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龙区张安屯街道始终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为方向,以贫困对象脱贫出列“户5条”和贫困村脱贫出列“村7条”为靶心,以持续巩固脱贫出列成果20条为目标,铆足干劲,咬定目标,攻坚克难,精准聚焦控辍保学、基本医疗保障、住房安全保障、饮水安全保障、特色产业培育等指标内容,下足绣花的功夫,持续发力,综合运用“373555”工作法去落实,坚决高质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张安屯街道办事处于2013年12月挂牌成立,街道办位于马龙区城东北部,驻地距马龙城区28公里,东与曲靖开发区接壤,南与鸡头村街道办事处相连,西与王家庄街道办事处为界,北与沾益区接壤。街道国土总面积70.46平方公里,因其特殊的气候、土壤,盛产优质水稻和稻田鱼,素有“鱼米之乡”之美称。街道下辖张安屯、中屯、小屯、小河、兔街5个社区居委会(其中,张安屯社区、中屯社区、小屯社区属于贫困村),24个居民小组,2556户1010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15户、1097人。截止2018年末,通过“五个一批”帮扶措施的实施,已稳定脱贫出列267户970人,未脱贫48户、127人,3个困村脱贫出列,综合贫困发生率为1.25%。2019年计划脱贫出列18户58人,未脱贫的30户69人,综合贫困发生率为0.68%,与上年相比,综合贫困发生率下降了0.57个百分点。
一、着力“三个落实”,下足“七个功夫”抓落实
按照年初与区委区政府签订的脱贫攻坚责任状,狠抓脱贫攻坚政策落实、工作落实、责任落实,确保脱贫攻坚工作目标不放松、传达压力不削减。
一是在学通弄懂做实上下功夫。坚持每周一学习、每月一调度、季度一测评的脱贫攻坚政策学习制度。重点学习习总书记扶贫论述摘编及在重庆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专题会议的讲话精神,做到用学习武装头脑,用政策引领脱贫,用担当推进落实。一年来,共组织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专题学习10余次,组织挂包单位、帮扶责任人、驻村工作队集中学习8次800余人,组织脱贫攻坚政策知识测试考试3次400余人。
二是在补齐短板上下功夫。成立了5个脱贫攻坚领导专项领导小组,制定了《产业、饮水、住房、医疗、教育5个专项实施方案》,重点突出、有的放矢,切实解决好“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三是在以上率下方面下功夫。严格落实“两级书记”遍访贫困户制度,“两级”书记逐村逐户走访贫困户全覆盖,通过走访及时掌握贫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6类12个,并针对存在问题逐一制定了整改措施。
四是在贫困对象“回头看”上下功夫。紧紧围绕贫困户的脱贫、贫困户新识别和脱贫户返贫、贫困村出列、贫困户(含脱贫户)家庭成员自然增减变动为工作内容,以7+X指标为核查重点,逐户逐人核实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修改问题及疑似问题数据14443余条;剔除不精准户12户50人,剔除2户家庭人口2人,新补录贫困人口21人,自然减少6人,自然新增23;全面开展“两摸底一核查”工作,精准锁定脱贫监测户11户31人、边缘户34户112人。
五是在减负和提质上下功夫。潜心研究、率先示范脱贫攻坚看“三书”即年初看《干部知识读本》、半年看《贫困动态监测书》、年终看《贫困家底书》,把脱贫攻坚的减负和提质处理得有条不紊。
六是在问题整改上下功夫。成立了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整改工作方案,召开现场问题交办会,采取“三个单”的方式即找准病症单、开具责任单、收据整改回执单,把问题整改落实落细落小,确保问题整改彻底清零。一年来,主动认领整改中央巡视整改问题5个方面15个问题,省级党委政府成效考核4个类8个问题、市级党委政府成效考核15个问题,省级督查检查7个问题,市级指导反馈17类57个问题等已经全部整改到位并清零。
七是在纪律规矩方面上下功夫。制定出台了《脱贫监督执纪问责管理办法》,跟进学习扶贫领域的腐败典型案件警示录等,集中解决脱贫领域“四个意识”不强、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工作作风不扎实等突出问题,大力整治敷衍塞责、不严不实等形式主问题,以最实的作风肯最硬的骨头。
二、聚焦“三个保障”,下足“五个功夫”抓落实
按照脱贫攻坚贫困对象退出住房安全有保障、基本医疗养老有保障、义务教育有保障及饮水安全有保障,对标对表找差距、补短板、促攻坚。
一是在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保障上下功夫。截至2019年,建档立卡贫困户315户中涉及危房改造273户,其中,新建住房174户,维修加固99户,危房改户占建档立卡户的87%,危房改造完成率及入住率均为100%。同时,全面排查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外其他危房户的底数及家底,建立健全危改工作台账,制定了危改方案及措施,全面解决了134户的安全住房问题。其中,新建23户,维修加固16户低保户、分散供养五保户、重度残疾户危房改造39户;新建13户,维修加固82户非四类重点危房改造95户。
二是在基本医疗、养老保障上下功夫。按照“应缴尽缴、应保尽保、应签尽签”的原则,建档立卡贫困户315户1097人政府代缴180元、个人自付70元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符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840人全参保,除3人参加企业保险外,收缴保费6.44万元。其中,203人已领取养老保障金25万元余元。建档立卡大病救助3人,报销医疗救助2623.89元,兜底保障4265.47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661人,重点人群签约服务297人(高血压48人,糖尿病10人,重型精神疾病33人,孕产妇2人,32种大病41人,0-6岁儿童19人,65岁及以上老年人144人)。
三是在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上下功夫。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学生141人,除5人因残疾、智障送教上门外,就读义务教育小学阶段82人,就读初中阶段59人,均在校就读,无一人因贫失学辍学。
四是在饮水安全有保障上下功夫。按照饮水安全达标要求,为解决季节性供水保障不足的问题,积极争取扶贫专项资金及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资金共计53余万元,用于解决大新房、小张安屯、腰坝、小塘尔坡、袁大冲、兔街二组6个村组的调节池与管网改造。建立健全饮水安全管护机制体制,制定了饮水安全管理办法,落实了专业化管理人员,明确了管理人员职责及收费标准。设立了固定维修基金(每期收取水费的20%作为固定维修基金),用于安全饮水工程水源、主管网、蓄水设备、配电设施等公共维修,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基础设备维修无资金的问题。同时,对贫困深度较深的贫困户给予水费收取及新入网安装费减免优惠政策。
三、夯实“五个基础”,下足“五个功夫”抓落实
紧紧围绕项目建设、人居环境、产业培育、劳动力转移就业、村集体经济等夯实脱贫基础,千方百计,综合施策,确保脱贫成果持续稳定。
一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积极整合资源、争取资金301.568万元硬化贫困村道路建设工程3件。其中,投资66.828万元硬化渣子树村内道路2.2公里;投资36.14万元硬化大张安屯、小张安、兔街一组、兔街四组4个村内道路1.69公里;投资198.6万元硬化小河至小塘尔坡易地搬迁安置点道路4.5公里。投资491.34万元新建、改造小河、张安屯、兔街3个村组10千伏及以下配电线路4.585千米。
二是在人居环境提升上下功夫。组织召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动员大会、工作推进会、现场观摩会6次,各居民小组召开党员会、户主会、群众会50余次,挂联干部进村入户宣传3000余次,与居民群众签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门前四包”责任书2600余份。累计发动群众投工投劳5670人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791吨、清理村内水塘8个、清理村内沟渠34.8公里、清理村内淤泥315吨、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90吨、清理残垣断壁40处、拆除旱厕13座、村内空地及进村道路两旁绿化2000余亩、新建污水处理池了2座、分离人畜混居78户、编制竹篱笆、栽种蔷薇4公里。
三是在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上下功夫。成立了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站。开展贫困户引导性培训特色种养殖4场167人次,开展技能及劳动力培训1场217人次。收集企业用工信息,搭建就业平台,主动邀请8家企业举办招聘会1场266人次,现场签订就业意向116人。一年来,共转移贫困劳动力就业291人,其中,省外务工39人,县外省内务工154人,县内乡外务工39人,乡内务工59人。
四是在培育产业上下功夫。以“三联三争”为契机,成立了扶贫开发有限公司及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创新采取“扶贫公司+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整合资金17.8395万元带动贫困户发展特色稻田鱼养殖509.7亩,年产鲜鱼2万余公斤,实现经济增收80余万元。特别是对有意愿发展产业但无劳动能力的10户深度贫困户,积极探索能人大户用土地托管或带养的方式带动贫困户养殖稻田鱼70余亩,户均实现稳定增收5000以上。争取产业扶贫资金200万元,新建鱼苗培育基地产业项目1个。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可年培育成品鱼苗112余吨,年实现毛利润193余万元,年实现纯盈利93余万元。
五是打破村集体经济增收的瓶颈,创新村集体经济增收模式,对农户撂荒的水田由农户自愿选择“社区党总支+农户+订单(能人大户)”方式交付给村集体管理使用40余亩种植优质稻,整合辖区水库、坝塘资源6件物化资金发展水库合作养鱼2000余公斤,采用寄养或托管方式发展稻田养鱼800余亩,实现村集体创收20余万元,全力开创村集体经济增收新局面。
下一步,该街道还将采取针对性措施和办法补齐短板:一是通过发展致富产业,着力围绕优质稻种植、稻田鱼养殖与中药材种植方向,积极鼓励和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增加稳定收入,加快脱贫步伐。二是以“党总支+合作社+企业+贫困户”的资产收益产业脱贫模式,通过“扶贫资金变资产贫、困人口变股民、短期变长期、输血变造血”实现脱贫攻坚和党建工作双推进。三是坚持乡村道路、农田水利、环境整治等基础工程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加快解决贫困村和贫困群众行路难、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四是以爱心绿币超市、“自强、诚信、感恩”实践主题教育、“三讲三评”等内动力提升载体为抓手,最大限度的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促脱贫。
通讯员 赵汝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