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宗县高良乡纳非村位于滇、桂两省(区)交界的南盘江西岸,距师宗县城102公里。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77户691人,贫困发生率达53.5%,是师宗县脱贫攻坚任务最为艰巨的行政村之一。
2019年4月,经“挂、包、帮”挂联单位的帮扶和村民的共同努力,纳非村通过测评验收,实现整村脱贫摘帽。
脱贫攻坚6年来,作为纳非挂联扶贫单位的曲靖邮政,扶贫足迹踏遍了师宗县高良乡纳非9个自然村,留下了一串串扶贫足迹,一幕幕扶贫故事。
一片果树、一群牛羊开启纳非村产业脱贫致富路
纳非村地处南盘江西岸,全村立体气候突出,属典型的低热河谷槽区,气候条件极为适合种植热带水果。
针对纳非村这一气候优势,曲靖邮政联合纳非村委会,依托高良乡政府的产业支撑政策,考虑纳非村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结合纳非村贫困户经营能力和脱贫需求,围绕“上三村”干果、下“六村”热果的思路,发展优势明显的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
由此,全面实施启动了“扶贫公司+党总支领导下的合作社+农户”扶贫模式,形成以沃柑、石榴、核桃等水果种植及以蜜蜂、土鸡等养殖为一体的立体化农业产业化模式。
纳非村民王华明通过种植果树、养殖山羊,自主创业,逐步实现了自己的致富路。而多数村民在看到他的巨大转变和“致富经”后,也纷纷走上了这条产业致富路。
至2020年,生姜、薏仁等传统种植业得到不断巩固,纳非村共种植沃柑63700株986亩,软籽石榴206.22余亩,养殖黑山羊500只、肉牛200头、土蜜蜂500窝,新型农特产业基本实现全覆盖,立体化产业扶贫模式收效明显。
云南师宗:邮政“造血式”帮扶为贫困村产业脱贫注“活水” 供图
云南师宗:邮政“造血式”帮扶为贫困村产业脱贫注“活水” 供图
产销一体,邮政电商让村民脱贫致富有“靠山”
产业发展起来了,还要销得出去。
纳非村交通落后,为使村民的农果、农特产品能够销得出去,曲靖邮政依托邮政线上线下平台,带动村民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形成以“邮乐网+原产地认证+邮政企业+农村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推动农产品进城。
截至2020年9月,依托邮政网络平台和邮政电商扶贫点等线上线下平台,曲靖邮政助力纳非村委会销售当地农特产品薏仁米6000多公斤、土鸡300多只、土鸡蛋850箱(25500个)、土蜂蜜700多公斤,累计实现线上线下销售农产品收入25万余元,户均增收近1000元,真正为纳非脱贫摘帽探索出了一条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工业品下乡与农产品返城相结合、政府公共服务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的农村电商发展新路子。
“现如今政策比较好,日子越过越红火,收入越来越稳定,等再过2-3年,我的果子成熟,种植的杉树成材,我们也去城里买房,过一过城里的生活。”如今,提起自家生产的农产品,纳非村民都不禁要自夸几句。
解决剩余劳动力,邮政为扶贫拓宽致富路
在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上,产业扶贫是主旋律,是主攻方向,也是完成扶贫脱贫的主要抓手,而产业能否持久的关键则在于就业,引导贫困人口就业是产业扶贫的要旨,同时也是瓶颈,要突破这个瓶颈,需要动一番脑筋……
6年来,曲靖邮政结合乡政府就业扶贫政策,主动担当,与乡政府、村委会共同进村入户宣传就业政策,引导村内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实现收入可持续发展。
为解决纳非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曲靖邮政结合乡政府就业扶贫政策,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公益性岗位开发;和村委会共同组织技能培训,为外出务工技能欠缺的人员增加一技之长,使他们能够走得出去、站得住脚、收入稳定。该出钱时出钱,该出力时出力,这环环相扣的系列操作,把纳非乡村建设得更加美丽。
脱贫攻坚战,不仅难在攻坚上,更难在攻坚之后保证脱贫地区及脱贫者不返贫并由此走上富裕道路、过上小康生活的稳定上,这要靠产业扶贫来解决。近6年来,曲靖邮政一直将纳非产业扶贫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从前期宣传产业政策到参与各类果树苗木发放、种植,再到合作社的日常管理、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一直都是亲力亲为,全程参与。
如今,纳非村实现经济总收入1282.32万元,人均纯收入也从扶贫前的不足2000元上升至8766元,全村17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共计691人全部脱贫,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
云南网记者 杨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