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正文
加强党建引领 促进乡村振兴
  • 发布日期:2022-08-01
  • 来源:珠江网
  • 阅读量:967

加强党建引领  促进乡村振兴

(作者:宣威市龙场镇联峰村驻村工作队  第一书记  华玉兄)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基层最敏感的末梢神经元、最前哨的任务突击队,是上情下达的播报机、下情上报的收集器,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只有农村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才能更好地团结带领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干事创业,发挥桥梁纽带和战斗堡垒作用。

一、农村基层党建与顶层设计的逻辑关系

目前,我国有十四亿人口,党员有9671.2万,基层党组织有493.6万个,党和人民的关系早已血浓于水、密不可分。我们党一直非常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尤其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上山下乡运动、二十一世纪的新农村建设、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围绕着农村进行的脱贫攻坚、扫黑除恶以及现在如火如荼的乡村振兴等等,都说明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心系农民、心系农业、心系农村。党中央深刻认识到,人民才是江山,人民才是依靠。我们的力量源泉在基层,我们的智慧源泉在一线。所以,中央出台所有政策,方针,都是基层的心声和期盼。

党中央和基层党组织的关系就是大脑和神经末梢的关系。如果把国家比作一个人的话,那么党中央就是我们的大脑,而基层党组织就是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基层组织把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传递给我们的大脑,我们的大脑再做出分析判断决策。为什么常说基层党组织必须建强,必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我们的大脑和眼睛耳朵都不协调、不一致,那么就会导致老百姓的声音传递不上去,上面的政策惠及不到老百姓。问题往往就出在基层党组织上,表现为基层组织涣散、基层组织力量薄弱等。毫不夸张地说:“根基不牢,地动山摇”!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史就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这个问题。国民党执政时期,当时国民党党员比共产党多,而且也掌握着国家政权,军队数量、装备水平、甚至军队指挥人员的才能都优于共产党的部队,为什么失败?最主要的就是国民党高层不重视基层组织建设,他们的眼光在大城市,在大地主和大资本家身上,国民党的组织并没有到达国家的底层乡村,最多到了县级,乡村还是自治。共产党喜欢和老百姓打成一片,建国以后全国每个行政村都有党的组织,这些基层组织发动群众建水库,挖水渠,开荒种地,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精神财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顶层忽略基层就会失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顶层心系基层,就战无不胜。毛主席说是人民推到了历史的发展,西方的政客说是伟人推到了历史发展;他们崇尚精英,我们脱贫攻坚;他们政客在华尔街,我们的干部在农村。

二、农村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的辩证关系

乡村振兴包括五个方面,即组织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产业振兴,生态振兴。其中组织振兴是政治保障,组织不强,没有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就谈不上乡村振兴。当前,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中存在着三大误区:一是光鲜亮丽,浅表振兴。一提乡村振兴人们普遍认为就得村村有钱、家家有车、户户别墅……其实,真正的乡村振兴是基层善治、乡风文明、产业发展、生态宜居、未来可期的全面振兴,而不是顾此失彼、挂一漏万、此消彼长的片面振兴。乡村振兴五大要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组织的保障、人才的支撑、文化的引导、产业的兴旺、生态的恢复,就像奥运会的五环一样,环环相扣、环环相生,而基层组织就是中间最为重要的那环,此环缺失,全盘散架。换句话说:没有党的领导和组织的支持,也就没有乡村振兴,甚至“乡村振兴”的概念和提法都不会有。另外一个误区就是,乡村振兴必须马上振兴,立刻振兴。这些都是一些激进的思想,政绩思想作祟,弄不好会犯错误,就像58年的大跃进,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摆在我们面前的,所以乡村振兴也不能急,要遵循发展规律和历史大势,违背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拔苗助长的搞振兴是会出问题的。第三个误区就是,乡村振兴要村村都振兴。乡村振兴是个大概念,不能为了振兴而不切实际的村村搞旅游,村村搞生态康养,盲目的上项目上产业,有些村是不适合的,乡村振兴必须与区域的整体战略定位相适应。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现存的矛盾和问题

结合一年多的驻村实践,我认为:当前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党员干部人才外流。长期外出务工,让绝大多数年富力强、有文化、有水平的青壮年党员无法为家乡的建设发展献计出力。二是党员年龄结构断层。年轻人入党的积极性普遍下降,除退伍转业的年轻党员外,能够积极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年轻人少之又少,这一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如何改进和创新基层党建工作,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吸纳更多的优秀青年入党一直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三是智慧党建应用不熟悉。随着智慧党建的开发与应用,多数老党员普遍感到不太适应,这也是普遍存在的客观问题。四是党员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发挥作用不强,有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不强,服务意识淡化等等,这与前几年入党把关不严有关系,从全省范围看,不光农村有,机关也有。五是流动党员的管理困难。这成为了农村党建的一个热点和难点,主要是党员去向难掌握,活动难开展,管理难落实,教育难实施,党费难收缴,作用难发挥。六是党员的待遇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对村组干部和为村里发展默默付出的党员,应该给予除工资以外的政策性奖励或者补助。对于一些为村里做出贡献的老党员,也要酌情提高待遇,以吸引青年才俊入党及扎根基层。

四、加强农村基层党建的几点思考

(一)要与时俱进。随着科技发展,智慧党建会更加普及,每个党员必须善于学习,就像现在的网上办公,网上开会,网上学习一样,党建的阵地也会转移到线上,这一点党员要积极地适应和掌握。

(二)要充分认识党建。党建其实是一项务虚的工作,也是意识形态斗争的一部分,是思想工作,这里要与生产生活区别开,党建是花钱的,不是赚钱的,很多人不理解,认为党建是“搞花架子,净整些没有用的”,这就是认知的误区,而实际上一些“虚”的东西往往比“实”的东西重要,老子道德经里为了说明虚的重要性,他举例说,你看这个水杯,什么材质做的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个虚空的部分;再比如房子,有用的不是你看得见的漂亮的外表,而是里面那虚空的空间;同理,人本身重要的也不是看得见的身体,而是脑子里那个根本看不到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思想。党建工作其实就是我们党的思想阵地,这个重要性就可以理解了,所以,党建这个钱必须花,而且也要会花。

(三)要联系群众。党建工作离不开群众的支持,我们不能闭门搞党建,闭门搞宣传,其实党建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人民,为了群众,密切联系群众一直是我党战无不胜的法宝,不要一提党建,就看组织架构,党员学习,三会一课,痕迹台账等等,这些也重要,但是过度的追求痕迹台账,让基层党建疲于应付,也就偏离了党建的目的,党建要在宣传群众、发动群众上下功夫。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老一辈的村委们,他们没有这么漂亮的活动中心,这么多制式的档案盒,他们有的甚至认字都有困难,但是他们宣传我党思想,发动群众的能力,非常的强。所以,党建工作的重心应放在群众工作上,不要围着台账打转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