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正文
中共宣威市委 宣威市人民政府 关于举全市之力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意见
  • 发布日期:2015-12-04
  • 来源:曲靖乡村振兴网
  • 阅读量:368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举全省之力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意见》(云发〔2015〕14号)精神,进一步汇聚全市上下和社会各方面力量,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坚决打好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全市到2019年如期脱贫,提出如下意见。

  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进一步明确新时期扶贫开发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当前,全市扶贫开发已经进入攻坚冲刺时期。各乡镇(街道)和市直各部门(单位)要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把握工作要求、明确目标任务,以决战决胜的勇气和钉钉子的精神全力抓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

  (一)深化认识。消除贫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重要思想,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对云南省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当前和今后,要把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曲靖市扶贫开发会议精神作为我市推进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科学指南和基本思路,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做到工作目标刚性、计划实施刚性、政策措施刚性、考核问责刚性,脱贫困、促跨越、奔小康,兑现党和政府绝不让贫困地区、兄弟民族、贫困群众掉队落伍的庄严承诺。

  (二)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曲靖市扶贫开发会议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贫困地区跨越式发展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为核心,以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相结合为路径,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结合我市实际,大力实施新时期全省扶贫开发“63686”行动计划,即:在今后6年,紧扣脱贫、摘帽、增收3个主要目标,聚焦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等重点区域,瞄准建档立卡贫困对象,推动产业扶持、安居建设、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能力素质提升、金融支持6个到村到户,实施基础设施改善、特色产业培育、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移民新村建设、社会保障和社会事业发展、整乡整村整体推进、人口较少民族整族帮扶、生态建设8大工程,健全投入增长、项目资金整合使用管理、“三位一体”大扶贫、考核退出激励约束、“挂包帮”驻村帮扶、信息化动态管理6项体制机制保障,确保全市贫困人口2019年如期脱贫、贫困地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主要目标。按照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施我市2015—2019年度到村到户脱贫攻坚计划,确保到2019年实现脱贫、摘帽、增收3个主要目标。脱贫,即全市200753名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基本消除绝对贫困;摘帽,即实现我市贫困县摘帽,分批实现12个贫困乡、98个贫困村出列;增收,即确保我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到2019年收入达到12000元以上。
  

  二、瞄准贫困对象,大力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必须因村施策、因户施法,依托整村推进,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户,推动精准扶贫6个到村到户。结合实际制定宣威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系列方案,包含宣威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实施方案、12个贫困乡(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实施方案、98个贫困行政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实施方案以及60618户贫困户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实施方案,实现贫困乡、贫困村按时脱贫出列,贫困户有增收的产业、有安居的房屋、有发展的基础、有基本的保障、有致富的技能、有资金的支持,最终实现脱贫增收。
 

  (一)产业扶持到村到户。对有劳动能力、通过生产发展可以实现脱贫的贫困村、贫困户,加大产业培育扶持力度,大力发展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区域特色产业。产业规划覆盖全部贫困村、贫困户,确保每个贫困村有1—2个产业发展项目,有条件的贫困户至少参与1个增收项目,“一村一品、多村一品”扎实推进。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开展,确保贫困地区人均有1亩以上高产稳产农田或特色经济林果。推动农旅、文旅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发挥旅游业对扶贫增收的带动作用。每个贫困村都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条件的贫困户至少参与1个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与贫困村、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更加紧密,贫困户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参与度、受益度不断提高,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旅游业成为贫困户增收致富的稳定渠道。

  (二)安居建设到村到户。2015—2019年,美丽家园建设和易地扶贫搬迁三年行动计划相结合,每年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抗震安居工程和扶贫安居工程1.6万户以上,逐步消除贫困村无房户、危房户。五保户集中安置、集中供养,无建房自筹能力的特困户住房问题分批分类进行解决。有条件的乡村,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搬迁、抗震安居工程与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向中小城镇集聚或在规划区域内集中居住。

  (三)基础设施到村到户。实现全部贫困村通硬化(沥青、水泥、整齐块体弹石)路、村庄内道路硬化率达到85%以上,实现行政村通班车,全面提高农村公路服务水平和抗灾能力。全面解决贫困户饮水问题,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程度进一步提高。全面完成贫困地区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实现贫困村全部接通符合国家标准的互联网,4G等无线宽带网络在行政村全覆盖,提高贫困户宽带网络使用率。

  (四)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到村到户。确保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五保供养制度和临时救助制度全面落实并进一步完善,实现贫困群众户户有社保,贫困地区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98%以上。健全贫困地区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每个乡镇有达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卫生室。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确保乡有文化站,村有文化室,户户通广播电视。

  (五)能力素质提升到村到户。贫困村幼儿入园率大幅提升,适龄儿童都有学上,青壮年文盲基本扫除。“雨露计划”深入实施,对贫困村初中、高中毕业后未能升学,有培训和就业愿望的贫困家庭学生实行100%的职业技能培训,并积极推荐就业,确保贫困户户均有1人接受职业教育或技能培训。农村科技培训和新型农民培养到村入户,确保有条件的贫困户掌握1—2项实用技术、有农业科技人员对口指导帮扶。

  (六)金融支持到村到户。基本实现金融机构贫困乡(镇)全覆盖和金融服务贫困村全覆盖,金融服务贫困村贫困户的水平明显提升。成立宣威市扶贫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向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贷款8亿元以上,为我市易地扶贫搬迁三年行动计划提供金融支持,每户易地搬迁户建房贷款6万元,集中搬迁点基础设施按每户5万元测算给予贷款支持。深入开展“信用村、信用户”创建活动,扶贫贷款条件进一步放宽,扶贫贴息贷款规模大幅增加,贫困户申贷满足率逐步提高,加大银行机构对贫困户发放支农贷款比例。针对贫困群众的扶贫特惠金融产品更加丰富,贫困户一定期限一定额度的免抵押担保、基准利率放贷、扶贫资金贴息、市级建立风险金补偿的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在贫困村、贫困户实施力度加大。支持贫困村发展资金互助合作。推动保险业务和资源向贫困村和贫困户不断延伸。

  三、聚焦重点区域,全力解决贫困地区扶贫开发中的突出问题
  聚焦全市贫困乡镇、突出贫困行政村、针对贫困人口,大力实施七大工程,精准解决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中的突出问题,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为实现贫困人口脱贫夯实基础条件。

  (一)实施基础设施改善工程。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级战略规划引领的省、曲靖市级发展规划,推进以路网、航空网、能源保障网、水网、互联网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与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公益性项目建设。加快全市铁路、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网络建设,加快对外公路通道建设提档升级,加快通乡油路、通村硬化路、市乡道改善、村组道完善和“溜索改桥”建设,建设一批市乡联通路、旅游路、资源开发路。加快宣威机场建设,发展通用航空。加快电力、电网、油气管道等重大能源项目建设,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加大风能、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力度。加快重点骨干水源、大中型灌区、防洪抗旱等工程建设,加强基本农田水利配套建设,突出“五小”水利建设和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大力提高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障率和水质合格率,构建到村到户的饮水安全保障体系。统筹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建设和有线、无线、卫星3种覆盖,加快推进电视电话户户通、广播村村响和宽带乡村、宽带家庭建设,大力提高贫困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

  (二)实施特色产业培育工程。完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区域规划,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业科技示范园、优质种业基地、创业园区,把宣威市建成农业产业化基地强市。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带头人,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增产增收。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流通网络和产地市场建设。开展“电商扶贫”,运用“互联网+扶贫”提升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建立进村入户的电商服务体系,提高贫困地区农产品的网上销售率和产业扶贫效益。新兴产业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优先向贫困地区安排,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贫困地区转移。发展乡村旅游促增收,建设特色旅游村,大力开展旅游扶贫。

  (三)实施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程。推进技能富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办好职业学校,实行3年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和助学金政策,提高职业培训能力和实效。利用远程信息平台开展培训,提高职业资格证书获取能力。加大劳务培训、输出力度,统筹农民工职业培训、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农民适用技术培训和科技扶贫培训等项目和政策,提高培训转移就业实效。在贫困乡(镇)设立就业服务中心,开展订单培训、定点培训、定向输送,促进贫困户新生代劳动力进城进园就业、自我发展创业。

  (四)实施移民新村建设工程。对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的贫困人口,以及居住过于分散偏远、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难以配套地方的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按照全省统一安排部署,用三年时间,落实宣威市易地扶贫搬迁三年行动计划,为我市20873户66045名亟须易地搬迁的农村群众,建设544个集中安置点,实行领导挂钩安置点指导建设,高位推动全市新一轮易地扶贫搬迁,从根本上解决一大批贫困群众的生计发展问题。制定全市移民搬迁专项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统筹搬迁地点、搬迁资金、搬迁进度安排。严格安全选址和房屋建设抗震设防标准,确保工程质量。结合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做好村庄村落和民居规划设计,提高村庄布局水平、村落规划水平、民居设计水平和外观风貌水平,推动产村相融,实现新房、新村、新景、新产业、新生活、新发展。坚持建新房拆旧房,做好拆旧区的复耕还林还草工作。在新村建设中,注重引导群众成立自建委员会,按照统一规划组织开展联合建设,建设任务完成后,引导自建委员会转为自管委员会进行民主管理。

  (五)实施社会保障和社会事业发展工程。推进扶贫线和低保线“两线合一”,逐步把低保线提高到扶贫线标准,对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实行应保尽保,通过社会保障实施政策性兜底扶贫。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降低贫困人口就医费用,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水平。加强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开展大病保险,实现贫困人口大病救治全覆盖,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贫困人口脱贫,使因病致贫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强化民政、工会、残联、妇联、红十字会等部门救助职能,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加大留守儿童、留守老人、重度残疾人生活保障力度。坚持扶贫先扶智,促进贫困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积极发展学前教育,落实资助补助政策。巩固提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加大贫困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硬件建设和师资培训力度,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发展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范围。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面向市场需求设置专业、课程,落实贫困生免费、补助政策。不断扩大职业学校、技工学校招收贫困地区学生的规模。加快市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计划生育服务站建设,做好医疗卫生对口支援,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保障水平。严格执行落实计划生育政策,优先扶持计划生育贫困家庭脱贫。加强文化惠民扶贫工程建设,广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大科技扶贫力度,每年引导选派一批科技人员到贫困乡村开展科技服务和创新创业。加快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养老服务、残疾人服务、社区服务、社会福利、防灾减灾等保障体系建设。

  (六)实施整乡整村整体推进工程。以整乡、整村为单元,整体规划整体推进,实现整体脱贫。从2015年起,每年实施2至4个贫困乡(镇)整乡推进工程,从2016年起,每年实施25个左右贫困行政村整村推进工程,积极探索“红色民生、红色文化、红色教育、红色旅游”四位一体的革命老区扶贫开发等新整乡整村推进模式,确保整体推进1个乡村,脱贫摘帽1个乡村,到2019年实现所有贫困乡村全部摘帽,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除贫困县帽子。

  (七)实施生态建设工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促进全市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投入,加快治理生态突出问题。加强农业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防治,积极引导规模化、集约化畜禽养殖,提高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推进生态村、生态乡镇建设,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加大贫困地区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水土保持、公益林保护、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推进泥石流、山体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防治和石漠化综合治理、干热河谷生态修复。争取将坡度25度以上的基本农田纳入退耕还林还草范围,到2019年完成退耕还林100万亩。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把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统一起来,把改善生态环境与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结合起来。持续开展造林绿化,确保森林覆盖率达47%以上。

  四、创新体制机制,增强脱贫攻坚的动力活力
  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着力创新扶贫开发体制机制,保障扶贫资源有效配置,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不断增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一)健全投入增长保障机制。加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力度,每年启动整乡推进的乡镇,每个乡镇市财政安排专项扶贫补助资金1000万元。新增财力重点用于扶贫投入,优化支出结构,提高扶贫支出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金融机构加大扶贫信贷投入,确保每年扶贫贴息贷款稳定增长,确保每年各项贷款规模高于上年。积极争取国家农业发展银行移民搬迁发债和贷款政策。扩大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规模,满足贫困户多层次的金融需求。积极争取乌蒙山片区挂钩部委国土资源部和省级挂钩帮扶企业昆钢、云南建工集团逐年增加帮扶资金投入,加大倾斜扶持力度。提高对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和民生改善投入水平,逐步降低扶贫对象在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负担。大力发展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向贫困地区。

  (二)完善项目资金整合使用管理机制。全面落实扶贫目标、任务、资金、权责“四到县”改革工作,结合宣威实际,用好项目审批权限下放到县、扶贫资金切块下达到县、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县的“四到县”相关政策。大力推进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对同一区域集中投入、整合使用、成片整体推进。强化市级对到全市各类项目资金整合使用的平台作用,按扶贫规划统筹实施。积极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新模式,通过将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到设施农业、龙头企业、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将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到村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资产划出一部分等方式,折股量化给贫困户,实行贫困户按股分红、收益保底。坚持和完善扶贫项目资金使用公告公示制度,加强人大监督、审计监督、群众和社会监督,严惩任何形式的挤占挪用、虚报冒领等违纪违法行为。

  (三)健全“三位一体”大扶贫工作机制。进一步巩固和健全政府、市场、社会相互支撑,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加强与国土资源部的衔接联系,积极争取省级挂钩帮扶单位的支持,动员驻宣部队、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界人士参与扶贫。定期组织教育、科技、文化等行业人员和志愿者到贫困地区服务。开展健康扶贫行动,市级医院定点帮扶贫困乡卫生院。搭建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信息平台、合作平台,引导社会力量自愿参与扶贫。开展企业包扶行动,动员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开展包村、包组帮扶。鼓励社会组织承接政府扶贫项目,创新扶贫方式,打造扶贫公益品牌。开展“圆梦”行动,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个人力量实施精准帮扶。建立完善社会扶贫激励政策体系,依法落实税收等优惠政策。开展好“扶贫日”系列活动,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广泛宣传扶贫开发政策措施、经验做法和先进典型,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共同监督的良好脱贫攻坚氛围。

  (四)建立严格的考核退出、激励约束机制。制定乡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和市直部门(单位)领导干部考核奖惩办法,全面实行以脱贫实绩为主的分类考核,提高在综合考核评价中的权重,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评价、领导干部任用及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实行一票否决和追责问责制。对长期在贫困乡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给予表彰并优先提拔使用,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职级晋升在同等情况下优先考虑。从2015年开始分年度、分批次推进贫困乡、村脱贫摘帽工作。制定贫困乡村退出工作实施方案,坚持考核验收到乡到村到户,明确贫困乡、贫困村贫困户脱贫退出标准,制定减贫验收办法,由扶贫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进村入户开展实地考核验收。

  (五)建立“挂包帮”长效机制和驻村工作队制度。实行市、乡、村三级联动,建立健全全市脱贫攻坚“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定点挂钩扶贫工作长效机制,精心安排5个省级帮扶单位、28个曲靖市级帮扶单位、94个宣威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和28个乡镇(街道)共1.31万名挂钩帮扶贫干部职工,挂钩到已识别的12个贫困乡98个贫困村6.06万户贫困户,确保每个贫困乡(镇)有一名以上县处级领导挂包,每个贫困村有一名科级领导挂包,每个贫困户有1名帮扶责任人,做到不脱贫不脱钩。在贫困村整合包村部门(单位)及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帮户干部和大学生村官等力量,组建驻村扶贫工作队,派任村支部第一书记,做到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扶贫工作队,都有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推动各项工作落实。扎实做好“转作风走基层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工作,细化完善建档立卡资料,制定务实管用的帮扶措施,帮助贫困村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六)建立精准扶贫信息化动态管理机制。在全面完成扶贫建档立卡基础上,结合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工作,进一步核实精准相关内容,做到贫困人口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市有档,做到每个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脱贫措施和帮扶责任人等一目了然、实时更新。用好扶贫信息,把建档立卡贫困乡(镇)、贫困村、贫困户的需求信息与社会各界的扶贫资源、帮扶意愿有效对接,提高扶贫开发的公信度、针对性、有效性。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加强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实现脱贫及时退出、返贫及时纳入的规范化统计,及时分析数据,指导调整精准扶贫政策着力点。

  五、切实加强领导,为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提供坚强保障
  各乡镇(街道)和市直各部门(单位)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曲靖和宣威市的决策部署上来,采取超常规举措组织实施,拿出过硬办法推进落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一)强化领导责任。严格执行“市级抓落实、乡村抓实施”的扶贫开发管理体制,市级主要做好目标确定、项目审批、组织动员、检查指导等工作,乡村两级作为责任主体、工作主体和实施主体,负责做好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和统筹组织干部抓落实等工作。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各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作为本行政区域扶贫开发工作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履行领导责任,聚焦扶贫任务,与市委、市政府签订扶贫脱贫责任书,做到重大问题亲自研究,难点问题亲自协调,重要决策亲自落实。市级各行业部门主要负责人是行业扶贫第一责任人,要充分发挥部门作用,做到项目优先安排、资金优先保障、工作优先对接、措施优先落实。加强充实乡级扶贫开发领导机构,贫困乡(镇)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由党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常务副组长。加强基层扶贫机构队伍建设,市扶贫办单列,并按工作需要增加编制人员,各乡镇(街道)要根据工作需要安排相应人员负责扶贫工作。市扶贫办要充分发挥总牵头、总协调、总统筹的职能作用,做好督促、检查、考核等工作,确保各类责任主体职责履行到位,各项扶贫开发政策措施落实落地。

  (二)强化基层基础。深入实施扶贫开发与基层党组织建设“双推进”,以党建带扶贫,以扶贫促党建,在体系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服务建设、资源优化、服务群众等方面统筹推进。加强贫困乡(镇)党委书记和行政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选好配强带头人。突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鼓励和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工作,选派优秀机关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把基层党组织建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堡垒。积极推进“村企联建”“城乡联建”党组织,加强群团工作,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创新贫困地区农村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的关爱服务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贫困群众安居乐业。

  (三)强化群众主体。充分尊重贫困群众在脱贫致富中的主体地位和意愿,保障其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思想引导,推进观念转变,发扬“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增强改变贫困状况、过上美好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等不靠、投资投劳共建美好家园。完善乡村治理机制,认真落实村民自治、“一事一议”等制度和以工代赈、以奖代补等政策,强化群众监督、群众评议、群众参与,充分发挥贫困群众全过程参与脱贫攻坚、致富奔小康的主体作用和创造精神。
 
                                                                                                                           中共宣威市委办公室    
                                    2015年9月17日印发

  
  附件:1.宣威市建档立卡贫困乡镇实施整乡推进年度及退出计划表
     2.宣威市建档立卡贫困行政村实施整村推进年度及退出计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