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云南省社会工作人才参与脱贫攻坚论坛在昆明举行。与会嘉宾围绕“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分享了云南民政社会工作反贫困、广东社工“双百计划”实务模式探索经验以及社工人才参与扶贫、社区矫正、社区治理等方面的案例,共同探讨实社工人才参与脱贫攻坚的内容、方式、存在的困难等问题。
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云南省民政厅累计选派了520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深入贫困地区,积极帮扶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搭建网络销售平台,链接各类资源帮助当地农民解决困难,提高农民的专业化、组织化程度。目前,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已覆盖全省16个州(市)68个县(市、区),直接服务贫困群众20万以上,间接服务贫困群众达百万人次。
“社会工作为减贫提供专业平台。作为独立于政府和贫困群体之外、专业性程度较高的社会工作,在减贫工作中处于第三方地位,也即与各个扶贫主体既独立又合作。”在此前召开的云南省社会工作联合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大会上,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的副会长向德平介绍。
向德平认为,社会工作参与脱贫攻坚,主要包括了贫困群众救助帮扶、贫困群众脱贫能力建设、促进易地搬迁贫困群众融合适应、参与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针对其他特殊困难人群开展关爱服务等五方面的内容。
去年,民政部、财政部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出台《关于支持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支持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
《意见》指出,要重点开展五项服务,包括参与贫困群众救助帮扶、参与贫困群众脱贫能力建设、促进易地搬迁贫困群众融合适应、关爱保护贫困地区留守儿童、针对其他特殊困难人群开展关爱服务。要实施社会工作教育对口扶贫计划、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牵手计划”、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计划、面向贫困地区的社会工作服务示范项目四个脱贫攻坚重点项目。
近年来,云南省民政厅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云南社会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
首先,社工专业队伍快速壮大。自1993年以来,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等10余所高等院校,每年培养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超过500人。2008年全国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开考以来,我省有3万多社会工作从业人员报名参考,3139人取得职业水平证书。我省还通过举办高级研修班,社工知识普及、实务能力、知识更新和考前培训等各级各类培训班,共培训社会工作专业人才2万余人。
其次,组织载体不断拓宽。截至2017年,我省发展社会工作服务机构199家、社会工作岗位4910个。
最后是实务领域不断拓展。社会工作服务从民政领域逐步拓展到脱贫攻坚、基层治理、犯罪预防、司法矫正等多个领域,逐步形成了可供借鉴的具有云南特色的社会工作发展模式。
社会工作如何助力脱贫攻坚?
实践方向多元化
例如在服务人群方面,妇女、老人、儿童和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仍然是其主要关注对象,但是减贫社会工作也将青壮年、男性、农民工以及流浪乞讨人员作为潜在服务对象并保持密切关注,服务群体更多元;在工作内容方面,更加注重贫困群体的心理、精神支持和价值、能力提升等等。
介入渠道多极化
随着“小政府、大社会”理念的提出及政府职能的转型,政府在减贫领域中让渡空间逐渐加大,社会工作在扶贫领域中获得的实践机会也相应增加。社会工作获取实践机会的途径不再只有直接与服务对象联系的直接性渠道,还包括以承接政府、国际减贫组织或基金会减贫项目的形式介入贫困等间接性渠道。介入渠道由过去的一元化转为多极化。
服务方法专业化
早期的减贫实践本土化程度不足,也无法体现减贫社会工作与政府减贫之间的区别。社会工作的专业性难以体现,减贫工作的实施效果也差强人意。减贫社会工作服务方法的专业化发展,可以通过两方面得以体现,一是机构管理规范化,二是介入手法专业化。
实践理念积极化
社会工作树立以帮助贫困群体建立自我帮扶机制为主的“造血式”帮扶理念,摈弃提供单一、暂时的经济帮扶和物质援助的“输血式”工作手法,转而帮助贫困群体发掘自身优势、进行能力建设。社会工作还确立“参与式”工作理念,强调贫困群体的参与,改变了以往政府和贫困群体自上而下单向互动的救助模式, 提高减贫工作的效果。
工作模式系统化
通过不断积累工作经验、结合中国国情,社会工作形成了一套系统、完善的工作模式,从经济、心理、精神、文化、生态等多个方面开展减贫工作,发展出了赋权模式、社区发展模式、文化减贫模式、生态减贫模式。多种工作模式构成了一个系统、科学的减贫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