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正文
罗平县板桥镇“五联五建”强治理逐振兴
  • 发布日期:2022-06-28
  • 来源:曲靖乡村振兴网
  • 阅读量:832

近年来,板桥镇以打造“云上花海”乡村振兴示范园为契机,大力实施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行动,着力构建大党建、组建大网格、推进大服务、推动大治理、实现大发展,全力打造田园治理综合体,全面构建“五联五建 一体治理”基层治理新格局,以高效能治理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17.jpg

组织联建,建设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网格有机体。

突出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基层治理重心下移、服务触角下延,建立党委主导、支部主抓、网格主战、党员主力、群众主体“五主一体”组织体系,推动支部建在网格上、组织嵌在网格中、党员扎根网格下、党旗插在网格心。一是全域建网格。对13个村(社区)14355户64163人进行网格划分,共划定村(社区)级网格13个、村(居)民小组级网格150个、网格级网格470个、专属网格17个,共设网格长13个、网格片长150个、网格员487个。二是全域建组织。整合党建资源、功能重组、任务重设,成立小黄姜产业和全域旅游服务党支部,单独组建网格党支部92个,联合组建网格党支部69个,设置党支部书记161人。采取村“两委”党员干部联系包村,培养发展对象3人,消除党员空白村。三是全域建队伍。成立矛盾调处、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疫情防控、文明创建、民生服务、营商环境、产业发展镇级8支专项服务队。成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乡贤理事会52个村级自治组织,党员先锋队、志愿服务队、巾帼服务队39支村级服务队。

人才联育,建设赋能发展、注入活力的人才集合体。

突出“引”“育”结合,坚持把专家请进来、干部找回来、优秀人才引回来、村干部提起来、乡村CEO聘下来,推动人才在网格中集合、作用在网格中发挥、智慧在网格中提供。一是把专家请进来。邀请中国农大李小云教授团队进行实地指导,提出打造五类示范(乡村的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示范)、处理好三种关系(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社会资本与农户利益、尊重农民愿望与推动农民现代化之间关系)、建立一个以农民为受益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的“531”云上花海乡村振兴示范园发展思路。二是把干部找回来。大力开展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建立613人在外乡贤人才库,乡贤人才回乡规划家乡,助力家乡发展。三是把优秀人才引回来。引回4名从事中医保健、药食同源本土人才,建成中医理疗馆、药食同源馆、中医小儿推拿馆、中医文化展示馆等康养理疗馆;3名工程队“队长”回村组建施工队,参与示范园基础设施建设,2户在外人员回乡建山庄、建精品民宿。四是把村干部提起来。大力实施“人才回引”计划,建立农村优秀人才信息库,9名农村优秀人才到村任职,符合条件的13名村(社区)“两委”成员进行学历提升,全面提升村(社区)干部履职能力。五是把乡村CEO聘下来。每个合作社1-2个高校毕业生或者优秀年轻人聘请回来,纳入到2022年第二期中国农大与腾讯的乡村培养计划,由李小云教授团队精心培养,提供最高50万元的创业基金,回乡创业反哺家乡助发展。

三治联动,建设自治法治德治深度融合的善治立方体。

突出高度融合,以群众自治为基础、以法治为保障、以德治为支撑,加强基层政治生态建设,推动党群在网格中共治、矛盾在网格中调处、新风在网格中树立、清廉在网格中扎根。一是强化党群协同,增强自治活力。积极倡导“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的群众说事机制,把党委会搬到村上去开、把支部会搬到项目上去开,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召开专题党委会5次、支部会12次、群众会30余次,收集各方面意见建议21条。二是强化联排联调,增强法治效力。坚持“党政统领、首接必调、分类流转、分级化解”的工作思路,建立一个中心总指挥、两种方式抓排查、三个机制化矛盾、一个制度防反弹的“1231”排查调处机制,“一站式”调解矛盾纠纷650余件,成功率达97%,调处的矛盾纠纷实现了“零”反弹。三是强化文明创建,增强德治引力。创建文明村10个,文明社区1个,文明单位2个,选树典型3人,开展道德讲堂、理论宣讲63场次,评选“好婆婆好儿媳”26人、“文明家庭”13户、“廉洁家庭”13户、“美丽庭院”13户。同时加强氛围营造,绘制固定墙体彩绘文化2000余平方米。四是强化清廉建设,增强政治定力。将中医文化与廉政文化有机融合,建设“百草润廉”文化展示馆;通过节气宣廉、节气说纪,打造“二十四节气说廉”主题文化展;以“树品立德,塑形铸魂”等为主题,打造品德村等一批“一村一品”特色清廉品牌,建设班子清廉、干部清正、村务清爽、民风清朗、干群亲清的“五清”村居。

利益联结,建设盘活资源、农民增收的利益联合体。

突出资源整合,推动农村闲置资源与政府、企业等资源高效贯通,探索“闲置资源+乡村旅游”模式,推动资源在网格中激活、效益在网格中共享,让村庄美起来、资源醒过来、农民富起来。一是“政府+公司”,镇域资源“合起来”,“一盘沙”变“一盘棋”。践行经营性政府理念,坚持组织化引领、市场化运营、项目化推进,组建村镇建设综合开发公司、农机加油站、吉祥自来水厂、公墓管理有限公司、为民扶贫投资有限公司,优化整合镇域项目、人才、技术、土地等资源,夯实发展基础。二“闲置宅基地+美丽乡村”,闲置宅基地“醒过来”,村庄变景点。以规划为引领,以院落为单位,整合项目资金1000多万元,开展美丽村庄提档升级工程,建成彩色步道1.8公里,美化房屋47所,绿化美花空间3620平方米。三是“闲置农房+餐饮民宿”,闲置农房“醒过来”,闲房变金窝。探索“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方式,成立云上农旅专业合作和维古康养旅游专业合作社,以每年每亩土地900元、房屋每年每间1500元签订10年合同,租赁土地500亩、房屋16所,合作社再以土地和闲置房屋入股古养小筑公司,建设农家乐、超市20余家,客房67间、餐桌30余张。四是“荒地荒山+游乐园”,荒地荒山“醒过来”,资源变资本。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由合作社与农户签订荒山荒地流转协议,以10年为期限,集中流转30余亩土地入股,占股30%,引进古养小筑公司投资打造儿童游乐园,设置了云上彩沙、心形喊泉、小火车、小动物等20余个项目,预计年利润30万元,可获利9万元,20%返还给农户,户均增收1000余元。五是“闲置劳动力+就地务工”,闲散人员“醒过来”,农民变工人。以“公司+合作社”为平台,平均每天聘用50人从事建筑施工,绿化美化等工程,20余人当地妇女在民宿、农家乐、超市从事服务工作。管理人员8人,聘请临时性工人从事水电、保洁、绿化、安保等工作。200余人实现在家门口上班,月收入在2000-4000元不等。

产业联兴,建设抱团发展、全面提升的产业共同体。

突出产业共育,坚持支部围绕产业转、党员盯着产业干、姜农跟着姜业走,把支部建在产业上、小组建在网格上,构建“政府+企业+集体+农户”产业共同体,推动产业在网格中联合、服务在网格中延伸、农民在网格中增收。一是构建小黄姜产业发展共同体。依托镇域优势特色产业,成立小黄姜产业服务党支部,设置种植技术、清洗技术、烘烤技术、仓储物流、经营销售5个党小组,提供土肥、植保、农机、清洗、烘烤、冷藏物流等全环节技术服务,健全供给渠道和销售渠道,加大生姜精深加工产品的开发扶持力度,让板桥镇小黄姜产业园成为市场行情风向标、小黄姜价格调节器,姜农增收助推器。二是构建全域旅游产业发展共同体。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推出“花间赏、云上住、维古养、普鲁娱、彩衣购、小龙潭游”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成立全域旅游发展服务党支部,设置旅游观光车、住宿餐饮、农特产品、环境卫生、市场秩序5个党小组,建立产业群服务清单,推动旅游业各个环节提质升级,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一业兴、百业兴。

通讯员: 周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