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正文
补脱贫短板 壮产业实力 会泽贫困村“升级”为美丽乡村
  • 发布日期:2017-10-16
  • 来源:曲靖乡村振兴网
  • 阅读量:373
本报讯 自去年以来,会泽县高起点谋划,坚持把脱贫攻坚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以提升人居环境为主线,按照“村美、民富、人欢乐”目标和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和谐”理念,整合资源,统筹推进,力促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产业开发等向农村延伸、向贫困村覆盖,一个个贫困村升级为生产方便、生活富足、生态优美的美丽乡村。

  补齐短板 基础“强起来”

  该县坚持以改善出行、生产、通电、饮水、通信等条件为先导,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推动基础设施向村、向组、向户延伸。畅通“路网”。坚持以主干道和支线道路为主,实施村内道路硬化和等级提升,完成行政村硬化道路629.8公里,修建自然村道路647公里,50户以上村内道路硬化169.7公里。建好“水网”。以保障安全饮水和提升饮水质量为基础,新安装或改造饮水管道736公里,新建水池(水窖)295个。改造“电网”。新架设高、低压输电线路和入户线路109.9公里,增设变压器33台,着力解决贫困群众用电质量不高问题。连通“信网”。新安装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3.8万多套,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9%以上,电信4G网络信号覆盖全县所有乡镇,3G信号覆盖全县所有行政村,电信光纤网络100%覆盖到行政村、学校和卫生室。基础设施的改善,让贫困群众实现“走水泥路、吃安全水、用动力电、享信息化”的目标。

  做强产业 农民“富起来”

  该县将产业作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稳定收入的根本。坚持巩固与发展并举。坚持巩固原有产业与发展新产业并举,在稳定烤烟、畜牧、核桃、马铃薯、水果等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加大对林川油橄榄、温氏生猪养殖、禾农、万户欢等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目前,全县70多家农业经营主体参与产业扶贫,带动3万多户贫困群众发展蔬菜、中药材、水果等特色种植业5万多亩,吸纳2500多名贫困人口到基地务工,促进人均增收4500余元;贫困户以土地参股合作社或进行土地流转,每年可获取稳定收入。加大专项扶持力度。县财政每年筹措1亿元产业发展资金,培育壮大扶贫产业。同时,每个贫困村安排15万元,按“资金变股金、股金变红利”的模式,注入种养大户和龙头企业,保障村集体不低于1万元的收入,着力解决集体经济“空壳村”和贫困户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的问题。创新金融扶贫模式。创新“农户贷款+入股分红+土地流转+就地打工”的“金融+”扶贫模式,让贫困户获得“利息、分红、土地租金、务工收入”四笔收入。去年以来,累计发放产业扶贫小额贷款12.65亿元,受益贫困户25896户,其中,累计发放小额信贷产业资金11.01亿元用于引导有劳动能力、有致富愿望的2261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自主发展种养殖等特色产业,有3280户贫困户入股70多家农业经营主体,入股资金达1.64亿元,获得入股分红1300多万元。

  提升环境 农村“美起来”

  该县坚持把提升人居环境作为重点,坚持硬环境和软环境同步整治。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先后实施生态防护林建设3.84万亩,实施森林管护521万亩,森林抚育12万亩,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249.65万亩,天然草原植被恢复建设5万多亩,新种植核桃1万亩,核桃提质增效14.23万亩,核桃补植补造3.7万亩。着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对每个出列贫困村筹措资金200万元,结合农村“七改三清”行动,实施村庄道路硬化、村活动小广场、垃圾设施、公厕和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净化等工程,新建厕所500多个,新建垃圾池200多个,建集中污水处理设施30多处,新增绿化面积1.2万平方米。着力改善居住环境。通过采取“农危改”新建、维修加固、易地扶贫搬迁3种方式,按照人畜分离、厨卫入户的要求,累计实施完成住房建设2万多户,尤其是一个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亮点突出,成为美丽乡村的代表。

王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