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正文
金坡踏富途
  • 发布日期:2016-09-03
  • 来源:曲靖乡村振兴网
  • 阅读量:267
 
  秦巴山区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涵盖省份最多、面积最广、内部差异最大的片区,科技部和中国铁路总公司是片区联系单位。
 
  安康市旬阳县小河镇金坡村就位于总理专列驶过的秦巴山区深山中。金坡村辖6个村民小组,共有158户537人,现在仍有贫困户51户141人,是旬阳县2016年脱贫攻坚重点村。
 
  2014年1月27日,李克强从距离金坡最近的小河火车站下火车,转乘汽车前往金坡村访贫问苦。金坡村距离小河镇的集镇很近,从集镇向头顶的山坡上望,就能看到高悬在头顶的金坡村。从集镇出发到金坡村,要走3.3公里的山坡路,道路蜿蜒曲折,坡度很大。
 
  这里虽青山滴翠,一水环绕,但平整的土地在村里是奢侈品,面积不多的坡耕地是大多数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虽叫金坡村,但因道路条件差、灌溉设施不足,金坡村上很难“挖出”金子,农户生活条件很差。
 
山坡上的黄金叶
 
  8月中旬,当记者来到金坡村的时候,村里大部分的土地已经流转到了烤烟和枇杷种植合作社中,村民可以稳定地获得流转费或分红。
 
  旬阳县是安康市种植烤烟面积最大的县,而金坡村则是县里的烤烟种植基地之一,主要为中华等香烟品牌提供原料烟。李克强曾亲自在烤烟地里了解烤烟种植和带动农民增收情况。
 
 
村民在烟叶烘烤工厂整理刚刚烤好的烟叶
 
  今年,村里成立了烤烟合作社,流转村民土地到合作社中,村民们不仅能获得500元/亩的流转费,还能靠打工拿到每年8000-10000元左右的收入。
 
  烟草公司还在村里建设烘烤工厂,解决了村民烟叶烘烤的难题。据了解,自7月12号以来,金坡村烤烟进入到全面烘烤期。截至目前,工厂已经烤制了四炉烟,每炉800斤,共计3200斤,已经占到全村烟叶产量的三分之一。
 
  总理来的时候,村民们都住在土坯房中,要是听说谁家的房子不漏雨,大家都感觉新鲜。但现在,村里仅剩4户危房户,10月底前将全部修缮完毕。
 
  杨秀均和赖厚珍夫妻是当年总理看望的贫困户之一。县疾控中心副主任张亿保是她家的结对帮扶干部,虽然去年底他们家脱了贫,但依然没有脱钩。
 
  今年2月份,丈夫杨秀均去到西安的建筑工地做电工,每月工资4000多元。妻子赖厚珍今年选上了村妇女主任,此外她还是村里“三留守”工作站的负责人。
 
  镇党委书记王明住告诉记者,因为长期在家里照看身有残疾的老人和两个上学的孩子,赖厚珍是村里评出来的“村中好人”之一。
 
  现在家里的土地全部流转给了烤烟和枇杷种植专业合作社,去年分红1200元。近段时间赖厚珍还在村里的烤烟合作社烘烤基地打了11天的工,挣些零用钱贴补家用。
 
  当年总理来的时候,赖厚珍家里的房子年久失修,房快塌了。提起自己家的老房子,她深有感触,“这个房子是当年我们从别人手里花了25000元买过来的石板房,买来的时候别人就已经住了20年了。”总理到他家走访的时候,家里最值钱的物件就是一台冰柜。
 
  现在,村中有4户人家在山下买房,赖厚珍家就是其中之一。得益于扶贫安置工程,去年她家在集镇里花了14-15万元就买到了一套110多平米的新房。他们贷了5万元的扶贫贴息贷款,政府又给了3万元的补助,帮助她家购得了梦寐以求的新房。虽然才刚刚交房,且尚未装修,但赖厚珍已然期待她的新家和新生活。
 
  如今金坡村里正大力推广种植油用牡丹,赖厚珍也动了心。今年下半年,她计划种4亩油用牡丹,给家里增加一些收入。
 
  刘楚梅家就住在赖厚珍家的对面,当年总理在她家里开了一个小型座谈会。提起总理的到访,老人高兴地拿出当年的照片,向记者讲述当时的场景。
 
  2014年总理到访她家时,房子破旧,儿媳也因为丈夫常年在海上打渔回不来而离家出走,只给刘楚梅老两口留下了一个正在上学的孙女。那个时候,是一家人最难的时候。
 
  那天,总理不仅详细地询问了老人家里的生活情况,还给他们远在浙江的儿子杨秀峰打了一个电话。
 
  采访当天,正赶上杨秀峰利用休渔间歇回乡探亲。但这几天他可没闲着,自己动手将里屋原本坑坑洼洼的地面进行了硬化。
 
  王明住告诉记者,自打总理来了以后,给杨秀峰保媒的人络绎不绝。
 
  这两年,杨秀峰的生活有了很大变化。原来,他在渔船上干杂工,收入不高。2014年开始,他当上了轮机长,每个月收入达5000-6000元。
 
  尽管儿子收入上去了,但刘楚梅还是舍不得自家的10亩地,她分别在地里种了玉米、绿豆、黄姜等农作物,“家中有粮,心中不慌”。
 
  镇里的干部劝刘楚梅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但她却说“一年一亩地才给我几百块钱,我收个几百斤的玉米就够了”。
 
  “知道村里流转土地后,我也劝她别自己辛苦种地了,但她思想还转不过来。”杨秀峰说,自己常年在海上打渔,通信不畅,女儿下半年也要上高一了,家里农忙时赶不回来。土地要是能流转出去,自己就放心多了。
 
  如今的金坡村,虽然山路依旧陡峭,但各项富民产业已有雏形。截至目前,金坡村的各项产业已经覆盖了86%的贫困户,长中短产业格局已经形成,贫困户稳定增收。一个产业脱贫致富与美丽乡村建设相融合的秦巴名村正在形成。
 
  金坡村所持的扶贫发展远见,体现了精准扶贫政策不断焕发出的蓬勃生机,只有真正的扶贫,才能有社会的真进步、国家的大发展。
 
  韩世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