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贫困学生“能上学”
据统计,宣威市现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3.4万人,其中适龄儿童、少年24201名。怎样让这些贫困学生不失学、上好学?
“为解决好3万余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最直接、最现实的上学难问题,我们不断完善精准资助政策体系,增强教育扶贫政策和措施的针对性、时效性,教育政策、资源、项目进一步向乡村倾斜,让教育资助普惠到全市每一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校生。今年6月以来,全市共为28035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发放资助金3012.45万元。”宣威市政府副市长吕世宏说。
据宣威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李应龙介绍,为改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资助程序,减少他们不必要的开支,去年5月,该市将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下沉到全市各乡(镇、街道)中心学校办理,让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无需申请,就近就能办理信用助学贷款。
立秋之后,记者来到国家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宣威市格宜镇办理点,只见前来办理助学贷款的贫困学生络绎不绝。该镇中心学校校长陈顺甫放下手中的活,满脸笑容地对记者说:“目前,是办理助学贷款的高峰期,为提高办理效率,我们增加了工作人员、延长办理时间、分环节流水线作业,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不需出具《云南省在校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证明》,优先办理。”
来自该镇大坪村小岩上自然村、就读于云南财经大学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刘雄拿着刚办理的《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管理证明》,十分感激地说:“我的父亲瘫痪长期卧床,母亲既要照顾父亲,又要抽空打零工供我上学,如果没有这样好的扶贫政策,真无法上大学。”
近年来,该市按照“对象精准、力度精准、分配精准、发放精准”的要求,把教育扶贫资金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严格落实各项资助政策,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家庭经济困难学前教育儿童按每生每年300元标准给予助学金资助。对义务教育学生,免除学杂费,提供免费教科书,按每生每年800元的标准给予营养改善计划补助;对义务教育寄宿学生按小学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和特殊教育每生每年1250元标准补助生活费。对普通高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按每生每年2500元标准给予一等国家助学金资助,免除公办普通高中学杂费,并按每生每年2500元给予生活费补助。对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一二年级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按每生每年2000元标准给予国家助学金资助,并按每生每年2000元标准免除学费。
李应龙告诉记者:“对普通高校本专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同样严格落实各项资助优惠政策,对到省内、省外高等院校就读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学新生,优先分别给予每人500元、1000元的入学路费补助。今年8月以来,全市共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17457人,金额1.14亿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学生3101人,金额1995.79万元。”
让每个贫困学生“有学上”
“我们认真落实教育公平保障措施,计划从今年起至2020年三年间投资20余亿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同时在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和推进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方面下足功夫,让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有学上’。”吕世宏说。
宣威市深入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多渠道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在主城区规划新建规模为12个教学班、可容纳360名幼儿标准化示范公办的宣威市第二幼儿园,有效解决幼儿“入园难”现象突出问题;在有实际需求的贫困村依托小学,采取新建、改扩建、共建幼儿园的办法,确保每个乡(镇、街道)至少有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每个行政村1所村级幼儿园,实现“一村一幼、一乡一公办、一县一示范”的目标。同时,该市统筹实施“全面改薄”等教育专项工程,“十三五”期间,在主城区新建3所规模为48个教学班的小学,新建1所完全中学(宣威市第十中学),迁建市体育中学,改扩建11所高(完)中。快速推进宣威市一职校现代职业教育扶贫工程项目;实施初高中毕业未能继续升学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职业教育全覆盖,确保应读尽读。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到2020年,新建1所规模为27个教学班的九年一贯制特殊教育学校。在学校建设、教师队伍等方面对苗族聚居地区给予倾斜,至2020年,苗族聚居地区学前教育入园(班)率达80%以上,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以上、辍学率控制在1%以内,初中适龄少儿入学率达95%以上、辍学率控制在2%以内。
该市采取“政府投入一点、义务教育经费统筹一点、社会力量筹集一点”的思路,到2020年底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教学班多媒体教学设备全覆盖。鼓励优质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联合办学、结对帮扶等,组织城区学校帮扶乡镇学校,乡镇学校帮扶村小、教学点和幼儿园,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结对帮扶全覆盖。认真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从2018年起,中小学教师招聘不低于70%的计划通过“特岗教师”招聘完成,重点为乡村学校(教学点)补充音、体、美、英语、科学、信息技术等紧缺学科教师。实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与贫困县摘帽挂钩衔接机制,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近三年全部达标。
让每个贫困学生“上好学”
“我们严格实行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制度,健全辍学学生监测、报告、动员复学等制度,对辍学学生积极进行劝返,对全市58名不能跟班就读的重度残疾学生,采取每月送教上门1次,确保脱贫户中就读学生无辍学情况。”宣威市教育局局长马现群说。
该市着力构建“保学”“控辍”包保机制,对在各类学校就读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由所在学校、所在班级的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实行包保,对学生的家庭和生活学习情况进行跟踪了解,真正让行为上有偏差、生活上有困难、学习上有压力、亲情上有缺失的学生及时得到帮助,努力实现让每位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的目标。完善和落实市长、乡镇长、村长和教育局长、中心学校校长、校长“双线六长”“控辍保学”责任体系,形成“控辍保学”合力。建立“控辍保学”“四包”责任制度,即乡镇领导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实现小学、初中辍学率分别控制在0.6%、1.8%以下目标。构建跟踪问效机制,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和已脱贫家庭的子女实行跟踪问效,规范学籍管理,把好教育出口关。构建“两后生”包保机制,建立推行乡镇领导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校长包学校、班主任包班级、教师包学生“六包”工作责任制,确保全市 “两后生”零流失,贫困学子稳就业、贫困家庭稳脱贫。截至目前,全市小学入学率达99.5%、辍学率在0.6%以下,初中毛入学率达99%以上、辍学率在1.8%以下,残疾儿童入学率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