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正文
会泽:种下脱贫“希望果”
  • 发布日期:2018-06-14
  • 来源:曲靖乡村振兴网
  • 阅读量:607

会泽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截至 2017 年底,该县还有13个贫困乡、310个贫困村、 20.67 万贫困人口,全市每 2 个贫困人口中就有 1 个会泽人。该县按照脱贫攻坚目标和现行扶贫标准,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突出问题导向,优化政策供给,下足绣花功夫,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精准发力、精准施策。把产业扶贫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按照“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的目标,坚持产业进村、扶持到户,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全面提高脱贫产业组织化程度。


草莓种成“金果果”

待补镇发挥土地、气候优势,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模式,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培育特色产业,优化升级产业,助推脱贫攻坚,收效明显。“去年草莓效益好,今年我们进一步扩大了种植规模,希望帮助更多贫困户脱贫。”野马村党支部书记、德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崔兴德说。

“以前我在草莓基地打工,学到了一些技术,从前年起我自己贷款15万元,种了15亩草莓。镇村干部经常为我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种植和销售都没有问题。”已脱贫的野马村村民杨关奎说。

通过产业发展实现脱贫的不止杨关奎。目前,野马村发展特色产业10亩以上的大户有318户,带动1000余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家门口的产业基地务工,年人均务工收入2万元。逐渐富裕起来的野马村拥有车辆659辆,新建和在建楼房378栋,在外购房户88户,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到11000余元。

“产业扶贫是解决脱贫、防止返贫的重要方式和手段,镇党委政府为群众种植特色经济作物提供技术和销售指导,逐步走出了一条‘支部找出路、党员当大户、群众快致富’的党建扶贫双推进的致富路子。”待补镇党委书记唐炳贤说。

待补镇规模流转土地20000余亩,引进种植大户22户,成立专业合作社3个,扶持培育本土公司5家、大户150余户,在糯租、歹咩、野马、咩则等12个村发展以蒙特瑞、波特娜、阿尔比、圣安德瑞斯等4个品种为主的四季鲜草莓种植,有效带动1000余户农户人均增收5000余元。每人每年实现就地务工收入1.8万元至3万元,草莓“红果果”成了群众增收致富“金果果”。

满山遍野石榴红

娜姑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按照“发展产业脱贫一批”的精准扶贫思路,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土地流转”的合作化经营模式,投入资金1.4亿元,在盐水、牛泥塘、干海子、发基卡等村流转土地和带动附近农户共种植突尼斯软籽石榴16000亩。

“娜姑镇有石榴种植专业合作社50余家,共种植石榴9200余亩,每年能够解决3000余人次农民工就业问题,石榴年产量今年将突破4000余吨,可实现总产值1.5亿元,可带动4个村1033户贫困户脱贫。”该镇扶贫办主任高玉国说。

目前该镇石榴种植基地成了“土地流转让农民稳赚、就地务工让农民好赚、综合发展让农民多赚”的惠民产业,让贫困户增收致富,闯出了一条产业扶贫致富路。如今合作社流转了种石榴的荒山不仅变绿了,满山遍野还挂上了脱贫希望的“致富果”。

油橄榄摇曳枝头

金钟街道温泉村引进云南林川油橄榄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种植油橄榄7000余亩,按照“公司+基地+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模式,年产鲜果4万-6万吨,鲜果收购价每公斤8-10元,种植户每亩可增收4000-6000元。公司与200多户农户合作,秉承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公司加农户运作模式。温泉村部分村民把土地出租给公司后,到公司基地打工参与油橄榄的种植及管理,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另外部分贫困户把5万元的产业扶贫贷款入股公司,得到公司的分红,公司将油橄榄倒包给贫困户管理,每棵油橄榄每年支付16元管理费,每亩能收到管理费560元,每户每年可管理25亩,收入达1.4万元,油橄榄真正成为贫困户的“摇钱树”。

户户有增收项目

该县把产业作为脱贫增收的根本,紧盯年度脱贫目标任务,全面对标对表,着力补齐短板,更加注重提高脱贫质量和成效。“在产业扶贫组织化方面立足市场和资源禀赋,全面提高脱贫产业组织化程度,通过政策帮扶和宣传培训教育,激发群众脱贫的强大内生动力,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养殖业、种植业、加工业和商贸旅游服务业,做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质量,不断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促进贫困群众持续增收。到 2020 年,实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有 1 项以上产业增收项目,每个贫困村有 1 个以上增收产业,村集体经济收入达 5 万元以上,切实提高贫困人口获得感。”县扶贫办主任刘林说。

据悉,会泽县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产业扶贫组织化大格局,2018年脱贫攻坚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12.54亿元,其中:畜牧、蔬菜、中药材、水果、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投入资金8986万元,预计受益贫困户20962户7037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