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正文
曲靖市罗平县:机制先行,让农民成为乡村振兴最大受益者
  • 发布日期:2023-02-21
  • 来源:罗平发布
  • 阅读量:861

曲靖市罗平县板桥镇云上村、维古村、小龙潭村地处滇、桂、黔三省区接合部,距离罗平县城14公里,位于百万亩油菜花海和“中国最美峰丛”—金鸡峰丛腹地,紧邻国家4A级景区九龙瀑布和西南地区最大的国际小黄姜交易市场。村庄坐落在千姿百态的喀斯特峰林中,峰林间镶嵌着良田、菜花、道路,构成一幅秀美的乡村田园画卷。2021年以来,罗平县抢抓全省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的政策机遇,以百万亩油菜花海和金鸡峰丛景区为核心吸引,建设以“花间赏、云上住、维古养、龙潭忆”为主题的乡村振兴示范园,辐射带动金鸡、品德、安勒3个行政村,闯出了一条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镌刻了“乡村美、产业旺、人和谐、生活富”的乡村新画卷,积累了5方面可推广、可借鉴的乡村振兴实践机制。

强化政府引领作用,建立农民受益为主体的组织机制

坚持“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把农民受益摆在最突出的位置。落实好“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和“县乡抓落实”工作机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寄予厚望,市委领导多次实地调研,并派出工作组驻点指导。省驻京办鼎力相助,多方协调人力、物力、财力给予支持。

政府主导做规划,把编制好规划作为第一任务。坚持先规划后建设、无规划不建设,顺应村庄发展规律,结合村庄乡土风貌、历史文化、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现状,坚守“轻介入、微改善、精提升”的设计理念,不搞大手笔、大手术式拆建,最大限度保留乡村原有风貌和格局。通过邀请专业机构、聘请专家团队、干部回乡规划、组建专业团队等方式,多方集聚智力、汇聚思路、聚合灵感,反复修改、反复打磨,形成“多规合一”的具体规划,切实发挥好规划引领作用。

政府主导聚力量,在人力资源上优先安排。邀请中国农业大学李小云教授团队蹲点指导,为示范园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库咨询服务,指导示范园建设思路和模式。罗平县委、县政府成立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示范园建设领导小组,组建10个县级领导任组长的工作专班,保障工作有序推进。县委书记当好乡村振兴“一线总指挥”,每周到现场调度一次,强力推动工作落实。板桥镇党委政府把党委会、班子会搬进村组召开,集中优势力量和主要精力投入到示范园建设,做到政策在一线落实、工作在一线推进、问题在一线解决,跑出了乡村振兴“板桥速度”。

政府主导筹资金,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坚持多个渠道进水、一个龙头放水,把分散资金整合起来集中统一使用,解决“钱从哪里来”和“用往哪里去”问题。通过整合财政资金、沪滇资金、专债资金、社会资本、村集体和农户资产等方式共筹集资金4300万元,形成财政资金撬动、专项债券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在“化零为整”的“总盘子”中统筹资金投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政府资金投入为主,经营示范点项目以社会企业投入为主、政府资金投入为辅,集体经济项目以村集体资产投入为主、其他投入为辅,农户自主经营项目以农户资产投入为主,确保各类资金用好用活、资产保值增值。

政府主导建机制,将运营管理前置到建设阶段。在李小云教授团队指导下,在建设阶段就先行设计建立了资金整合和投入机制、乡村建设机制、管理机制、资源盘活机制、经营机制、利益联结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等,为后期经营管理奠定基础。在全国范围海选了3名乡村CEO(乡村职业经理人),并将乡村CEO前置到建设阶段,让其熟悉示范园建设的总体规划、资金筹集、基础设施建设、资产状况、经营方式、利益联结等情况,为后期产业规划、资产管理、业态开发、市场经营、成效展示等夯实基础。

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建立农民受益为主体的建设机制

坚持“农民的村庄农民建设”,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农民该干的事、能干的事就交给农民去干,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一是动员群众共谋。彻底摒弃政府和组织代替村民决策,甚至包办包干的发展方式。规划、建设、产业发展、运营管护、利益分配等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工作,均通过召开院坝会、群众会等,听取村民心声、征求群众意见、凝聚发展共识,充分保障农民在乡村振兴事务上的参与权和决策权。二是发动群众共建。抓实党员带头,带动群众对残垣断壁、破旧闲置农房进行“清、拆、规、建、管”,让闲置低效用地、农房等变成可利用的“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广场”。积极推广以工代赈,鼓励农民投工投劳、就地取材参与建设。共发动农户改房90余户、改厕86个,改造小庭院、小菜园、小花园等11000余平方米,建设公厕7个,提质改造道路7.8千米,铺设供水管网、雨污管网、强弱电入地合计40余千米,3000余人次通过以工代赈参与村庄建设。

保障农民民主权利,建立农民受益为主体的管理机制

坚持“农民的村庄农民管理”,动员农民广泛参与村庄管理,将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话语权交给农民。一是推行网格化管理。建立网格治理责任体系,将党员划在网格中,实行“党员+N”工作法,由1名党员+妇女+乡贤能人联系10-15户村民组成若干网格,负责引导群众思想、调处矛盾纠纷、收集社情民意、执行村规民约等,将基层组织的触角延伸到每个网格,党员带头赢得群众支持。二是引导群众共管。借鉴脱贫攻坚“干部包户”做法,每户均安排干部结对,“一户一策”为农户量身定制经营业态,引导农户自主创收。推行村规民约执行监督制度,成立党员先锋队、巾帼服务队、乡贤议事会三支队伍,引领群众支持和参与乡村治理,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截至目前,示范园内已有26户农户开办了民宿、便利店、小吃店、烧烤店等业态,有18户农户正在筹建经营项目,还有63户有意愿创业。

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建立农民受益为主体的经营机制

坚持“农民的村庄农民经营”,引导农民盘活闲置资源,最大限度激活“沉睡”资源,灵活多样地参与业态经营,保障好农民的财产权和经营权。一是清产核资,三类资源活起来。将政府、农户、企业投入形成的资产清点量化,对应交给村集体、农户和企业,作为参与示范园内的业态经营的资本金。政府投入经营业态形成的固定资产,量化交给3个村作为集体资产,全民共有,并颁发产权证书;将37户闲置房屋、500亩土地、30亩山林、16户庭院一一估价,作为农户资产;板桥村镇建设开发公司在3个村内投入的资金量化为企业资产。二是搭建平台,一个公司管起来。创新“乡村CEO+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成立合作社代管集体资产,组建公司负责管理园区,招聘乡村CEO负责市场经营。成立2个农民专业合作联社,3个村的集体资产作为合作联社的经营资本金,由村党总支书记任理事长,全权代理村集体经营管理集体资产。2个合作联社与板桥镇村镇建设综合开发公司共同注册成立罗平县村景旅游开发投资有限公司,2个合作联社的集体资产各占股23%,板桥镇村镇开发公司占股54%。在全国范围内海选3名乡村CEO,组建“村组两级党组织书记+乡村CEO”公司管理团队。三是市场经营,四种模式转起来。在政府引导和乡村CEO指导下,采取4种模式,推动乡村公寓、精品民宿、嵌入式民宿、云上农品、乡愁集市、云上会客厅、云上时光咖啡吧、研学基地、专家工作站、五坊一中心、户外拓展基地等经营业态“百花齐放”。模式一:农户自主经营。农户利用自家资产和自身优势开发经营业态自主运营,经营所得利润全归农户,实现农户利益最大化。模式二:合作社自主经营。将村集体资产占比高的部分经营业态委托村级合作社自主经营,经营所得利润全归村集体,实现村集体利益最大化。模式三:公司+农户合作经营。农户以其量化后的资产出资,与经营公司合作经营业态,将“小农户”连接进入“大市场”,让农户创业增收更有底气和信心,经营所得利润按合作协议中资产占比分成。模式四:“公司+合作社”合作经营。公司与合作社分别出资合作开发经营业态,强强联合、互利共赢,经营所得利润按合作协议中资产占比分成。

维护农民根本利益,建立农民受益为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

坚持“农民的村庄农民享受”,以壮大集体经济和促进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经营收益最大程度地“留村补农”,确保农民作为受益主体共享发展红利。分配营业额。无论经营何种业态、以何种模式经营,都依托“智慧云上”二维码统一收款,系统在后台优先提取3%到10%营业额分给合作社,剩余营业额再划给经营业主。合作社提取到的收入扣除自身运营管理成本后,20%用于集体经济再发展,80%用于社员分红。分配净利润。合作社自主经营、“公司+农户”合作经营、公司自主经营所得利润按合作协议、公司章程等进行分配,再分红到社员。2022年1月示范园试运营以来,在“资源盘活型”利益联结机制的强力驱动下,累计吸引5万余人次游客、130余个团体前来观光、体验,整个园区累计营业额突破10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40万元。在首次分红中,800余社员共分红8万余元,合作社与农户合作经营分红18万余元,以奖代补补助率先创业达标的经营户4万元,实现园区内户均增收3800余元。同时,在乡村CEO的传帮带和示范引领下,3个村已有26户农户返乡创业,200余人在家门口上班,月收入2000元至4000元,实现农户自主经营有收入、合作经营有分成、就近务工有工资,全体社员有分红,全民共享乡村振兴成果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