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尹路仓
马龙区以实施乡村振兴为抓手,以优化农业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壮大养殖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之路,打造“绿色食品牌”,加快农业强、农民富进程。预计今年全区实现粮食产量10万吨、畜牧肉类总产量 3.04万吨。
该区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把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加快农产品加工及交易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着力点,发展大产业、培育新主体、建设新平台,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建设23万亩高产稳产粮食生产功能区,积极推广优质高效粮食作物生产,今年完成粮食作物绿色高产示范样板1.5万亩。深入推进马龙苹果产业发展,注重全域统筹,打破乡、村、组界限,连片规划、成片推进,突出“七个”万亩苹果种植带建设,加快建设“苹果产业带和花卉产业带”,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不断优化品种结构、品质结构和产品结构,整体提升全区种植业比较效益,今年新增流转土地1.88万亩,新增高效经作2.08万亩,经作面积达15.3万亩。依托大型养殖企业,以畜禽规模养殖场为重点,推进“绿色防控、健康养殖”,推进畜禽良种繁育体系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加快畜禽良种科技推广步伐,大力推行“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生产经营模式,推广资金和技术整合、项目与公司嫁接、企业与农户联合、产业与扶贫相结合等多种模式,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降低市场风险,提高养殖规模效益,预计全年出栏肉猪22万头、肉牛2.6万头、肉羊21.1万只、肉禽129.5万只。同时,强化定向招商、精准招商、招大引强,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完善利益联结,持续开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创建,并加快土地流转,大力引进龙头企业,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培育引进海盛、爱必达、英茂、蓝铭生态农业等10余家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花卉、水果种植。
该区践行绿色高质量发展理念,聚焦苹果、肉牛两大产业,兼顾蔬菜、马铃薯、中药材、花卉、核桃、生猪等优势产业,按照“产品落在品牌上,品牌落在企业上,企业落在基地上,基地落在绿色上,绿色落在一流上”的工作思路,着力打造“绿色食品牌”。目前,全区花卉种植面积达2.2万亩,包括鲜切花、食用药用花卉、工业用途花卉三个大类。坚持绿色兴农、质量兴农,积极推进“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发展,结合种植业结构调整优化,加快发展绿色种植基地,引导经营主体绿色化、有机化发展,推动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拓展绿色产业链。按照优质产品认证化、认证产品商标化、商标产品名牌化、名牌产品市场化路径,强化品牌意识,推进品牌建设,推动“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协调发展,力争更多的马龙字号农特产品进入省级“10大名品”行列。
该区整合农业发展资源,优化配置农机、科技、土地等资源,创新提升服务水平,加大农业综合执法,深化农村改革,提升产业扶贫组织化程度。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为重点,因地制宜、注重特色、规模连片,多渠道筹措资金,今年新增高标准农田1.39万亩、高效节水灌溉0.45万亩。规范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积极开展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和新产品补贴试点,加速推进新机具的推广运用。加强农机宣传教育培训,大力培养更多农机技术实用型人才,发展壮大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创新推进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创建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建立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目前已完成推广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核心示范面积1000亩,完成农机教育培训300人次、农作物机械化推广面积 3.2万亩。依托农业企业及专家工作站,重点支持生物技术、良种培育、丰产栽培、疫病防控等领域科技创新,深入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今年以来共组织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0.09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