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郭燚 杨权风 孙燦鑫 通讯员高灿
入冬第一场雪过后,天空放晴,富源县后所镇栗树坪村委会小落冲村党支部联系好收购商,带着农户开始采挖今年试种的100亩山药。
“连续两三天,山药地里务工的农户们一大早就在收购商的指导下忙着采挖、分拣、装袋、搬运。”看着一车又一车的山药运出大山,支部党员和农户们喜笑颜开。
位于云贵交界深山中的小落冲村,有194户900余人,彝族村民占全村总人口的60%以上。多年来,由于交通闭塞、信息不畅,村民思想保守落后,小落冲村始终处于贫穷落后状态,依靠传统种植的村民一直在温饱线徘徊,始终甩不掉“穷帽”。开展脱贫攻坚以来,后所镇在认真分析研判村子贫情的基础上,以加强村党支部建设为抓手,在建强战斗堡垒、找准致富路子、鼓起群众钱袋子上下功夫,找准党建与扶贫产业发展的结合点,充分发挥支部的领头作用,探索出了“党支部+N”的发展模式。
“支部共有13名党员,通过参与脱贫攻坚工作为村民办了很多实事,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增强了,党员带头干事的干劲更足了,村内村外有了不小的变化。”小落冲村党员卢显胜说。
在脱贫攻坚刚开始的时候,村党支部结合村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薄弱的实际,在惠民政策的扶持下,村民很快喝上了自来水、用上了舒心电、通上了硬化路。但缺少了致富产业的支撑,村民增收问题得不到解决,小落冲党支部党员们始终高兴不起来。
2019年,为了寻找致富增收路子,小落冲党支部党员代表跟随镇、村考察团多次外出学习取经,在经过召开群众会得到村民支持和充分论证后,2020年初成立了栗树坪村委会专业合作社小落冲分社,引进富源县谷子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山药种植,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党员+群众”模式,以沪滇合作产业发展资金50万元为带动,村集体出资25万元,共筹资75万元,通过合作经营、订单收购、劳务增收、反租倒包等帮带方式,在小落冲村流转土地试种了100亩山药和10亩育种山药。
“从种苗、种植、肥料、管养、收购等各个环节,合作社都有保障,只要大家用心管养好,增收肯定不成问题。”谷子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佩说。
有了技术、价格、市场等元素保障,为了解决集体的事无人管、不用心管、不用情管的问题,该村党支部实行党员包保责任制,把山药基地划分成党员责任区,按地块每10亩划分为1个网格,设立党员示范岗,把党员包到网格,由党员负责包发动、包筹资、包培训、包种植、包管理、包收购,推进山药产业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每天采挖的山药在地里就已经被合作企业收走,按照目前每亩2吨左右采挖情况来看,预计总产量能够达到200余吨,实现销售收入100万元左右。”该镇承包服务栗树坪村委会的领导陈蒙笑着说。
“村里有10多个劳力一直在基地打工,每天跟着学技术、学管理,现在看着村里试种的山药产量和收益好,2021年也打算报名种几亩,一边打工一边搞种植,家里的收入就更多了。”正在地里忙着分拣山药的村民陈琼林说。
据了解,小落冲村党支部在引进发展山药种植的同时,健全完善了支部活动制度,建立了环境卫生清扫制度和村规民约,村民在支部和党员的带领下,干事创业的劲头越来越足,村子逐渐美了村民逐渐富了。几年的时间,这个大山深处原本贫穷落后的彝族村落已渐渐褪去旧貌展露新颜,踏上了通往幸福未来的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