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正文
让人人过上好日子!麒麟区这样提升脱贫质量
  • 发布日期:2020-12-21
  • 来源:曲靖乡村振兴网
  • 阅读量:378

曲靖市麒麟区坚持把防止返贫作为重要工作任务,作好“五子文章”,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

强化三种责任,让干部个个肩上有担子

驻村队员进村走访

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切实保持“机构不撤、队伍不散、政策不变、力度不减”,实现工作力度、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帮扶力量“四不减”。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工作机制,全面压实33名区级领导包保责任、7个镇(街道)主体责任、22个行业部门扶贫责任、10个行业扶贫组工作责任、86个“挂包帮”单位帮扶责任,推行镇、村、户三级网格化管理。区委书记、区长带头承包贫困人口最多的镇,每月不少于3日深入镇、村开展调研,今年遍访所有贫困村2次以上。每月专题研究脱贫攻坚重点工作,加压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区级领导全体动员、担当发力,对承包镇(街道)脱贫攻坚工作负总责,示范带动各部门3370名帮扶干部、15个驻村工作队46名队员尽锐出战,把脱贫攻坚政治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

实施“544”增收行动,让户户都有钱袋子

坚持把产业就业扶贫作为根本出路,着力在产业链上做加法,做活了稳定增收大文章。

标准化蚕桑基地

一是“五方联盟”让村有当家产业。构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致富能人+贫困群众+小额信贷”的“五方联盟”产业发展机制,公司管营销、中心管收购、合作社管生产、贫困户跟着干,少成本、零风险、有收入,让贫困户深度参与产业发展。35个三级扶贫公司、50个龙头企业、72个专业合作社、23个专业大户“双绑”3405户贫困户稳定增收,小额扶贫信贷719户3551.3万元发展生产经营,采取土地流转、吸纳就业、统购统销3种方式,大力发展生猪养殖、烤烟、花椒、草莓、蓝莓、蔬菜、蚕桑7大扶贫产业,通过统购统销、劳务就业、土地流转等方式,吸纳贫困户就业1971户、订单帮扶统购统销2283户、土地流转1172户,实现贫困户户均有1.6个产业项目,人均增收6026元。

东山镇撒马依草莓基地销售的产品

二是“四个一批”让贫困劳动力有就业门路。通过点对点“订单式”输出一批、就近就地“开发式”就业一批、技能培训“自助式”就业一批、保障安置“公益式”就业一批。截至目前,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5658人,其中,省外务工1198人,县外省内务工844人,本地就近就业3616人(公益性岗位899人),实现贫困户户均有1.7人稳定就业,2020年贫困人口务工人员年均增收1.88万元。

茨营镇“巧媳妇”合作社带动贫困群众增收

三是“四小工程”让户有增收项目。立足农村留守贫困劳动力多为老弱妇孺的现状,统筹房前屋后资源,分户落实短期有收益、长期可致富的小庭院、小养殖、小买卖、小作坊“四小工程”,作为长效产业的有益补充,实现贫困户当年至少有1个增收项目。茨营镇“巧媳妇”合作社通过发展养蚕缫丝、竹篾制篓、织物绣花,带动162户贫困户户均增收2万元。建立三个机制,让动态帮扶结果子。制定了返贫预警、发现解决问题、动态帮扶3项机制,对年人均纯收入低于5000元的脱贫户和边缘户,从产业、就业、志智、兜底保障、社会帮扶等5个方面进行动态帮扶,共锁定有返贫风险的脱贫监测户62户、有致贫风险的边缘户138户,因户因人精准施策,已全面消除返贫风险和致贫风险。

创新“三争”机制,让家家都有富脑子

群众到“”绿币爱心超市”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

在全区全面开展支部争红旗、干部争标兵、群众争积分,目前,共开展了4轮红旗村社区、红旗标兵评选,评选出“红旗村(社区)”252个,选出红旗标兵250名,发放奖励性绩效1901.58万元,“绿币爱心超市”常态运行,“以表现换积分,以积分兑物品”的爱心助贫模式深入推广,每月兑换一次积分,激发群众内生发展动力。茨营镇团结村贫困户胡少鸭,过去是村里出了名的懒汉,自绿币爱心超市运营以来,通过参与村庄议事、打扫公共环境卫生、参加公益志愿活动等形式挣取积分,彻底改变了周边群众眼中的懒汉形象。每月开展一次脱贫攻坚故事会,选树脱贫典型35户、先进事例50个,让基层干部有干事热情,让贫困人口有榜样、有动力、有精神。

推进“四新”建设,让人人过上好日子

一是建设农新村。高标准完善水、电、路、网等硬件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实现村村提升。通过维修加固、拆旧建新、全面拆除农村危房,让户户都有安全稳固的房子。

田园综合体带动假日经济

二是发展新产业。大力发展以山地蓝莓、露天蔬菜、优质蚕桑为主的现代农业,大力推进以田园综合体为载体的农旅文融合,发展乡村旅游,让市民下乡、消费释放、农货进城,让村庄宜居宜业,村民均等共享公共服务。

三是提升新环境。坚持“扫好地、种好树、管好水”,新增绿地15万平方米,农村黑臭水体基本消除,村容村貌全面提升。

四是弘扬新风尚。大力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推行每月一次脱贫攻坚故事会,选树脱贫致富典型,有效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开展“五好家庭”、“好媳妇”、“好少年”等评比活动,弘扬尊老爱幼、勤俭节约、崇尚文明等传统美德。

云南网记者 翟芯冉 通讯员 陈文刚 李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