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正文
【我的扶贫故事】一名优秀校长,200多个家庭的扶贫希望
  • 发布日期:2017-11-20
  • 来源:曲靖乡村振兴网
  • 阅读量:779

一名优秀校长,200多个家庭的扶贫希望

——记乐业镇六合小学老校长李朝斗

1978年7月,15岁的李朝斗初中毕业,作为当时村里唯一的初中生被村民推荐到本村小学当民办教师,每月工资8元,一干就是十多年。直到1995年才由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工资待遇也有所提高。

1999年9月,李老师被聘任为乐业乡老六合小学校长,老六合小学坐落于乐业镇六合村委会彭家村小组,该村偏僻,村民居住分散,教育意识落后,是名副其实的贫困村。由于条件太差,没有教师愿意留下来。学校也面临被撤并。当时作为校长的李老师想到:山里的孩子读书不一定有出路,但不读书一定没有出路。而村里的孩子在家附近都难以完成学业,再到外村学校就读,肯定有很多孩子面临辍学,而且小孩子到外地读书不但加重了群众负担,也影响了农业生产,这样的教育不是脱贫,而成了教育致贫。此时的他有一种坚持,学校是这里孩子的希望,不能让它没了。于是,他及时向村委会、乡教办、乡党委、政府汇报,通过多方协调、努力,将六合小学搬迁至六合村委会村民相对集中的尹家村小组新建,2001年9月新学校建成投入使用。

新学校建成后,李校长就开始思考如何改变本村的现状。他首先明确了教育扶贫的办学思路,他常说:“扶贫要扶智,扶贫先扶志。学校就是拔掉穷根的开始”。他坚信:“一个好老师,幸福一个家庭,一个好校长,成就一所好学校,幸福一方社会。”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他首先抓制度建设,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制定出“意识、责任、荣誉”的校训;坚持师德师风建设,把立德树人、为人师表,作为办学立校的根本。付出总有收获,在他的带领下,全体教师共同努力,学校成绩突飞猛进,从2002年开始,学校成绩一直名列全镇前列。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生进入初中、高中、大学,最终走出大山,进入工作岗位,彻底脱离贫困。

然而“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对山里的孩子来说上大学、找工作的人毕竟是少数。为了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脱离贫困,他针对山区孩子身体素质好,能吃苦耐劳的特点,想到了让学生走体育运动这条路,在训练场地有限,师资短缺,无住宿、无食堂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依然每年挑选一批有体育特长的学生进行体育训练。被训练的学生大多进入体育中学继续深造。目前,已有多名运动健儿成为省级、国家级运动员。

2011年,因年龄达到规定,李校长卸任。他不再担任校长,但他教育扶贫的思路一直感染着他的继任者,他创造的学校传统、学校特色一直都在。如今,从校长转变为一线教师的他依然践行着:“一个好老师,幸福一个家庭”的扶贫情怀。认认真真干好本职工作,教学业绩不输于年轻教师,在学校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本学期开学以来,随着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为使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的各项数据准确无误,需进村入户调查。在分配入户调查任务时, 李老师说:“我去彭家村,那里的情况我最熟悉。”所有老师都知道彭家村是最远的一个村民小组,那里路难走,人难缠。入户调查那天,我和他驱车到彭家村,刚到村口就被一些人围住问东问西,我因为有任务在身示意赶紧办正事,李老师却耐心细致的回答他们的问题,半个多小时过去了,我们终于到了第一户贫困户家中,李老师在说明来意后,男、女主人抢着讲述了许多困难,但有用信息很少,只了解到该户有两个孩子,一个在上昆明上大学,一个在上初中,再问起上大学那孩子受资助的情况时,他们也不知情,只留下一个电话号码,李老师马上掏出电话,通过电话联系才得到所需信息。就这样,我跟着李老师走村串巷,经过3个多小时才走完该村20多户有在读学生的贫困户。经过这次的走访,他身上耐心、细致、真正关心人们的人格魅力使我深深感动。也正因为有他们这样的人在基层竭尽全力,相信我们的祖国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