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贫困群众有持续稳定的增收产业,师宗县在力争全覆盖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房保障、就医保障、就学保障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精准实施产业扶贫的指导意见》,引导各乡镇、村因村施策、因人施策,根据贫困群众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产业扶贫措施。力争通过三到五年时间,精准扶持无稳定可持续收益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使其都有可持续的稳定收益。
因村因人施策找准脱贫产业
连日来,师宗县彩云镇长街村委会的贫困群众异常忙碌,全村36户深度贫困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正在栽植黑桃,目前已栽植110亩。
这是师宗县精准实施产业扶贫,“量身定制”扶贫产业的一个缩影。
“我们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6户,其中务工8户,栽烤烟20户,养羊养猪养牛15户,兜底保障5户,对还没有产业的38户我们通过协会带动,发展当归种植,确保脱贫致富。”龙庆乡束米甸村委会党总支书记赵寿康对全村8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产业精准扶贫致富信心满满。据了解,该村委会林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张贵生、张绕生、赵国强今年在村委会中药材种植协会的引导下每户种植当归三四亩,每户年收入可达两三万元。
贫困户划分三类定制脱贫措施
该县将建档立卡贫困户分为一般贫困户、深度贫困户、兜底保障户三类,“量身定制”产业扶贫措施,实施精准产业扶贫。对已有相对稳定收入来源,家庭人均收入高于最低生活保障的一般贫困户,在解决好“三保障”的基础上,重点服务和稳定好现有产业和收入项目,稳定好外出务工,做好就业培训、信息服务、外出扶持等;稳定烤烟等经济作物种植,做好合同保障、技术指导;稳定好现有其他收入渠道。对自身有一定发展能力,但家庭收入来源较少,收入不稳定或达不到最低生活保障的深度贫困户,列为产业扶持的重点对象,以通过产业精准扶持获得持续稳定的收入。对自身没有发展能力,家庭的全部或大部分人口无劳动能力,且法定赡养人又无能力赡养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采取兜底保障措施解决基本生活。全面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和临时救助等制度。
“输血”和“造血”有机结合
该县创新方式,探索建立“扶贫公司+合作社+深度贫困户”的精准产业扶贫模式。组建县、乡两级市场化扶贫公司和村(社)产业合作社。县、乡两级扶贫公司负责产业扶持资金的筹集和拨付,向纳入合作社的深度贫困户分期支付资源资产占用费和种养管护等劳务费。村(社)产业合作社负责入社社员名单的初步把关,负责产业项目的选择、协商和产业项目的日常管理考核和验收,并根据考核监督情况提出资金兑付意见。大同街道牛宿村委会建档立卡深度贫困户海石开在街道扶贫开发公司和村委会产业合作社扶持下,以土地和劳动力入股,合作发展雪桃4亩。按照三方签订的合作协议,采取“扶上马送一程”的模式,确保他家4口人在雪桃产生收益前有持续稳定的收入。即从2018年起,扶贫公司年初需支付800元/亩的土地占用费3200元,年底支付250元/亩的劳务费1000元,并经合作社考核验收合格后,支付1100元/亩的管理劳务费4400元。海石开合计能实现现金收入8600元,以后随着苗木长大,管理更容易,劳务费及管理费逐年减少。这样“输血”和“造血”有机结合,以增强自身“造血”为主的扶贫模式,能全力保障深度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自身获得“造血”功能前,有持续稳定的收入,并在扶贫产业产生收益后逐步“断奶”。据了解,目前师宗县精准产业扶贫已拉开序幕。高良乡设里村委会吸纳67户281名深度贫困的建档立卡户发展速生杉木产业。五龙乡平寨村委会吸纳30户126名深度贫困的建档立卡户发展热区水果产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