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曲靖讯 会泽县待补镇仓房村村民孙柱才,曾经是村里出了名的“懒虫”。去年,通过帮扶干部上门动员,他把5万元的小额信贷入股企业,每年获得3900元的入股分红。同时,自己种植了6亩马铃薯,收入就有1万多元,他真正体验到脱贫的甜蜜滋味。这是该县开展“懒转勤、勤转能、能转富”的一个缩影。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会泽县采取懒转勤、勤转能、能转富的“三转”举措,着力打破贫困户等、靠、要思想,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促进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为根治等、靠、要的“懒汉思想”,该县在打出产业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电商扶贫等“组合拳”的基础上,大力实施“扶志工程”,尤其是针对“懒汉”特点建立台账,制定个性懒转勤工作措施,强化对贫困群众的思想教育,做好政策解读,强化宣传引导,激发出贫困群众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变被动为主动。共选派了211名第一书记、1172名扶贫干部进驻209个贫困村,安排1.42万名党员干部与近11万户贫困户结成对子,“一对一”帮助贫困户定计划、选产业、解难题。同时,从全县范围选拔优秀干部组成“宣讲报告团”,在23个乡(镇、街道)轮流宣讲,听众达5万余人次,发放《脱贫攻坚政策宣传》《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一封信》《倡议书》等宣传资料20多万份。通过“扶志”工程,扶出了贫困户的“精气神”,让贫困户“脱”去了“懒汉思维”,一大批贫困群众不等不靠,主动脱贫。
该县把提高劳动力素质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治本之策,紧紧围绕培训计划、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措施“五个精准”,坚持“以产业、年龄、输转、意愿定培训需求,再以培训需求定培训类型”的原则,精准实施劳动力技能提升培训工程助力脱贫。去年,共开展农村实用技术、技能等培训38276人次,其中,与云南技师学院合作开展农村技能专项扶贫培训6492人次,实施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及实用技能技术培训32113人次,新增劳动力转移就业10161人次。今年,已开展技能培训4033人次,举办现场招聘会33场,有序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54970人次,其中就地转移21783人次,输出33187人次,人均务工收入在2万元以上,达到培训一人、输出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效果。
该县以产业扶贫为载体,让贫困群众通过技能培训后自主发展产业或到企业(公司)务工,一大批贫困群众通过党带群、富带贫、强带弱等多种方式,走上脱贫致富之路。如待补镇野马村党支部按照“支部找出路、党员当大户、群众快致富”的思路,带领群众连片发展百合花卉、草莓、蔬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2万多亩,解决近500多人的就业问题。杨勇是娜姑镇发基卡村石榴种植大户,在村里带领群众共同创业。通过成立石榴种植专业合作社,贫困群众以土地、资金、劳务等方式进行入股和分红,目前已通过土地流转发展软籽石榴2600多亩,将带动400多户贫困户发展石榴产业脱贫。
王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