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正文
托起农民“稳稳的幸福”——麒麟区以“四链”强“四力”拓宽农民致富路
  • 发布日期:2024-07-02
  • 来源:曲靖日报
  • 阅读量:2145

本报记者滕仕矿

盛夏时节,麒麟区广大农村一派繁忙景象。蓝莓进入采收期,硕果累累;水稻进入插秧期,田间地头传来“交响乐”。原本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现在大多已变身为在各种植基地里务工的工人,幸福地奔跑在康庄大道上。

近年来,麒麟区围绕产业兴旺、利益联结、就业创业、资源激活等“动力主轴”,坚持“四链”同构,因地制宜打造农民增收新模式,多措并举开辟农民增收新路径,千方百计让农民鼓起“钱袋子”、挺直“腰杆子”、奔向好日子。

建强产业链

增强农民增收的硬实力

在位于麒麟区越州镇的曲靖市中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虽是下午,已经过了一天中最忙碌的时间,但偌大的场地上仍然“车来车往”。一间间冷库前,仍停有平板车在装货,油麦菜、娃娃菜、黑葱等农作物,经过冷冻、初加工、分装等程序后,被整齐地码上平板车。

据介绍,该公司共有冷库26间,每年可冷藏、发送蔬菜13万吨,每年发放冷库务工人员工资6000多万元。另外,公司还在当地集中流转3000亩土地种植葱、大蒜等,每年支付地租630万元、工人工资300余万元。

近年来,麒麟区坚持“绿色、高端、精品”发展总体目标,加快推动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持续提升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水平。以“规划+”编织产业发展“致富网”,结合各地特色,因地制宜、尊重民意,高水平编制乡村规划,2018年完成城乡融合全域发展规划编制,2021年完成村庄布局规划,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筹完善综合交通网、能源供给网、水利保障网、服务设施网,一体推进城乡设施共建、服务共享、产业共融。以“特色+”绘就现代农业“新丰景”,突出产业规划和结构调整,推动生产专业化和种植区域化,绿色蔬菜、优质蚕桑、高端水果等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以“文旅+”激活乡村经济发展“新引擎”,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鼓励和支持发展生态旅居、休闲康养、民宿餐饮等“农字号”新业态,积极发展网红经济、小店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吃上“旅游饭”。

延伸利益链

增添农民增收的新动力

麒麟区越州镇大梨树村,成片的蓝莓树苗一眼望不到头。5月,刚好进入蓝莓的采收期,黑乎乎、圆溜溜的蓝莓缀满枝头。在大梨树村蓝莓种植专业合作社的200亩蓝莓基地里,数十名村民正在地垄间忙着采收蓝莓。大梨树村党总支书记贺崇云介绍,大梨树村的蓝莓去年进入盛果期,摘得140吨,产值达600万元。仅这一项,就让合作社获得分红48万元。 

贺崇云说,全村1万亩土地有6000亩实现了集中流转,村民可获得土地租金、务工收入,大梨树村年人均纯收入达2.4万元,95%以上的农户建起了两层以上的楼房,七成以上的家庭购买了轿车;村集体收入去年突破了200万元,10个村民小组的总收入达200万元。基地旁边,刚建成投用的20亩大棚尤为显眼。大棚里的蓝莓采用的是基质栽培技术,虽然投入是露天栽培的两倍,但产值也可达到露天栽培的两倍。贺崇云说,目前村里正在筹备建设更多的冷库,专门用于蓝莓等水果的冷藏保鲜。

麒麟区通过建立龙头企业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农户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壮大了乡村产业,拓宽村民、村集体收入渠道,乡村活力得到显著增强。全区有62家企业绑定66家合作社,66家合作社绑定有产业发展条件和意愿的农户3936户,实现利益100%联结。同时,麒麟区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推动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和资源优化配置,形成“大户带农户”的规模化生产格局。

优化服务链

强化农民增收的引领力

在麒麟区越州镇横大路村委会的东圩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打田的拖拉机轰鸣声不断,三台高速乘坐式插秧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作业,可谓热火朝天。伴随着机器的“哒哒”声,一株株秧苗从插秧机苗盘上依次滑落,整整齐齐地插入泥土中,为稻田铺上了一层淡淡的新绿。

“我家这一亩田以前人工栽秧需要三个人,还要两个人拔秧,一天才干得完。现在机械化插秧,20分钟就插完了,栽得又快又好。”越州镇横大路村村民杨乔富说。据了解,一台插秧机每天可以插秧20亩至30亩,可减少用工30余人,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降低了劳动强度,且机械化插秧能够更好地控制插秧深度和秧苗间距,更有利于秧苗生长和田间管理,大幅提升了水稻产量和质量。截至目前,麒麟区水稻种植基本实现全机械化,每亩可为农户节约成本400元左右。

近年来,麒麟区通过政策扶持、示范带动、技术指导,大力推动科技助农、科技兴农,依托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快推广先进实用农机,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水平。据了解,麒麟区目前有农机合作社两家、各类农机3.6万台,覆盖了耕、种、防、收等环节,其中有水稻一体化播种机14台、高速乘坐式插秧机45台。麒麟区2023年主粮作物机械化率为56.4%,预计2024年提升至58%,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为不断增强农民自我“造血”能力,麒麟区推动劳务品牌培育创建,建成全省一流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用心用情做好就业服务保障,全力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目前,全区累计转移就业17.36万人。同时,激活就近就业“主引擎”,依托本地特色产业集群及高标准农田建设、红色农业联盟构建等,实现区内就近就地就业13.28万人。用好自主创业“金钥匙”,实施农村优秀人才“雁归工程”和“情归麒麟”人才计划,发展“庭院式”“作坊式”经济,吸引返乡创业 3000余人,带动2万余名农民稳定就业。

打通资源链

激活农民增收的内生动力

麒麟区探索农村集体所有制有效实现形式,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形成合理利用资源与农民增收致富的良性循环。

首先是激活“地”的潜力。以“产业基地+观光旅游+休闲民宿”为载体,采取“高端农业+生态景观+康养旅游”的发展模式,利用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打造重点景区,构建生态旅游带与田园综合体。形成恩洪杜鹃花海、石头寨天马山湿地等重要景点,打造麒麟水乡、大龙田园综合体,培育蔬果采摘、种植体验、休闲垂钓等新业态,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其次是激发“人”的动力。实施“领头雁”培养工程、“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育计划,帮助指导农村产业发展。设立7个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组建15支驻村工作队,培育一批善经营的“农创客”、懂技术的“田秀才”、有经验的“土专家”,形成“培育一批能人,带动一方百姓”的联动效应。

最后是强化“村”的引力。支持村(社区)对集体资产进行全面管理,鼓励农户将闲置土地等交由村集体统一管理运营,实现了村村有产业、户户能增收。

农民富、国家昌。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麒麟区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积极延伸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业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托起农民“稳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