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正文
端上“生态碗”,维西群众实现山上就业家门口增收
  • 发布日期:2019-09-09
  • 来源:曲靖乡村振兴网
  • 阅读量:312

自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县认真实施“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战略,实现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同频共振,生态维西建设迈上了新台阶。截至目前,全县共有10050户建档立卡户通过生态护林员政策,实现了山上就业、家门口增收的脱贫致富目标。

00300895607_989a2a95.jpg

生态护林员巡山培训

从管不了到管得好

家住塔城镇海尼村几宗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胜贵,以前靠着种几亩地度日,日常开销靠救济,生活过得十分贫苦。因为贫困,妻子跟他离了婚,留下一个孩子与他相依为命。通过政府实施的“两免一补”政策,和胜贵的孩子念完了小学和中学,但大学昂贵的费用成为了他家“额外”的家庭负担。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推进,“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政策改变了和胜贵的贫穷命运。他当上了村里的生态护林员,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转变、思想观念也改变了很多,如今家中的经济收入和生活状况慢慢变好了。

00300895608_dbdc0e39.jpg

签订生态护林员管护合同

“在我为儿子的学费生活费发愁时,党和政府向我伸出了温暖的手,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奔头,走上脱贫路。儿子的学费有了着落,中药材也发展起来了,日子一天天好过起来。”和胜贵表示,自己除了按月领到生态护林员工资外,还在林业局的帮助下种植重楼2亩、桔梗2亩,中药材每年收入达到5100元,人均收入远远超过了贫困线。

洛美次林区是和胜贵的管护范围,面积为2800亩,这片林子里有红豆杉、榧木等珍惜植物与黑熊、山猫等野生动物。以前由于管理不到位,这片林地经常出现盗伐珍惜植物和盗猎野生动物现象,多次出现过火情和火灾。但自从和胜贵当上了生态护林员,火灾、火情没有了,盗伐珍惜植物和盗猎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也慢慢消失了。

那么,和胜贵是如何管护好这片森林的?据了解,几宗组共有5名生态管护员,他们建立了一个微信群,每天按照值班制度巡山,一旦发生火情等情况就通过微信群向村里的护林员报告,村里的护林员迅速将情况通过微信群发给林场,同时由林场通过微信群将情况发给县林业等部门,并按照《信息报告制度》《应急预案》等规章制度迅速采取相应措施,抓早抓细,争取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聘用生态护林员之前,我们塔城存在管不了、管不好的问题,火情和火灾时有发生,但自从有了生态护林员,管不了、管不好的问题得以解决了。”塔城镇林场负责人余立荣说。通过聘用358名贫困户担任生态护林员,管护的力量大幅增加、管护成效跃上新台阶。2017年至今,塔城镇没有发生过一起森林火灾和盗伐盗猎野生动植物的违法行为,也没有发生过林界纠纷,还获得了护林防火工作的一等奖。

00300895614_77338b59.jpg

生态护林员政策培训会

为管好用好生态护林员队伍,维西县林业局制定《护林员职责》,并将护林员、管护员职责与县林业局签订《森林管护承包合同》的方式加以落实。通过由各乡镇国有林场(林业站)在每月召开一次的月会上,对所有护林员和管护员的出勤、巡山记录等情况进行检查,出现违反合同规定的任何一条,即对违规者实行解聘;同时,年底按合同由县林业局会同乡、村两级对所有护林员、管护员逐条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继续聘用并续签下年度合同,对考核不合格的则解聘。

同时,维西县生态护林员还被聘为村治安协防员,他们成为了守护群众安宁的“突击队”。这支经过防火、应急抢险知识培训,掌握一定法律法规和政策的队伍,成为守护森林的“千里眼”和“宣传员”,他们按照制度巡山护林,利用微信群向乡镇政府和林业等部门里提供森林案件线索,利用联系群众紧密的优势入户发放宣传资料和宣传森林防火等,增强群众遵纪守法、保护绿水青山的意识。去年以来,维西县出动生态管护员参加急难险重抢险救灾任务1.2万人次,1.4万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植树8万余株,提供信息3100条。

从脱贫无望到端上“生态碗”

维西县永春乡庆福村东山组,是一个只有42户村民的高寒贫困的傈僳族山寨,以前这里的群众住房、就医、就学等均无保障。该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李国光,便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度过了大半生。因为极度贫穷,家中的吃穿成了大问题,加之看不到脱贫希望,李国光破罐子破摔,成天借酒浇愁,仅靠着低保过日子。

在李国光37岁那年,也就是2016年10月,党的阳光把李国光的梦想照进现实。通过生态补偿工程,李国光被聘为生态管护员,每年有9000元的工资收入;通过产业扶贫,李国光家发展木香、秦艽、川乌等中药材种植,全家年收入达34000多元,人均收入为8000多元。“我家能摘掉贫困‘帽子’、过上好日子,全靠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脱贫后,李国光逢人便说这些话语。00300895615_f9a941be.jpg

生态护林员安全知识培训

在维西县还有很多像和胜贵、李国光一样的贫困户,在国家“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的阳光温暖下,摘掉了贫困“帽子”,正快马加鞭地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为筑牢生态脱贫基础,确保生态护林员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维西县林业局把精准扶贫与“生态维西”建设紧密结合,以“四个抓实”推动“生态脱贫”。

一是抓实新一轮退耕还林脱贫,做好“产业发展脱贫”和“生态补偿脱贫”两篇文章,林业项目实施重点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倾斜,将建档立卡贫困户符合退耕条件的土地纳入退耕范围,因地制宜,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致富。去年以来,完成公益林建设项目1.3万亩,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任务5万亩。

二是抓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脱贫。通过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四统一,兑现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2895.96万元。

三是抓实经济林产业脱贫。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山区林业发展模式,坚持走生态优先、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并重的林业可持续发展路子,大力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依托木本油料经济林基地项目建设,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科学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核桃、漆树、青刺果、花椒等经济林产业,为贫困户免费供应苗木、提供信息、科技培训,实现群众稳定脱贫,去年以来,实施完成木本油料基地建设1.2万亩,项目涉及4个乡镇,组织实施木本油料提质增效项目2万亩,重点向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倾斜。

四是抓实发展林下经济脱贫。结合林权制度改革,重点引导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发展立体林业和循环经济,培育林下产业,鼓励贫困户在经济林地林下种植续断、当归、秦艽、木香等中药材,提高林地利用率,林业部门充分尊重农户意愿,采购相应种苗发放给农户进行种植,完成核桃园林下中药材基地建设5485.8亩,3678.83万株,总投资424.69万元。

地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腹地的维西县,是云南省11个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级贫困县之一,也是全省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因此实施生态补偿脱贫政策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实现生态保护与脱贫致富双赢目标,是‘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政策在限制开发区‘三江并流’腹地维西的成功实践。”维西县林业局局长赵学飞的话语,道出了“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政策带来的利好和维西县各族干部群众的心声。

云南网通讯员 杨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