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南涧县通过脱贫第三方考核,县域内苗族布朗族实现整族脱贫——书写脱贫攻坚新答卷
记者 博达 通讯员 白家伟 文/图
作为大理白族自治州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的南涧彝族自治县,全面打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硬仗以来,精准聚焦县域辖区内发展底子薄、发展基础弱、综合素质低、内生动力乏的苗族、布朗族两个世居少数民族,整合部门力量,采取专项扶持、资金整合、小额扶贫信贷、社会帮扶、群众主体相结合的方式,实施苗族、布朗族整族脱贫工程,通过5年时间,一批“苗族新寨”“布朗族新村”等示范村组相继建成,苗族、布朗族群众从“两不愁三保障”到基础设施、公共场所、基层组织、民生保障、移风易俗、特色产业到内生动力、乡村卫生环境提升,实现了完美蝶变,2020年4月,南涧县通过脱贫第三方考核,县域内苗族布朗族整族脱贫工程成为南涧脱贫攻坚的创新典型,成为了全县示范工程、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也有效推动了全县民族团结促和谐工作。
“南涧县境内有苗族聚居村17个、布朗族聚居村5个,总人口2300多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9户314名,主要分布于碧溪乡、公郎镇、乐秋乡3个乡镇。”南涧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副局长杨春慧介绍,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以来,南涧县按照“民族工作关键是团结,民族地区重点是发展”的工作思路,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引领,针对县内唯一“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的实际情况,创新实践“一个民族聚居区、一个行动计划、多个部门帮扶”攻坚模式,以县域内苗族、布朗族整族脱贫为主线,以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实施易地搬迁、扶少项目、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移民新村等民生工程,集中力量实施苗族、布朗族整族脱贫帮扶工程,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既扶贫又扶志,既授鱼又授渔。
“成立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为组长,分管联系领导为副组长,31个县级部门为成员的整族脱贫工作领导小组,坚持实行‘一把手工程’,由县委书记和县长分别挂苗族和布朗族,做到既‘挂帅’又‘出征’,按照示范引领、挂图作战、目标销号、工期追溯、质量监督、群众参与的工作模式,全面推进项目实施。”南涧彝族自治县扶贫办主任孔世崑介绍,经过5年多的不懈努力,不仅实现现行标准下的169户314名苗族布朗族贫困人口脱贫,减贫进度与全县同步,也用行动和效果兑现“绝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的庄严承诺,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两个民族居住地区。
公郎镇落底河的狗街村共有22户布朗族、2户彝族和1户汉族群众,共有103人。因全村布朗族文化特色保留较为完好,是南涧有名的布朗山寨。昔日破旧不堪、贫穷落后,如今再次来到狗街村,只见道路平、房屋亮、村庄美,这里已成为大理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碧溪乡是集“高寒、民族、贫困”为一体的山区农业乡,也是南涧县4个建档立卡贫困乡镇之一。为实现脱贫目标,该乡按照“优安居、强产业、夯基础”的工作思路,重点实施“安居保障、产业增收、基础设施、技能培训”四大工程,全面推进全乡脱贫工作。2016年起,碧溪乡以松林村委会亦可妈库苗族支系整体脱贫示范村建设为抓手,整合交通、民族团结示范村及整族脱贫示范村等项目,实现全村28户苗族户安居全覆盖。
通过项目的精准实施,南涧县创新探索出的“苗族布朗族整族脱贫”工程,使全县苗族、布朗族聚居村的进村公路从无到有,并实现路面水泥化、柏油化;活动广场和民族文化陈列室从无到有,让苗族、布朗族群众有了议事点、打歌场、公共厕所等;村内路面硬化及卫生条件从无到有,有垃圾池、排污沟、路灯、休息台,绿化带;实现水电全面升级改造,家家有自来水,户户有安全用电。其中公郎镇落底河村委会落龙寨、狗街、望江、湾子4个自然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达300万元;乐秋乡分别对乐秋、麻栗两个村委会的晒肚皮、老四度、下大湾、目富地、打比麻、五里窝6个苗族聚居村组进行苗族整族帮扶施策,先后投资600余万元,通过实施农户庭院建设、活动场所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植建设、文化传承保护、村民素质提升六个项目,村容村貌得到大幅提升。碧溪乡则通过整合交通、民族团结示范村及农村危房改造等项目,投资850.74万元,在松林村委会亦可妈库苗寨实施了安居保障、产业增收、基础设施3大工程,推进苗族精准脱贫工作。
苗族和布朗族拥有各自独特的文化。在夯实基础设施的同时,南涧县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契机,保护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以民族文化的传承为引领,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南涧县在抓牢以水电路建设为基础的同时,大力挖掘两个少数民族的文化,建起民族博物馆,开展民族文化产品制作技能培训,让文化的发展壮大来推动民族同胞的发展。挖掘实施以“苗乡新寨”“布朗新村”等示范建设为载体,实施种植、养殖、民族刺绣、民族文化产品制作、特色饮食等技能培训,引导各族群众在美丽家园建设中注意保留乡土味道,体现农村特点,保留乡村风貌。
来源: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