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正文
村里来了个“蔡振兴”—— 记曲靖市烟草公司马龙区分公司驻村第一 书记蔡德军
  • 发布日期:2022-07-11
  • 来源:曲靖乡村振兴网
  • 阅读量:1003

“村里最近的变化是真大呀,道路都给硬化成水泥路了,既宽敞明亮又干净整洁,人走车过真是既方便又舒服!”

“是啊 ,这不小广场也建起来了,栽树又种花,立了一大个景观石,搭建了两个凉亭和一个长廊,绘制了好看显眼的文化墙,还修建了公厕,这回闲时可以来这里好好享受下了。”

“听说是村里来的那个蔡振兴,出了很多力、想了很多办法来帮我们村搞这些好事实事,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唉,别提了,可不是嘛,就是那个蔡振兴,听说以前还在这里当过烤烟收购点的点长呢,前久天天上门来,说让我支持支持村内道路建设,让我路边的地界往里移让点,把路扩宽硬化上大家就都好喽,又说家路边的猪圈也要帮我拆了重建,说又脏又臭又不安全,严重影响了周围的环境卫生,最初我还想不开呢,现在想想还真是对自己好也对大家好啊!”

盛夏晚上村里新建的小凉亭里,几个纳凉的村民正在滔滔不绝地唠着家常,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这一年来村里发生的变化,最大的莫过于最近的修路、扩路、建小广场的事了。

说起蔡振兴,这里的村民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蔡振兴本名叫蔡德军,他是曲靖市烟草公司马龙区分公司派驻旧县街道袜度社区的一名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村里人最能记住的就是他做的工作叫“乡村振兴”,因为村民只记得住姓记不住名,就随口叫上“蔡振兴”这个名字了,通过谐音好记又顺口。朋友聚会时约他,他总是说在搞乡村振兴工作,于是朋友也总是调侃他“工作狂蔡振兴”,时间一长,“蔡振兴”这个名字也就传开了。

在距离马龙区18公里、距离旧县街道办13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名叫袜度的社区居委会,是县境内少有几个民族村之一,国土面积56.56平方公里,海拔2018米,年平均气温13.6℃,年降水量1020毫米,适宜种植烤烟、玉米、水稻、马铃薯等农作物,耕地26876亩,人均耕地1.59亩,林地58534.3亩。社区辖8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301户,乡村人口4469人,其中现存建档立卡户81户、284人,是刚“摘帽”不久并接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典型派驻村之一。该村农业基础设施条件相对欠缺,没有特殊的区位优势,农村经济发展后劲潜力相对较弱,农村产业结构单一,集体经济收入不高,人员受教育水平、思想素质等诸多方面还存在短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形势不容乐观,面临诸多挑战。作为众多驻村工作队队长中的一员,蔡振兴肩上的责任感倍增,在接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就叫上同行的驻村队员,带上行囊便急匆匆赶往了驻地,一段寻常而又不一样的驻村工作生活经历自此开启,也便有了蔡振兴的故事。

一、与袜度的“不解之缘”

上级在最初驻点村时,我们的驻点村是另外一个村,但在接到任务的前几天,便通知做了调整,把我们队调到了烤烟种植面积较大、帮扶更对口的袜度社区。

“二十年前就在这里工作了两年,没想到二十年后阴错阳差又回到了这里工作,怕是跟袜度有不解之缘了”,下到村里第一天,蔡振兴就饶有兴致地谈起来以往在这的工作经历。

蔡振兴说:“2001年的时候,我在这里当烟叶收购点长,那时的袜度,真是困难啊,公路没有像样的一条,进村的汽车进去了就掉不了头,下乡撂个自行车就去了,晴天一身灰,路上至少有5厘米的灰土层,一脚下去就看不见鞋了,雨天又全是烂泥潭,走一趟弄一身泥,真叫一个苦,来了不想回,回了不想来,那时的条件真是辛苦啊,现在的交通条件好多了,县级的柏油路穿过了这里,农民的日子也是一天天地好起来了……”

岁月如梭,在离开20年后竟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蔡振兴不禁有些感慨。见到了一群熟悉的老乡,蔡振兴总是忙不断地打招呼,久违的亲切感、往日的回忆扑面而来。为了拉近距离和打消村社干部群众思想顾虑,每次在工作上遇到阻力的时候,他总是信心满满的说:“袜度是我第二故乡,请你们放心,我来这里就是要为大家办实事,项目和资金上的支持,我一定会想办法为大家积极争取到的,请大家放心去干。”而每次当朋友满是不解地问他干劲为什么这么足,工作为什么这么拼时,他总是一副主人翁的姿态振振有词地说道:“袜度是我第二故乡,我不多为家乡做实事干出成绩,怎么对得起家乡人呢”。就这样时间一久,“袜度是我第二故乡”这句话也就成了蔡振兴常挂嘴边的一句口头禅,与袜度算是结下了不解之缘。

二、为谋求产业 “急上火”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光靠传统农业,只能维持现状,农民只能靠外出打工增加收入,村集体经济也就没有收入来源,公益事业建设也就没有保证,“坐等靠要”是行不通的,要想实现生活富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都将会是难上加难。为此,蔡振兴可是没少着急,一边忙着了解实情,摸清底数,一边制定翔实规划方案。结合地方优势,最终确定了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来做优、做强烤烟产业道路,在组织做好翌年烤烟生产收购工作规划的基础上,抓住烤烟种植面积向优势烟区倾斜的机遇,积极争取增加烤烟种植合同面积的机会。2022年社区该产业单项总产值预计实现3000万元的突破,真正带领群众做到了致富增收。在保证支柱产业的同时,他还积极动员农民进行特色花卉种植,确定了以致富能手李小来为带头引领人,大力推广百合花种植,受益家产品价格的提升,农民收入得到了切切实实的提高。养殖业方面,确定了依托现有的畜牧业优势企业,以村集体成立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村组+合作社+企业”的模式发展养殖业,以增加村集体收入。一个月的忙碌下来,蔡振兴的额头上长满了一簇簇红斑,到医院一检查,才知道是因为上火导致的皮肤过敏症状,他不好意思直说只好打趣地说道:“媳妇最近嫌弃我脸晒得太黑,给我一盒护肤品用,结果给整过敏了。”周围人听了,都不由得哈哈大笑,其实大家心里都知道,这还不都是因为他着急上火导致的结果。

三、为争取项目资金落地“跑断腿”

为及早地争取烟草水源点项目建设,更好地解决农户生产生活用水实际困难,蔡振兴了解情况后来回往返城里,领着工作人员翻山越岭不辞辛劳地到现场实地察堪,全然忘了自己身高体胖高血压,几次下来,已是累得一瘸一拐,挪不动腿,但一想到能解决群众的迫切需要,休息片刻的他便又来了使不完的劲。因上级把驻点村列为区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和省级“民族团结示范村”,但由于资金短缺,人居环境提升、道路硬化美化亮化等一系列工作难以开展,蔡振兴和社区领导班子反复商榷方案,斩钉截铁地说:“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他一边耐心地动员村社干部组织村民出义务干,鼓励村民只有先干出效果干出亮点,才有底气吸引来项目和资金,一边马不停蹄地进城拉赞助跑项目。功夫不负有心人,蔡振兴硬是凭借着自己的“感情牌”和真绩实效,真诚打动了赞助单位的领导和社会人士,赢得了资金和项目上的支持,这样一来村社干部的积极性更高了,工作起来更起劲了,之前村民所有的担心和疑虑、疲惫与埋怨,顷刻间都变成了发自内心的称赞和佩服。在一次闲聊中,村社干部角汝德竖起大拇指称赞道:“蔡书记啊,你来袜度驻村,真是袜度人民的福气啊!”。

四、为做群众工作“磨烂嘴”

镜头转向半年前的花园山自然村,连日来,这里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该村几天前被上级定为农村闲置宅基地优化利用示范的观摩会现场,在挖掘机的轰鸣声中,一座座无人居住的危旧破损老屋轰然倒下,溅起漫天灰尘,现场拆除的一根根杂乱木材等建筑垃圾正在紧张有序地清理搬运。在此期间,蔡振兴和工作组队员可是没少往这跑,白天顶着烈日、晚上打着手电,不知疲倦地做着群众工作,耐心地跟每位村民解释,外出务工不在家的农户只能是靠电话联系,有时一个电话至少是半小时以上,一天下来嘴皮都讲的起大泡。这村的老旧危房实在太多,因老旧房屋常年闲置无人居住且无人照管,很多房屋房顶瓦片塌了一大半,这村光是中间两大排,房屋间数就达十余间,看上去就是摇摇欲坠,就连过路行人都不敢靠近,工作组于是组织了大型挖机进场,准备逐一进行拆除后进行统一规划建设,虽然都是破旧危房,但真要拆除遇到的群众阻力可不小,提出的要求以现有的政策也是难以满足,需要上门挨家挨户反复地去做思想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蔡振兴和社区领导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将工期往前赶,所以只有耐心做好群众思想工作,一天下来,话说一大堆,直说到嗓子往外直冒烟,嘴上起茧。连日的奋战,队员们已是叫苦不迭,都不知道啥时要晚上加班、哪个周末又要取消休息了,队员们都只能放弃休息时间,加班加点的入户解释。“不行,你们不能拆我的老房子,我家就这点宅基地,虽然我现在住了新房,这房也住不了人了,但以后有条件还是要新建盖的,如果你们要拆的话要给我立个协议,要另外补偿我宅基地和损失”,村民陆巧珍一上来又是一轮“大喇叭”声音轰炸,一副寸土必争的架势,她是全村最难做工作的一户,也是最后一户,这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上门做工作了,“你看,你的房子本身也是不用的危房,你家儿子也盖了新房,这房子你长期不住,放在那里不仅你自己不安全,其他过路的人也不安全,出了事大家都不好交代是吧,我们帮你拆了,统一规划使用,统一补偿,现在的政策好了,给你们村的环境面貌给弄好了大家受益,大家的生活环境就都安全舒适了”,又是一翻耐心地说服和安抚,好说歹说总算是把工作做通了,蔡振兴终于可以踏上返回的路了,出村时间已经是晚上十一点了,望着灯火星星点点的村落,蔡振兴长舒一口气谁道:“弟兄们,今晚总算是可以睡个安稳觉了”。“是啊,总算是把工作都做通了,回吧!”,一旁的老搭档社区党总支陆书记苦笑着回复道。就这样,一行人拍拍身上灰尘,卸去了一天的疲惫,转身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透过百年老槐树泄进居委会大院的时候,一贯早起的蔡振兴和他的队友们已经整装待发了,走出大院,“走吧同志们,最近迎接人居环境提升的评比工作,又是拆除危房、拆除残檐断壁,又是整改户厕啥的,都把这月要入户走访的事快忙忘了,该去走访那几户易返贫的动态监测户了,尤其是那个范XX,听说是病重了,唉,不知道还能不能挺过这道难关,一起去看看吧!”

以上摘录的只是蔡振兴生活中的几个缩影,每天都有这样的故事不断上演,时光荏苒,老槐树花谢花开、枯了又绿,转瞬间驻村工作已是来到第二个年头,蔡振兴的故事还在继续,每天都会用心去谱写壮美篇章,而他脚下的乡村振兴之路,虽是一路阳光,却也步履维艰;虽然充满欢声笑语,却也充满艰辛,任重而道远。他的事迹也时刻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催促着停下的脚步不断远行,他让我们看到了既平凡却又不凡的驻村第一书记形象,倔强而又坚韧,刚直却又风趣、侠义却又明理、粗犷却又不失细心、谨严却又不失温暖。

                         

查看建设中的水海子村内公路(右一为蔡德军)

走访动态监测户与户主亲切交谈(右一为蔡德军)



作者:马龙区驻旧县街道袜度驻村队员  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