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网讯(记者 王吉飞)近日,记者跟随市人大环保世纪行采访团前往陆良县龙海乡小新村采访,随着车子出发,远处一条水泥路蜿蜒向上像玉带环绕在山岗,水泥路两旁格桑花正在迎风摇曳,像是在招手欢迎我们一样。经过40分钟的车程,来到了小新村。沿着修葺一新的村道走进小新村内,成排连片的特色小洋楼引入眼帘,色彩鲜亮的彝族墙绘,花丛点缀的房前绿化,干净复古的青石板路面,别具匠心的火把广场,幽静古韵的五梅广场,在蓝天、白云、神山、古树的映衬下,小新村就像一幅镶嵌在大自然中的优美图画。看到眼前的这一切,很难让记者将这些与曾经那个肺结核病高发,远近闻名的脏乱差村子联系起来。
小新村位于龙海乡的东北边,隶属龙海乡大新村村委会,是一个纯彝族村。作为一个当地较为贫困的自然村,以前的小新村住房条件恶劣,村民大多居住在破旧的砖瓦房,有的甚至已成了危房,而房前屋后除了栓养的牲畜,便是随处可见的三堆杂物。由于缺少公厕、垃圾池,村内的环境一度脏乱不堪,垃圾遍地飞,污水到处流,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成了这里最真实的写照。
自2015年3月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小新村以“村美、民富、人幸福”为目标定位,按照“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原址重建、适度聚集、突出特色、记住乡愁、提升文化”的建设理念,因地制宜,不砍树、不占田,拆旧房、建新居,充分体现彝族特色,科学布局规划。
为了充分调动当地彝族群众的积极性,龙海乡在完善村情、户情清单的基础上,由工作组32名党员干部通过入户走访,与户代表进行座谈等方式进行政策宣传的同时对小新村150户群众的民族信仰、文化特色、现有住房、家庭情况、收入状况、建房意愿等基本情况开展多轮摸底调研。同时紧紧抓住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民族特色示范村、省级重点村、一事一议等项目,积极整合政研、扶贫、住建、民政、发改、交通等部门补助资金720万元和信贷资金1200万元支持农户建房。坚持“规划引领、统规自建”的方式,充分发挥支部的带头作用和群众的主体作用,共拆除危房130户,278间,拆除旧烤房275所;充分挖掘彝族特色文化,建设“青瓦白墙斜屋顶”统一外观的彝族特色新居113所;充分改善居住环境,实行人畜分离,新建畜牧小区1个,共建畜圈房96套;充分考虑实际情况,方便生产生活,新建烤房小区8个,共建新式烤房115所;充分提升人居环境,完善基础设施,硬化村内道路2公里,新建占地面积400平方米的火把广场1个。同时,注重加大对供水、供电、通讯、垃圾处理、改水改厕、绿化亮化等建设投入,消除“脏、乱、差”现象,村内生态环境得以全面改善,村民结核病感染率急剧下降,让小新村和周围的汉族村“融为一体”,有效促进民族大团结,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村民小组长海平生对记者表示:“小新村有丰富的彝族特色文化,有很多名族特色的民俗活动,汇聚了山地美食,下一步在抓好烤烟、特色养殖等传统农业的同时,我们将着力打造“吃、喝、玩、乐、购”完整民族特色旅游产业。让游客在小新村不仅能品尝到彝族同胞的特色美食,还能看到彝族精品刺绣和火草褂等特色商品,促进当地群众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