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正文
因地制宜挪穷窝 精准扶持换穷业
  • 发布日期:2017-11-27
  • 来源:曲靖乡村振兴网
  • 阅读量:463

因地制宜挪穷窝  精准扶持换穷业

——富村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

 

自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以来,富村镇党委、政府始终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头号工程”,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政策支持、讲求实效”的原则,精心组织,强力推动,精准锁定搬迁对象230户1018人(其中,3人户45户135人、4人户76户304人、5人户75户375人、6人户34户204人;18岁以下370人、18至55岁559人、55岁以上老龄人口89人;就读大学以上的44人、就读高中54人、就读初中67人、就读小学120人、学前教育34人;残疾人31人,享受低保123人;党员12名)。2017年,镇党委、政府按照“搬迁是手段、就业是核心、脱贫是目的”的要求,坚持搬迁与脱贫同步、安居与乐业并重,实行搬迁与产业发展、就业保障同步规划实施,采取超常规举措,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我们的主要做法:

第一,建机制,抓推进,确保“搬得出”。一是全面压实责任。成立富村镇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指挥部,下设一个办公室和项目建设指导、项目建设监督、项目管理、供地保障、资金保障、脱贫就业保障、搬迁工作指导、督察督导八个工作组,明确任务、责任到人,统筹协调全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明确9名挂村领导按照责任分工,带领镇、村干部适时深入涉及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的村(居)委会进行业务指导,及时帮助研究解决困难问题。同时,建立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指挥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周一召开例会,通报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脱贫就业保障工作进展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安排本周工作重点。截止目前,共召开党政班子联席会议8次,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联席会11次,对搬迁工程建设、脱贫就业保障工作相关事宜进行分析研究,有力推进了工作落实。二是狠抓项目推进。为加快全镇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步伐,镇党委、政府挂图作战,倒排建设工期,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细化到周,对每周工作实行清单式管理,将每周工作任务清单下发指挥部各工作组,每周一部署、每周五总结,对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工作进度、责任单位、完成时限等实行清单式动态管理,做到有目标、可操作,实现全镇易地扶贫搬迁“一张清单”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按照时间节点完成目标任务。目前,已完成安置点选址征地、地形测绘、勘测定界、地质灾害评估、规划设计、环评及水保手续、项目建设招投标等工作,进入项目主体工程建设阶段。三是规范档案管理。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县易地扶贫搬迁文件要求,做到一村一档、一户一档,保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各个环节都做到程序到位、过程完整、信息资料真实可靠、可追溯可查询。镇易地扶贫搬迁指挥部、20个村委会都安排专人负责档案、痕迹资料的收集、分类、归档工作,确保全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档案规范、统一、完整。四是强化党建引领。富村镇集镇集中安置点搬迁对象中共有党员12名,为充分发挥“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双推进作用,打造易地扶贫搬迁最坚强、最有力的战斗堡垒,让党员充分发挥精准扶贫“攻坚拔寨”先锋作用,镇党委及时研究成立集中安置点党支部,明确专职人员负责日常工作,加强党员队伍管理,注重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谋划好安置点的社区管理问题、物业管理问题,全面开展搬迁户低保、医保、社保、养老保险等摸底排查工作,深入易地搬迁群众家中,听取群众意见,宣传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让群众的声音往上走,政府的政策往下走,做到关键岗位有党员领着、关键事情有党员想着、关键时刻有党员撑着,凝聚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攻坚力量,消除搬迁群众的顾虑,让搬迁群众搬得情愿、搬得放心。

第二,重规划,强保障,确保“稳得住”。一是坚持规划先行。镇党委、政府坚持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宜居宜业的原则,围绕人口、资源、产业、公共服务四个聚集,着力打造易地扶贫搬迁城镇化模式。在对搬迁安置点选址、户型选择征集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集镇1个集中安置点,搬迁安置采取集镇集中安置的方式,占地面积22.5亩,建筑面积27568平方米,一楼为服务用房(面积4880平方米),二楼至六楼为安置住房(面积22550平方米),规划建设安置房250套,涉及4种户型,分别为60平方米的50套、80平方米的80套、100平方米的80套、120平方米的40套。安置点位于富村镇集镇绕镇公路出口与富兴公路交叉口,东临集镇绕镇公路,南临富兴公路,西临文化路,交通便捷,出行方便,有效破解制约群众脱贫致富和稳定发展的难题。同时,项目迁出点占地面积41亩,迁出后新增耕地面积18.5亩,有效节约了土地资源。二是注重就医就学保障。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与城镇化有机结合,让搬迁群众向集镇集中,利用集镇就业信息渠道多,道路、医疗、教育、卫生等配套设施和公共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优势,着力破解群众就医、就学、就业等问题,实现群众从传统农民向城镇居民转变。安置点方圆1公里内,有高级中学1所、初级中学2所、公立完全小学1所、私立小学1所、公立幼儿园1所,可完全保障搬迁农户子女的就学需求。截至目前,根据搬迁对象子女就读意愿,已完成初中67人、小学120人、学前教育34人的就学安排;集镇有富村中心卫生院和富村百姓医院(私立)2所医院,有村级卫生所1个,可满足群众就医就诊需求。截至目前,富村中心卫生院已为1018名搬迁户中366名提供免费体检,其余人员由于在外务工和就学未能参加免费体检的,将积极联系协调,安排其利用节假日返乡体检。三是严格落实建房政策。为防止贫困户举债建房,镇党委、政府严格按人均20平方米标准建房,并与230户搬迁户签订了易地扶贫搬迁农户建房补助授权支付委托书,对面积和建房补助款予以确认,安置点内部的水、电、路、通讯等设施和征地费用由政府统筹解决,有效减少群众自筹建房资金,坚决杜绝群众因建房负债情况发生,确保搬迁群众愿意搬、稳得住。

第三,破难题,促就业,确保“能致富”。一是深入调研,摸清需求把好脉。富村镇多次组织工作组深入有搬迁对象的20个村委会进行入户宣传和摸底调查,精准掌握搬迁户家庭人员基本结构、劳动能力、就业需求、就业技能及培训意愿,为制定就业保障措施提供第一手资料。全镇搬迁230户1018人,其中有劳动能力的503人。在有劳动能力的503人中,除在外务工的216人,其余287人,有县内外务工需求的62人、有培训需求的124人(种养殖技能68人、电焊技能12人、汽修技能12人、刺绣技能9人、厨师培训技能12人、美容美发3人、建筑技能8人)、有创业意愿的3人、发展种养殖业的98人。二是强化服务,稳定就业破难题。富村镇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始终把稳定就业作为搬迁群众稳定增收的重点工作,千方百计抓就业、保稳定,确保搬迁群众稳定脱贫。提供用工信息破解就业信息不畅难题。积极主动与县人社局、商务局沟通联系,收集到省外、省内用工信息52条,可提供9379个就业岗位,编制《富村镇易地扶贫搬迁脱贫就业岗位和政策汇编手册》发放到搬迁户手中,让搬迁户全面及时了解用工信息、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结合自身实际,选择符合自己务工意愿的就业岗位。同时,富村镇于11月16日召开脱贫就业保障现场对接会,选择用工多、条件好、待遇优的企业以现场招聘会的方式开展就业服务工作,并动员安置点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的人员现场求职,提高搬迁对象的就业率。跟踪服务到位破解就业不稳难题。建立就业台账,明确专人负责,并及时和企业、搬迁户进行沟通,适时更新信息,对搬迁户就业保障严格实行“一户一档”动态管理,实时掌握就业需求、社会企业岗位需求,了解和掌握搬迁对象务工、收入、权益保障等情况,帮助搬迁对象解决就业保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有需要进行务工岗位调整的,将帮助协调新的岗位进行务工,确保搬迁户稳定就业。强化技能培训破解劳动力素质不高难题。积极与云南工业技师学院衔接,根据搬迁人员的培训意愿需求,邀请学校老师到富村开展维修电工、砌筑工、焊工、钢筋工4个科目的订单式职业培训班,提升搬迁群众就业技能。2017年以来,共开展4期14个班次培训,累计培训学员1424人(其中搬迁对象80人),推荐600余人(其中搬迁对象65人)到省内外企业就业,其余人员均实现本地就业。目前,富村镇正在开展2018年技能培训的前期准备工作,预计开展种养殖、电焊、汽修、厨师、建筑等技能培训班,培训学员2000余人。三是精准施策,拓宽渠道促就业。在精准分析劳动力结构和就业需求的基础上,富村镇针对不同对象,因人因户施策,通过劳务输出、公益性岗位和发展产业等方式,帮扶搬迁群众多渠道多层次就业。劳务输出转移一批。在充分尊重搬迁对象意愿的情况下,现已落实62人同意到符合条件的用工企业务工。本地就业解决一批。引进加工企业(水晶灯、手机耳机、数据线),利用安置点一楼服务用房(面积4880平方米)建设加工厂,提供就业岗位110个。公益岗位消化一批。依托集镇和安置点的开发建设和管理,加大开发公益性岗位力度,开发物业管理、环卫工人等社会公益性岗位20个,吸纳超过法定劳动年龄且身体健康的对象就业。发展产业带动一批。立足富村魔芋、蔬菜、中药材等农特产品优势,采取“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大力发展魔芋、辣椒、大蒜、中草药种植产业。通过搬迁户将土地经营权入股公司,由公司统一经营管理的模式,覆盖230户搬迁对象,为搬迁对象提供60个就业岗位。通过2个“10万元小微企业贷款”、扶贫小额信贷,鼓励扶持搬迁群众自主创业,积极动员搬迁户入股温氏集团养殖小区产业项目,促进搬迁户增收致富,达到户均有一人稳定就业,且有持续稳定收入。

下步工作中,富村镇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关于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创新思路,持续攻坚,大力实施就业扶贫行动,扶持易地扶贫搬迁户就业创业,加快搬迁户脱贫致富步伐,确保实现精准扶贫、稳定脱贫。

 (李坤 徐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