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正文
切断“贫困之链”——来自广东清远市的扶贫点调查
  • 发布日期:2016-05-24
  • 来源:曲靖乡村振兴网
  • 阅读量:398

 山清水秀的清远市,虽然隶属于广东这个全国率先发展地区,但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还有不少。广东的脱贫攻坚,因地制宜,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广东碧桂园集团投身企业定点扶贫,着力切断“贫困之链”,致力于让贫困户学会脱贫的本事,贫困户自强不息,走出电工、叉车工、育婴师……干出了不一样的精彩。
 
  技能扶贫,“送课堂”到家门口
  “找月嫂,水头好”
  “育婴师,以前都没有听说过。”拿到育婴师资格证书后,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水头镇新联村村民黄叶霞别提有多高兴了。由于职业紧俏,她从3200元开始起薪,现在已经拿到6500元了。“收入是不少,但的确很辛苦。”
 
  黄英霞是桂田村人,外出从事家政月嫂服务工作已有几年。她说,考证之前工资已接近6000元,这次特地辞职回来搞培训,拿到证书后,至少每个月可多1000元,比起在家种砂糖桔划算多了。
 
 “找月嫂,水头好。”水头镇的月嫂如今在广州、深圳、东莞等地市场已经形成一定的小气候。为什么呢?专业的职业培训。水头镇是碧桂园定点扶贫点,他们委托佛冈县金博士职业培训学校培训农民工职业技能。
 
  校长黄荣清介绍,月嫂培训除了必备的知识外,还全方位模拟实际操作。比方让孩子舒服、安全的抱姿。2013年以来,由碧桂园资助的家政育婴师培训学员中,已有超过1400人找到理想工作,普遍工资待遇在3300到4500元之间,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村民的家庭收入水平。除培训月嫂外,金博士还根据碧桂园要求,设置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各种专业培训。有维修电工、财务会计、装潢设计等,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3年来,碧桂园为培训水头镇农民累计安排1500万元给金博士。上课的办法,是根据农民的意愿和实际情况,“送课堂”“送书桌”“送课本”到农民家门口,利用晚上的时间讲课,农民普遍反映这个办法好。
 
  让贫困户实现和新能力相匹配的收入增长,是碧桂园多年以来持续追求的目标。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杨国强说,扶贫,绝对不是出点钱那么简单。必须分析致贫的原因,因人施策,持之以恒,培育生存技能,才能实现真正脱贫不返贫。
 
  水头镇始建于宋代,因是潖江的起源而得名,辖潭洞、西田、石潭、桂田、桂元、新联、王田等10个村委会,196个村民小组和1个居委会,是粤北地区较为贫困的一个乡镇。2012年,杨国强选择水头镇作为全省首个全民技能提升项目试点。
 
  脱贫建档立卡,艰苦细致。确定好扶贫点后,要制定详细方案,明确各类帮扶的标准和形式,挨家挨户进行调查,建立一户一档、一村一策、一镇一台账的等级管理模式。在水头镇项目开始前,碧桂园已经收集了8315户家庭和29852名适龄劳动力的人力资源信息,建立劳动力培训需求档案5018份,掌握了全镇84.7%的劳动力资源信息。档案记载,企业帮扶水头镇贫困学生完成职业学历教育932人,组织技能培训16074人。截至2015年年底,碧桂园送技术技能下乡项目总共投入2500万元,帮扶8536人取得执业资格证书,有4064人通过推荐进城工作。
 
  “企业帮我们扶贫,是一个好办法。”王田村支书邹昌奎说,全村总共有517户2500人,到目前为止,还有23户没有脱贫。据悉,水头镇有8100户3.1万人,全镇还有681户建档立卡户。镇党委书记谢振权说,企业定点扶贫为水头镇脱贫攻坚助力,从技能培训到基础设施建设,扶贫扶在了实处,技术技能让人脱贫致富,改变命运。 
 
  产业扶贫,希望满山开花挂果
  守山,耕山,盼山
  树山村罗屋自然村全是树,掩映在英德市西牛镇的山峦叠翠之中。在自己原来的宅基地上,农民清一色地住上了大房子。因为坡陡沟深,村民人均只有4分耕地,要脱贫得生出些办法来。碧桂园出的思路是推进产业扶贫,推荐企业需要的桂花等各种苗木,让村民选种。
 
  村头。刘亚霞正在给自家旱地里种的芋头打草,一家3口人吃饭,家里就这1亩多旱地,还有一点水田,不够讨生活的。家里的男人一年大部分时间在“耕山”,主要是挖竹笋。因为碧桂园推动大家搞苗圃,所以家里种了100多棵桂花树,“还没到卖的时候,不知道最终能收入多少。”
 
  罗屋村村主任罗祖彬说,全村380多人,只有五十来亩田,记得2010年之前村民人均收入只有1200到1400元,发展苗木业,适合我们这里的自然环境。村民李洋东个头不高,晒得黝黑,前些年外出打工,现在他是村里的桂花树种植大户,好年景,大十来万的收入也会有的。
 
  树山是广东省级贫困村,要发展产业,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是基础设施。按照碧桂园扶贫“五子登科法”来推进。房:采取政府补助一点,企业帮扶一点,农民自筹一点的办法。碧桂园帮助树山村农户建两层半高、面积110平方米、框架结构“别墅”,每户造价10万元,省市配套1.5万元,农民自筹3.5万元,不足部分由碧桂园负责。整村改造分三期,共建设新房385户,村民已全部搬入新房。路:对树山村所有的道路进行改造,总共改造约10公里。水:建成罗屋、熊屋、横档、龙潭坑四个饮水项目工程,总投入200万元。电:由英德市对树山所有电网实施农网改造。网:由电信、广播电视部门对树山村的通信进行一步到位建设,使得家家户户通电视、通网络。
 
 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树山苗木产业的发展。碧桂园采用“借本你种,卖了还本,赚了归你,再借再还,勤劳致富”的扶贫理念,将树山的优势和碧桂园结合起来,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
 
  碧桂园集团副总裁朱剑敏介绍,企业派技术人员,成立苗圃示范基地,免费对村民进行培训,按市场价提供种苗,引导村民成立合作社作为发展平台,村民提供土地和劳动力,苗木栽培后成长达到一定尺寸时,由碧桂园按照市场价或保护价负责收购。因种植苗木成本较高,企业为农户垫付50%—90%的种苗款,农户卖了之后再还本,赚钱归农户,还本后发展下一批苗木时可以再借。到2015年底,企业为树山村苗木项目累计垫付资金1000万元,总共发展167户农民种植苗木400亩,产值1700万元,村民获利800万元,户均增收超过10万元的有16户,初步形成了先富带后富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碧桂园在树山村的各项扶贫投入达到5900万元。
 
  在罗屋村的路口,几位村民和记者拉呱村里的新房子。当年,听说碧桂园给村里盖房子,一些“老资格”的村民有不同意见,认为不可能,也不现实,有的村民为此还跟村干部吵架。“现在,还真的美梦成真了。”西牛镇镇长丘琅彪说,发展桂花树等苗木产业过程会很长,村里已经在有条不紊地推动了。
 
  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山还是那座山。树山群众守山、耕山多年,现在是盼着山能给他们带来富裕的新生活。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  瑛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