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正文
师宗县人社局下足 “三功夫”抓实行业扶贫力促脱贫攻坚
  • 发布日期:2018-07-16
  • 来源:曲靖乡村振兴网
  • 阅读量:391

师宗县人社局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目标,整合人社局在社会保障、医疗救助、技能培训、劳动力转移就业等方面的资源优势,研究制定行业扶贫方案,努力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群“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培训一人、转移一人、脱贫一户”,力促脱贫攻坚。

一、熟悉业务,在政策落实上下功夫抓好行业扶贫

政策依据的熟悉:云南省:《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云南省财政厅 云南省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就业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云人社发〔2017〕100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健康扶贫30条措施的通知》(云政办发 〔2017〕102号)。曲靖市:《曲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开展农村劳动力秋季转移就业专项行动的通知》(曲人社〔2017〕137号)、《曲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曲靖市贯彻落实云南省健康扶贫30条措施实施方案的通知》(曲政办发〔2017〕160号)。《中共曲靖市委办公室 曲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曲靖市打好素质提升 转 移 就 业 攻 坚 战 实 施 方 案 > 的 通 知》(曲办字〔2018〕26号)。师宗县:《师宗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师宗县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扶贫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师宗县2017年社会保险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师宗县健康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健康扶贫示范县建设工作推进方案的通知》。

惠民政策的落实:1.就业扶贫方面。一是通过县、乡、村三级联动,对有培训意愿和外出意愿的劳动力开展转移输出培训和技能扶贫培训,今年以来,全县共组织劳动力引导性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转移输出培训1.95万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5620人次;开展壮乡民族刺绣、黑桃种植、沃柑种植等技能扶贫培训11期14个班153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063人。二是落实“三补贴”:培训补贴—对通过初次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由财政给予一次性生活补助100元/人;务工交通补贴—到市外务工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每人每年可享受一次性交通补助,据实报销,跨省务工最高不超过500元,市外省内最高不超过300元;留守人员一次性生活补贴—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外出务工按照务工地距离远近及务工时间超过半年以上的由县财政给予留守人员一次性生活补助:县内转移就业的200元/人、县外省内转移就业的300元/人、省外转移就业的400元/人,鼓励贫困劳动力踊跃外出务工。今年以来,全县劳动力转移输出2.2万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7850人。有组织的规模性转移输出320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026人。2017年,完成交通补贴和留守人员一次性生活补贴申报3612人80.36万元,2018年,正在组织申报相关补贴,目前已收集相关资料3500余人。三是对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劳动力,协调发改、林业、民政等部门,力争在森林保护、农村保洁、公墓管理等乡村公共服务工作中为贫困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1000个;现已安置贫困劳动力从事生态护林员580人;提升人居环境保洁员1315名。四是充分利用“春风行动”、“百日行动”、群众会、村组干部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截止目前,共组织召开专场招聘会10场,张贴宣传标语200余条,发放宣传资料2.5万余份,引进招聘企业200多家,提供招聘岗位6500余个,实现劳务咨询对接1.5万人次。五是制作发放就业扶贫宣传卡1.9万份,宣传卡内容涉及技能培训、岗位信息、就业补贴政策等,做到户均一卡,实现有培训意愿的贫困劳动力100%参加培训,有外出务工意愿的贫困劳动力100%推荐就业。2、健康扶贫方面。一是落实“一个百分之百”。按照县扶贫办提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7152人,经市、县医保局比对核实,已完成7715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标识,参保标识率为100%。二是落实“一站式即时结报”。自2017年11月8日起,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医保系统顺利实现了县域内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兜底保障“四重保障”一站式直接结算。县域内在省市基础上“在乡(镇、街道)卫生院住院报销比例提高5%,乡镇和村级门诊报销比例提高10%”接入“政府兜底保障”直接结算系统。一站式直接结算系统开通之前,2017年全县“二次回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四重保障”涉及34135人次、共1103.8万元,其中,基本医保522.1万元、大病保险12.5万元、医疗救助138.4万元、兜底保障431.2万元。三是落实基本医疗保险的“一补二免三提”和大病保险的“一降二提一扩大”。按照省、市、县健康扶贫相关政策,建立健全“四重保障”机制和规范化转诊转院机制,有效保障规范化转诊转院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0%的医疗费用得到报销。今年以来,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县域发生诊疗68584人次(其中,门诊61372人次,县域内住院7212人次),产生医疗费用2718.41万元(其中,门诊272.77万元,县域内住院2445.64万元),“四重保障”报销费用2323.53万元(其中,基本医保支付2063.43万元,大病保险支付19.68万元,医疗救助支付50.46万元,兜底保障支付189.96万元),综合报销比率85.55%(其中,普通门诊55.29%,特慢病门诊89%,县域内住院90.50%)。县域外住院1190人次,产生医疗费用923.82万元,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报销681.95万元,报销比率为73.82%。3、养老扶贫方面:一是财政补贴求全保。对扶贫部门核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未标注脱贫的贫困人员,其中符合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条件的人员按最低标准100元/人进行补贴。除各部门参保补助外,由县级财政据实给予补贴。2017年,共补贴未脱贫人员23904人239.04万元。二是数据比对求精准。经比对全县确定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7152人,符合参保条件52174人,目前已参保9425人(其中待遇人员8307人,缴费人员1118人),参保率18.38%;剩余24980人不符合参保条件(因未满16周岁、户籍外迁、参军、服刑、死亡、参加职保、在校生等原因)。

二、认真研究,在查找问题上下功夫抓细行业扶贫

(一)农村技能培训和外出务工输出存在的问题

1、无组织,外出招聘不及时。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是由亲戚朋友介绍的,招聘信息获知的,也有的是心血来潮出去闯的,自发性较大,而由人社部门有组织有规模有保障外出的极少。所以在外出务工劳动力无技术、无保障的情况下,一时半刻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时间长的有可能2、3个月找不到工作而打道回府。

 2、无保障,担心受怕不愿出。在外出务工的人员中经常发生欠薪现象,工伤事故得不到很好处理,极大地损害了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切身利益,所以部分务工人员出去一次遇到这样的事情发生,第二次就害怕出去、不愿意出去。

3、无思想,游手好闲不想出。有的农村青少年,思想观念落后,宁可在家吃酸菜、泡泡面、住危房、晒太阳,游手好闲打麻将,逍遥自在无约束,根本不想出去吃点苦挣大钱,久而久之形成了“好吃嘴懒做活”的懒汉,好脚好手还要父母养活。

4、无劳力,照顾家庭不能出。从客观原因上讲,有的家庭里,由于田地广、父母常年生病、老的老,小的小无人照顾等,即使是有1-2个劳动力想出去务工也不能去。

(二)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存在的问题

1、改变老人缴费观念难。自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推行至今,仍有很多群众会疑问:“这个政策会不会变?交这么多年才能领,我先不交,年龄快到的时候再交。人如果死了,退不回来怎么办?每个月只领几十块钱,还要等这么多年,还不如存银行等等”。一部分老人对新农保政策很是不信任,持观望态度,形成50岁以上的交的最积极;40岁-50岁的交的比较勉强;40岁以下的就不积极了;还有很多人都是抱着试试的心态每年只交100—200元,200元以上的特别少。  

2、收取务工人员保险费用难。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保费的征收主要通过协办员、村组干部走村入户上门收取,而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有的只是过年才回家一次;甚至有的是多年不回家一次,而且在外的联系方式变动频繁,甚至有的电话号码连他们的父母、亲戚朋友都不知道。有部分长期在外的,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政策还不熟悉,这就使很多应参保人员未能及时参保,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保费收取显得难度大。

3、核准缴费对象数据难。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可以在户籍地自愿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每个村委会(社区)应参保人员最少有几千人,多的有上万人。这些缴费对象的数据还随时变动,比如参保人员死亡、外嫁,或者外地嫁入或在工作单位已交社保等等的这些信息如果不能及时更新和反馈,就会导致已不属于本村参保人员信息的还在,应属于本村参保人员的信息却没有。

4、垫交参保费用收回难。迫于乡镇(街道)政府要求100%完成参保的任务,为了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收缴任务,有的村委会(社区)采取用村集体资金或是借款先垫交,然后再去想办法收取。但是垫交后,有些还不能及时的收上来,有的可能就收不上来。长此以往,又会有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发生。

(三)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存在的问题

1、拖交、慢交现象严重。各乡镇(街道)社保中心催是经常催各村(社)什么时候把所收费用和名册交上来录入计算机,但是为了赶时间,各村(社)又总是一窝蜂的在一个时间段赶往社保中心,加之社保中心人手有限,不能及时办理相关交接手续,有的协办员、村组干部就只得把钱装在口袋里回家忙农活,等过天再来交,一忙就是个把月,于是产生拖交、慢交现象。

2、热交、冷交现象突出。在统一收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用时,也是参差不齐,由协办员、村组干部上门收费时,总是会出现“暂时没有钱,等过几天再交”、“小娃在外面打工,等跟小娃商量再说”、“平时对村组干部有意见,一时不愿意交”等等,形成热交150元、冷交300元的现象,一时半刻收取费用较为困难。

3、少记、不记问题出现。有的群众,在协办员、村组干部上门统一收取时没有钱交,过几天有钱时,在路头路脑遇到协办员、村组干部,想起保费还没有交,又怕钱装在口袋里用了,于是赶忙把钱交给协办员、村组干部,说我家几个几个人,告诉记上。遇上协办员、村组干部负责任的到会一个不漏的记上,假如遇到协办员、村组干部不负责任,或者是协办员、村组干部把钱装在兜里面使了,就会忘记哪些群众交了、哪些群众没有交,出现少记、不记问题。有的协办员、村组干部还存在侥幸心,钱使了就使了,不交几个无所谓,只要缴费对象不去医院住院,混过一年就可以。可是人算不如天算,恰恰遇到你没有帮助缴费的那几个倒是住进了大医院,需要新农合来报销费用,到时候人家找上门来,协办员、村组干部就吃不了兜着走,出现这样的问题也不在少数。

三、真抓实干,在整改落实上下功夫抓实行业扶贫

(一)收缴“两保”费用问题整改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让政策深入人心。在宣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相关政策时,要求各村(社)、村组干部,挂包帮干部要大张旗鼓、轰轰烈烈的进行宣传,通过宣传,让参加“两保”好的惠民政策在老百姓脑海里根深蒂固、家喻户晓,觉得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有实惠、靠得住的。

2、加强沟通协调,让费用得予解决。要求各村(社)针对所垫交的费用,要多加强与当地乡镇(街道)党委政府沟通协调,如实汇报相关情况,能收取的想尽一切办法收取;遇到特困户,情况非常特殊的,费用有可能收不上来的,要及时请求党委政府给予帮助解决。

3、严格工作纪律,让费用及时入账。要求各村(社)监督委员会履行好监督好费用收缴及时入账的监督职责。对已经全部收缴完的村组,要及时督促收缴人员到乡镇(街道)社保中心办理交办手续;对于长期占有收缴费用而多次催促不去结账的,要及时向当地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反映,由乡镇(街道)党委政府组织力量下去解决,不能再出现像前些年个别收缴人员携款逃跑的现象发生。

(二)技能扶贫和劳务输出问题整改建议

1、培训增强技能。由县人社局牵头,各乡镇(街道)社保中心、村(社)认真组织,抓住外出农民过年、过节的返乡高峰期,采用时间短、见效快、全免费、定单式的培训方式,来提高已经外出务工人员的劳动就业技能和用工需求。通过培训进一步转变农民的就业观念,增强外出务工的创业意识,达到培训一点、带动一片的目的。

2、用法保护权益。在劳动力转移培训时,组织外出务工人员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用法律来保护外出务工人员自身合法权益。

3、创造就业条件。输出劳动力,带回生产力,是发展劳务经济的重要目标。建议各村(社)在抓好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和行业扶贫工作,在中央、省、市、县政策给予倾斜,在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更多服务的情况下,通过提升人居环境、维护好社会治安等来招商引资和吸引更多的外出青年回乡创业,让不能远出的劳动力能就地就近就业,既可以照顾家庭,又可以增收致富,做到两全其美。(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