租金偏低、不愿签订流转合同。毛坤会同村干部多次上门做工作,跟村民算土地流转收入账。

经过毛坤反复动员做工作,瓦窑村共流转600余亩土地,引进草莓、辣椒、贡菜种植,带动村民和贫困人员到基地就近务工500余人次,贫困人口就近务工收入达每人每年8000余元。土地流转租金惠及300余户农户。

发挥专长,做全民健身的领跑者

驻村期间,毛坤发挥自己的体育专业特长,适时深入瓦窑小学、拖木小学给孩子们上课,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教育他们通过体育锻炼实现健康成长。每年“六一”儿童节,他都会和队员向所驻村的小学捐赠一批体育用品,引导孩子们热爱体育、参加锻炼、崇尚运动。

为丰富广大群众的业余生活,他创建了“欢羽”羽毛球健身群,为他们义务普及专业知识、纠正训练动作、传授运动技巧,掀起了群众健身的热潮。成员从最初6个人发展到现在的100人,他们中有政府工作人员,有村组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也有医院职工、人民教师,还有自由职业者……经过毛坤长期不懈的带动,大家已把羽毛球运动融入生活的一部分。新工地小学的陈老师开玩笑说:“我一晚不来打会儿羽毛球就感觉全身不舒服,我上瘾了。”驰宏公司的的项大姐说:“自从毛老师来了以后,我麻将也不打了,手机也不玩了,发现羽毛球更好玩。”

两年多来的扶贫工作,毛坤有不被理解的委屈,有脱贫成效的欣喜。毛坤说:“我只是众多扶贫干部中的茫茫一员,我所做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驻村扶贫工作中的点点滴滴给予了我人生中无比宝贵的财富,也为我的人生留下了难忘的一页,我愿做瓦窑村的‘万金油’,哪里需要涂哪里,最终携手瓦窑村的贫困群众齐上小康路;无论到哪一天我也都可以笑着回忆我曾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担当参加过脱贫攻坚工作。”

  通讯员:蔡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