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特约记者袁慧鹏 李勤)师宗县把脱贫攻坚作为统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围绕“到2017年5个贫困乡(镇、街道)49个贫困行政村脱贫出列,贫困县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脱贫攻坚任务,紧盯2016年龙庆乡、雄壁镇及27个贫困行政村出列,20100人脱贫目标,创新机制,挂图作战,精准发力,奏响脱贫攻坚“集结号”。
该县按照“21456”工作思路,即用两年时间,紧扣脱贫、摘帽、增收目标;坚持对象精准、措施精准、项目精准、责任精准四个原则;实施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教育培训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五个一批”脱贫计划;健全“挂包帮”“转走访”长效工作机制、精准扶贫信息化动态管理机制、考核退出机制等“六大机制”。全面制定精准脱贫方案,明确责任,挂图作战,一年一个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实行时间倒排、目标倒逼,列出“脱贫清单”,把帮扶措施、帮扶责任、脱贫计划、脱贫时限等内容一一细化,锁定对象、分类施策,一张蓝图抓到底。
截至4月底,龙庆乡整乡推进完成投资23335万元,雄壁镇完成投资4947.49万元,27个整村推进行政村完成投资5400万元,五龙、龙庆所辖15个贫困行政村已完成项目建设,22个自然村整村推进项目完成投资任务的84.6%。通过政策撬动、贷款拉动,掀起易地搬迁建房热潮,全县一、二批易地搬迁133个点,其中集中搬迁点52个,分散搬迁点81个,规划总投资9.9亿元,已启动建设102个,开工率达76.7%。在易地搬迁建设点“雄壁新区”,群众正如火如荼建设自己的美丽家园。该镇规划了雄壁新村和上鸭子塘新村两个示范点,共90户400余人,项目总投资1300余万元,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规格的原则,无偿提供建设用地,为农户建盖新居。该县创新易地扶贫搬迁模式,因地制宜打造依山傍水生态型、民俗古寨旅游型、村内插花乡土型等特色民居。到2017年,全县将完成扶贫搬迁1万户,让4万余人搬出“穷窝”。
该县打好脱贫攻坚“组合拳”,千方百计除病因,拔穷根。针对贫困村、贫困户往往是多种致贫原因叠加的结果,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制定“帮扶清单”,因村施策、因户施法,量身定制帮扶措施,能养猪的养猪,能养牛的养牛,能栽烤烟的栽烤烟,能做小生意的做小生意。“路通了,新房建好了,我家养了200多只羊,100多箱蜜蜂,一年收入7万多块钱。”到村到户精准扶贫给龙庆乡马背冲村村民陈石忠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葵山镇冒水洞村新家园建好后,又瞄准群众最关心的收入问题这个“穴位”,以产业为依托,整合各种项目,引导村民在家门口发展大棚草莓,种植泡核桃、油桃等经济作物,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让农民吃下致富的定心丸。通过实施危房改造到村到户、产业扶贫到村到户、素质提升到村到户、基础设施建设到村到户、金融扶贫到村到户、社会保障到村到户的“六到村到户”精准扶贫,贫困群众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实现“多条腿走路”,将“房、粮、读书郎”一并收入囊中。
该县强化脱贫攻坚保障措施,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的原则,统筹使用项目资金,提高精准度。每年力争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持资金5000万元以上,县级财政每年预算不低于5000万元,县直部门公用经费压缩10%,每年整合资金12亿元以上,全部用于脱贫攻坚。实行“领导联乡包村、部门包村、干部帮户”定点挂钩帮扶长效机制,自上而下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层层传导压力,形成上下贯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确保每个贫困群众都有干部结对帮扶、包保脱贫,不脱贫不脱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