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将5万元扶贫小额信贷入股到会泽县天池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年底就领到了第一笔分红款4000元,今后还可以领2年。”会泽县待补镇仓房村贫困户孙柱才说。在会泽县,像孙柱才这样按时在企业领取分红款的贫困户为数不少,小额信贷扶贫贷款,让他们过上了好日子。
王兴平 文/图
“四位一体”,创新金融扶贫模式
会泽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乌蒙山片区县。2015年底,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2.93万人,脱贫任务艰巨。特别是一些家庭劳力少、劳动能力不足、无劳动技能的贫困户,甚至出现“越扶越贫”的尴尬局面。
为破解这些难题,实现“能贷款、能偿还、能增值、能发展”,会泽县创新实施“政府+银行+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的“四位一体”金融扶贫模式。一方面,对有技术、有能力的贫困户,扶持通过贷款自主发展脱贫。另一方面,凡符合条件的贫困户由政府提供贴息,从金融机构贷款,并将贷款投资入股到县内经营好、有潜力的企业,在企业分红就业。去年,共发放扶贫小额产业贷款7.87亿元,受益贫困户16214户53506人。其中,14456户贫困户用6.74亿元小额扶贫贷款自主发展产业脱贫,2265户贫困户用1.13亿元贷款入股67家农业经营主体取得利息分红868万元,户均近4000元。
“一举四得”,走出脱贫攻坚新路
通过金融扶贫,企业获得了融资,银行拓宽了放贷业务,产业发展增强了后劲,贫困户得到了投资分红,可谓一举四得,走出了一条“企业、银行、产业、贫困户”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新路子,贫困群众不仅每年有保底股权分红,而且可以“洗脚上岸”学技术,在家门口做产业工人。
在金钟街道温泉村,10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按户均5万元的扶贫小额信贷投资入股云南林川油橄榄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公司每年支付贫困户利息分红3875元;贫困户按每亩每年400元价格租地给公司,每5年增加100元,贫困户获得稳定的土地租金收入,进入挂果期后,公司按每公斤返利0.5元反补给农户作为土地流转入股奖励,除地租外每年实现土地流转效益分红500元;公司优先安排贫困户到基地务工,每天每个工支付80元劳动报酬,进入挂果期后,每采摘1公斤支付劳务费1元,一个劳动力一天劳务收入180元;企业将油橄榄倒包给贫困户管理,公司提供水、肥、技术,每棵油橄榄管理费每年16元,每管理1亩能增收560元,每户每年可管理20—30亩,每年可得管理费1.12—1.68万元,贫困户不承担生产风险,四项收入每年在2.5万元以上。像这样的农业经营主体,在全县还有60多家,通过农业经营主体的“抱团发展”进一步助农增收。
“多业发展”,产业带动群众脱贫
“在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已流转土地2600多亩发展软籽石榴,开展适度规模化经营,通过产业链带动农民致富。”娜姑镇发基卡村书勇石榴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说。
娜姑镇是全县石榴种植面积最大的乡镇,目前存留面积达1.9万亩。一直以来,小果园、小果农是石榴产业规模化发展的瓶颈,会泽县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开展土地流转,通过土地流转,小果园交给了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经营,带动石榴产业向标准化、集约化方向发展,规避了农户种植的风险,对接了市场。
去年以来,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67家,小型加工企业124户,信贷资金1.13亿元,有效解决了林果业、蔬菜、药材、畜牧等特色产业金融需求。同时,通过小额信贷,新扶持1.4万多户贫困户发展种植业3.7万多亩,发展畜禽养殖业25.6万多头(只)。在信贷扶贫资金的推动下,种植、养殖、加工等产业生机勃勃,村民就业、农民增收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2017年,会泽县将继续扩大小额信贷放贷规模,力争达到8亿元以上,目前已发放20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