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正文
珠源大地绘锦绣 乡村振兴谱新篇——我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 发布日期:2022-11-08
  • 来源:曲靖日报
  • 阅读量:1084

(曲靖日报记者刘成龙 文/图)在广袤的珠源大地上,一个个新村庄美丽多彩,一条条道路四通八达,一项项产业生机盎然……一幅幅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画卷正在希望的田野上徐徐展开。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近年来,我市把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摆在突出位置,以更有力的举措、更强大的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想方设法增强脱贫地区内生发展动力,努力让脱贫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我市制定《曲靖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十二条措施》,出台《中共曲靖市委 曲靖市人民政府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为全市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指导和遵循。

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龙头企业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农户的“双绑”机制,全市398个企业与1562个合作社、1562个合作社与15.8万户有产业发展条件的脱贫户绑定发展,实现产业帮扶全覆盖。实施“村集体经济强村”工程和“提质增效”行动,支持村集体整合各类资源要素,盘活闲置资源。引导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入社,以组建公司、合作社或与龙头企业合作等方式,建立公开透明的股份合作机制,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通过实体化运作,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增加群众收入。

我市印发《曲靖市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建立健全靶向帮扶机制,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对象集中大排查,全面开展防返贫监测动态调整,推动常态化监测帮扶工作落实。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程,在集中安置区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464个,覆盖脱贫户1.95万户5.65万人。在人口较多的集中安置区投入产业扶持资金2.35亿元,重点支持800人以上集中安置区建设扶贫车间、产业园区等项目。

我市按照“试点先行、重点培育、示范带动、全面推进”思路,启动“百千万”示范工程,对照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创建标准,科学制定遴选计划,严格规范遴选程序,及时组织各县(市、区)开展“百千万”示范工程遴选工作。全市共遴选出乡村振兴“示范乡镇”13个、乡村振兴“精品示范村”136个、乡村振兴“美丽村庄”1322个。

我市以“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创建为抓手,抓实陆良蔬菜、马龙花卉、马龙肉牛、会泽肉牛4个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推进陆良、宣威2个“一县一业”示范县和麒麟、罗平2个“一县一业”特色县创建。做大做强沾益中药材、马龙肉牛、师宗热区水果、富源魔芋、会泽马铃薯主导产业。马龙区成功申报绿色农业发展先行示范区项目。目前,全市获省级认定的“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267个,省、市、县级认定数均居全省第一;累计认证“三品一标”715个,认定“一村一品”专业乡镇1个、专业村54个,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2个。陆良田园、沾益绿萃、陆良爨乡绿圆菇业等5家企业的6个基地通过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认定。

我市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按照“四有四无”自然村整治要求,逐村逐项对照,查缺补漏,固强补弱。制定《曲靖市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考核办法》《曲靖市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督查方案》,组建专项督查组定期开展督查检查,对考核达标自然村开展“回头看”,有力促进人居环境整治深入开展。

我市全面推进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坚持乡村振兴规划先行,强化党建引领、群众主导、社会参与、代表监督和技术支撑,组织引导广大在外干部人才组团回乡,整合各方力量共同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组建村庄规划编制组922个,1.58万名干部积极为家乡发展规划建言献策,为建设美丽乡村提供良好借鉴和方案。

我市印发《关于加强村(居)民小组党支部建设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的实施意见》,深化“支部争红旗”机制,把文明和谐纳入“红旗村”推选内容,建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小组活动阵地5624个,依托小组活动阵地,广泛开展主题党日、文明践行、民情恳谈、感恩会等活动,凝聚党心民心。完善自治机制,增强提升群众自管意识,因地制宜制定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教育引导群众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弘扬孝道、尊老爱幼、扶残助残、和谐敦睦,建立“红黄榜”等监督和奖惩机制,注重运用舆论和道德力量促进村规民约有效实施,共建和谐美好乡村。

今天的曲靖乡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美丽村庄焕然一新,蓬勃产业带动增收,乡村振兴更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