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平县地处滇桂黔三省交界,是全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680个脱贫攻坚片区县之一。目前,全县仍有3个贫困乡镇、24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248户33548人。
近年来,罗平县按照脱贫对象精准、措施精准、成效精准的要求,走出一条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探索之路。
组织领导是保障。该县调整充实县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脱贫一批“五个一批”脱贫专项工作组。同时,乡(镇、街道)、县直部门成立脱贫攻坚领导机构,组建脱贫攻坚办公室,共抽调260余名专职干部负责乡(镇、街道)、部门的脱贫攻坚工作。同时,从2016年1月10日开始,调整充实贫困行政村驻扶贫工作队,每村不低6人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负责所驻村的精准扶贫对象的核实并进行动态管理工作、项目实施管理工作、上下工作对接、完成所挂村出列脱贫工作任务。
瞄准对象是前提。通过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回头看”,对脱贫对象进一步拉网排查,认真分析贫困程度、致贫原因,完善脱贫信息系统,做到数据信息真实、可靠。县乡村逐级制定完善脱贫计划,细化脱贫需求与帮扶措施。通过“五个一批”对症下药、因户施策。全县10248户33548人贫困对象按脱贫需求分别覆盖“五个一批”。
政策配套是支撑。出台《罗平县委、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等脱贫攻坚系列文件,围绕“五个一批”、“六个到村到户”、“八大工程”强化工作措施,按照贫困户脱贫需求分类将政策细化到户到人。对易地扶贫搬迁户,非建档立卡农户补助2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补助4万元,有条件和意愿的搬迁贫困户(只限建档立卡贫困户)购买城镇商品房的补助6万元,确定为旅游乡村示范点建设搬迁新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补助8万元。规划、设计、环境设施功能配套符合要求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按户均5万元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对全县25932户D级危房进行改造,非建档立卡农户补助2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补助3万元。所有易地搬迁、危房改造、产业发展建档立卡贫困户10万元以内贷款,政府给予3年全额贴息。
财政投入是基础。为确保2016年成功脱贫摘帽,县级财政预算投入1亿元用于脱贫攻坚。县级预算安排的全县所有部门涉农项目资金80%必须用于精准扶贫、脱贫攻坚项目建设,资金划入扶贫专户集中统一安排到脱贫攻坚项目上。县级各部门一般公用经费压缩15%,用于精准扶贫、脱贫攻坚项目建设,资金划入扶贫专户集中统一安排到脱贫工作上。同时政府搭建贷款平台,向农发行贷款8亿元易地扶贫搬迁中长期贷款,目前已经到账5亿元。
项目资金整合是抓手。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县级各部门落实项目点及项目建设内容时结合全县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工作来开展,在向上级申报项目时,须报经县资金整合领导小组审定后方可上报。各部门从中央省市争取的项目资金,将60%以上的项目整合到精准扶贫、脱贫攻坚项目上,用于脱贫攻坚。加强资金监管力度,严格执行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强化社会监督,保障资金在阳光下运行。
落实责任是关键。县直各部门落实好“主体”责任,带头做好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等工作,实行挂图作战。乡镇落实好政府的“主抓”责任,各级干部落实好干部的“主帮”责任,村级落实好基层的“主推”责任。落实最严格惩罚机制,签订责任书,脱贫攻坚工作任务分解到乡镇、到部门、到具体责任人、到具体时间节点。
信息动态管理是助手。为强化脱贫攻坚信息动态管理,投资300余万元开发了针对脱贫攻坚任务的精准扶贫信息动态化管理平台系统,三个子系统(包含服务器、数据库、高清显示器),共九个服务模块(建档立卡、帮扶信息、易地扶贫搬迁、五个一批、八大扶贫工程、党建双推进、扶贫动态、扶贫专项管理、统计分析),在省办国办系统所有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罗平所有涉及脱贫攻坚项目、资金、挂包信息动态功能,特别增加了对脱贫项目、资金到位情况、工程进展情况、部门及领导工作情况动态公开展示和手机信息提醒功能。
督查考核是推手。出台脱贫攻坚考核办法,加强督促检查,采取日常督查和专项督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跟踪服务,每个月开展一次专项抽查,每两个月组织一次督办检查,强化考核问责。
柏云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