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去年底,宣威市尚有7个贫困乡(镇)、274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4209户101058人,贫困发生率为8.06%。针对这一状况,该市把产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措施,坚持产业进村,扶贫到户,找准优势主导产业,实施贫困地区“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产业推进行动,确保2018年计划出列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收入明显增加。
6月29日上午,在宣威市龙潭镇放马坪村515亩辣椒生产基地,记者看到连片的“香辣1号”辣椒长势喜人,开满了白色的小花,贫困户们正在地里忙着除草、施肥和喷洒农药。
“今年,在村干部的帮助下,我家5口人种植了7亩辣椒,虽然苦一点,但心里高兴。”50来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浦粉聪放下手中的农活,满怀希望地一边算账,一边告诉记者,“到9月采收时,按每亩产鲜椒1.5吨至2吨、收入2700元计算,除去成本,每亩纯收入2000元,仅辣椒一项一年就可收入1.4万元。”
据放马坪村党总支书记包继勇介绍,今年,为解决贫困户增收难问题,该村组建了顺农种植养殖合作社,采取“合作社+贫困户+企业”模式,连片种植“香辣1号”辣椒515亩,其中10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224亩。采收时,由宣威田间地里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按保底价每公斤鲜椒1.8元进行现钱收购。这只是该市新型经营主体带贫的一个缩影。
创新帮扶模式
该市不断完善奖补机制,大力扶持种养业和直接带贫的新型经营主体,对带动贫困户脱贫的企业,分别给予3000元—20万元不等的奖补,对集中发展产业规模达500亩、入股贫困户超过100户的股份合作社,给予以奖代补50万元补助资金。要求全市每个村(居)委会必须谋划和推进一个以上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同时,创新帮扶模式,制定直扶到户、订单帮扶、新型经营主体带贫3种帮扶模式,做到因人因户施策。
选准扶贫产业
紧扣“户均有一个增收项目,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脱贫”的目标,深入分析贫困乡村资源禀赋、产业现状、市场空间、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能力和产业覆盖面,重点围绕生猪、马铃薯、蔬菜、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实施贫困地方“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产业行动,指导贫困乡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产业,增加贫困户收入。
在种植业上,全市已扶持5600户贫困户种植特色经济作物1.55万亩,预计户均增收5100元;扶持2073户贫困户种植烤烟1.34万亩,预计户均增收2.59万元。
在养殖业上,以生猪产业扶持为重点,突出“宣和猪”推广应用,全市计划新建圈舍13.1万平方米,饲养母猪1798头、仔猪1.7万头、肉牛109头,扶持11089户33530名贫困人口发展养殖增收脱贫,目前已完成计划数的82%。
旅游产业以普立、西泽、杨柳、东山4个乡(镇)为重点,启动建设西泽特色旅游小镇、尼珠河大峡谷旅游景区项目,加快杨柳历史文化小镇、东山芙蓉彝寨等景点建设,拉动建档立卡贫困群众1万余人实现第三产业增收2000余万元。
搭建产业平台
通过订单生产、土地流转、务工就业、参股分红、股份合作等形式,完善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共同发展。今年,规划产业资金5019万元,谋划打造一批田园综合体、产业联合体、特色农产品加工和乡村旅游项目,力争年内新增100个家庭农场、100个合作社,新型经营主体总量达2000个以上,每个贫困村都有1个产业增收项目,扶持15911户49061名贫困人口发展产业脱贫。截至目前,全市流转贫困户土地3.2万亩,涉及贫困户2.7万户5.3万人,户均获得财产性收入720元;吸纳0.6万人参与务工,户均获得工资性收入1.2万元;合作发展产业,涉及2300户贫困户,户均获得经营性收入3600元;入股参与分红,涉及2100户贫困户,户均获得财产性收入1400元。(记者杨承海 通讯员李文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