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正文
昆明用转移就业打造脱贫利器
  • 发布日期:2018-08-28
  • 来源:曲靖乡村振兴网
  • 阅读量:360

站在自己家刚落成的崭新楼房前,东川区乌龙镇小店子村村民张天祥还是感念自己两年前响应转移就业“走出去”的决定,以前,孩子不大懂事的时候,时常会问:“爸爸妈妈,别人家都修新房子,我们家怎么不修呢?”生活的艰难和孩子的话像一根“刺”,扎在张天祥夫妇的心上。

而通过区里劳务协作平台外出打工就业,让他家在去年年底实现脱贫,夫妇俩心上的“刺”终于拔了出来,一家人满心欢喜。

张天祥一家的生活变化,只是昆明开展就业扶贫,帮助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一个缩影。而今后这样的改变还将发生在更多贫困家庭中——在月初召开的全市就业扶贫工作推进会上,昆明明确将在今年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万人、转移培训15万人的目标任务,同时,继续加大“百企万岗”入昆计划和“百千万”转移输出工程的组织实施力度。

毫无疑问,就业扶贫已经成为昆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利器。

转移就业撬动脱贫希望

精准扶贫,就业先行。就业既是扶贫工作的基础,又是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重要途径,它能够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有效解决贫困代际传递问题。

近年来,昆明贯彻落实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在就业扶贫上狠下功夫:先后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完善就业扶贫政策体系,巩固深化对外互助合作关系,全面形成了以“一区两县”为主战场的就业扶贫工作攻坚格局,为促进全市经济稳中向好和民生改善及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脱贫致富作出了积极贡献。

其中,仅在就业扶贫政策体系方面,昆明就先后出台了《昆明市建设农业创业示范村实施意见》《昆明市鼓励非国有企业就近就地吸纳安置劳动者就业奖励办法(试行)》《昆明市主城区精准帮扶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施意见(2017—2019年)》等一系列促进农民就业创业的政策文件,形成了涵盖就业培训、就业创业扶持、就业服务援助等政策体系。

来自市人社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全市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2.16万人次,转移就业47.3万人次,实现转移收入56.99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已占到农民可支配收入的51.6%。

劳动力转移就业,撬动了贫困家庭的脱贫希望。

知名企业不多,就业岗位偏少,发展机遇较小,曾经是昆明劳动者经常面临的问题,也是困扰两地群众尤其是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脱贫致富的“拦路虎”。为促进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实现转移就业和稳定就业,昆明与用工需求较大且稳定性较强的津京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企业开展劳务对接,掌握企业用工需求,多方收集岗位信息,先后与北京朝阳、湖南浏阳、安徽滁州、浙江宁波、新疆建设兵团等20余个地区建立了劳务合作关系,此举每年为昆明带来上百个知名企业提供的近万个优质岗位。

“实施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当前贫困群众脱贫增收最现实、最快捷的途径。外出务工人员实现增收脱贫的同时,还可以增长见识、开阔视野,返乡后能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昆明市劳动就业服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东川区作为全市就业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也是对就业扶贫贡献力“体会”最深的地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受制于恶劣的自然环境,当贫困地恶劣的居住环境“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时候,易地搬迁成为扶贫唯一出路,而搬迁之后如何解决农民的就业和生活问题,也是关键中的关键。

东川再就业特色产业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朱绍彬介绍,东川整体扶贫搬迁数量较大,搬迁之后不仅是安居的问题,就业也成了搬迁农民保持生活稳定、避免再度返贫的先决条件。自2017年以来,东川区先后采取春风行动、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等措施,通过搭建就业服务平台,促进劳务协作,去年以来,先后在北京、湖南、杭州等地建立了5个就业服务联络站,为全区劳动力转移、就业脱贫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政协脱贫攻坚工作调研中,调研组也强调,深度贫困区要警惕出列后因病、因教再度返贫的风险,持续的就业扶贫支撑手段,增加各贫困户增收渠道和途径,提升其自身的“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脱贫不再返贫,提高脱贫攻坚工作在群众中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建立长效机制拔掉“穷根”

如何找到致贫的“根源”?如何建立起长效机制拔掉“穷根”?如何确保脱贫不返贫?这是必须直面的现实考题。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各地区如何巩固就业稳定性,也是当下就业扶贫工作需要解决的重点。

东川区汤丹镇黄草坪村,去年刚脱贫的刘志文夫妇就面临这样的问题:小学都没毕业的他们,由于无法适应昆明的工作,只得再回老家重新做回零工,就业和收入的稳定性,也成了他们家脱贫致富最大的“拦路虎”。

而这样的情况也不是个例,在昆明几个深度贫困县区,贫困户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尤其以40岁、50岁这样的贫困人群最为集中,“文化水平也是转移就业的最大难题。”黄草坪村驻村扶贫干部表示。

文化水平的差异,也让部分贫困户在转移就业时缺乏信心。这也是月初召开的全市就业扶贫工作会所分析的当前就业扶贫工作面临的形势和问题:部分劳动力转移就业意识不强,就业稳定性难巩固。

如何破题?精准培训、提升技能是寻甸县找到的破题之道、基层实践,通过精准摸底、按需培训,寻甸县结合就业市场需求开展家政服务、养老护理、修理工等22个实用专业培训,提升转移就业贫困户技能水平,也大大提高了就业竞争力,而下一步,寻甸县还计划开展“定向式、定岗式、订单式”培训,增加就业稳定性。

“昆明劳动力外出就业的意识,近些年也逐渐提高。”这是宁波集恩人力资源有限公司负责人戴先平的感触。去年6月,他和宜良县达成劳务转移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他们公司的劳务输出服务为例,外出转移就业让部分贫困户收入得到保障,大大提升了就业信心,政府和企业搭建的扶贫平台,也真正实现了就业扶贫中各贫困户“走得出、留得住”。

这也是昆明未来计划继续实施的主要方针。今年,市委、市政府已明确提出,要通过实施“百企万岗”入昆计划和“百千万”劳动力转移工程等手段,实现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脱贫致富,在2018年内完成“转移农村劳动力15万人次,转移培训15万人次,转移收入20亿元,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6万人、技能培训1.6万人”等指标。

在全市就业扶贫工作会议上,有关负责人就对就业扶贫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要进一步做好精准调查,确保底数清、情况明;要进一步实施精准转移,确保全方位、多层次转移就业;要进一步强化精准培训,确保针对性、实效性;要进一步做好精准服务,确保稳定就业;要进一步强化精准推动,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令人欣喜的是,工作精神已经在基层工作中不断扎根:在区里的统一协调培训下,张天祥村里又增加了十多个主动外出就业的伙伴,“党和政府不但培训我们技能,还帮我们找到工作机会,我们对未来的致富之路,也充满了信心。”对于未来,张天祥充满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