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轩鸣 文/图
袁国书是马龙区张安屯街道小河社区小塘尔坡居民小组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已经66岁了,在党的扶贫政策和各级精准帮扶下,他自力更生积极发展烤烟、优质稻种植和家庭养殖,凭借着勤劳的双手顺利脱贫并实现稳定增收,成为小河社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榜样。
“当了贫困户,这老脸成了抹布”
前些年,袁国书过得并不轻松,收入时好时坏。2015年,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和标准,袁国书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一下子觉得“脸上挂不住”,常常去居委会找社区党总支书记邓学云和区委办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沈桂红,要求给他家取消“贫困户”的称号。
沈桂红对他说:“老国书,你莫急,只要你家收入达标,娃娃读书、看病住院和房子都没得问题,我就和邓书记一起帮你把这个‘帽子’取消了。”
袁国书说:“你们标准也太高了,只要够吃够穿就行了。”
“老国书,你希望儿子、孙子孙女也过像你一样的日子?”邓学云、沈桂红和袁国书多次沟通,让袁国书充分了解国家脱贫政策,引导他分析致贫原因,从思想上解决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
“我当时觉得日子也能凑合着过,家里的光景和儿女的前途也就没再多考虑!”袁国书惭愧地说。
“祖祖辈辈的老屋,怎么说搬就搬”
“祖祖辈辈住得好好的,怎么说搬就搬?更何况,都住习惯了,到一处新地方,也很难适应啊!”袁国书居住的小塘尔坡地处小型浅层滑坡地带,多年来树木歪斜,土砖房屋变形严重,出现墙体开裂、地面拉张裂缝、渗水等现象,对小塘尔坡群众的生命及财产构成严重威胁。
“老国书,你要为自己考虑啊,万一哪天地质灾害一来,可就什么都没有了啊,你说划不划得来?”邓书记说。
“可是我这一搬,很多家具一拆就散了,养牲口也没有地方,以后的日子还怎么过啊?”袁国书忧心忡忡道。
“老国书,你放心,不会让你们吃半点亏!这次搬迁国家也会给予相应的补贴。关于养牲口的事情,我也会积极向各级领导汇报请示,争取每家每户都建起畜圈房。”听邓书记说到这里,袁国书才渐渐地放下心来。
“光靠种地养鱼,竟然也能致富”
2018年,搬入小塘尔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后,根据袁国书的家庭状况和劳力状况,街道和社区鼓励其发展优质稻和稻田鱼等产业。在社区干部的指导下,他种植水稻3亩,投入养殖稻田鱼20余 公斤。2019年,稻谷收入5000多元,稻田鱼净收入500多元,他真真切切地尝到了收获的甜头。
看到袁国书家发展势头这么好,大家也愿意为他再添一把火。扶贫工作组为其制定了详细的脱贫计划,提出种8亩烤烟、养肥猪3头、养鸡20多只,再种3.5亩玉米,并帮其协调机耕、种苗、技术培训和销路。“说实话,起初我心里还是忐忑,谁知道干不干得成。但是他们对我们贫困户如此尽心尽力,我干脆就放开手脚来干。”袁国书说。
出乎他的意料,这些种养业为他带来了40000元的纯收益,他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如今的袁国书,肯实干、闲不住,早早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成了社区里人人称道的“勤快人”。他说:“我现在每天天不亮便扛着锄头到田地里,看着稻田里的谷穗和谷花鱼一天天成熟和长大,算着一年的收入,心里高兴得很!”袁国书乐观勤劳的精神,为小河村贫困户脱贫致富树立了榜样。他也变成一个“宣传员”,遇到懒汉和不思进取的年轻人,他同社区及驻村工作队一起去做工作,现身说法,“要想生活富,懒病就要除”。
如今,整天乐呵呵的袁国书最爱说:“感谢党和国家,感谢各级党委、政府和扶贫工作队给我指明了方向,脱贫不能‘等靠要’,致富不可睡大觉,人只要精神不倒,再难的日子都能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