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正文
曲靖市陆良县:集群发展打造百亿产业
  • 发布日期:2022-05-06
  • 来源:曲靖乡村振兴网
  • 阅读量:600

image.png

近年来,陆良县实行“党支部+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模式,加快推进特色优势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探索党建集群引领产业集群的“双集群”发展新路子,打造蔬菜、生猪、马铃薯、奶业“四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成为老百姓发家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强大源动力。

干部下沉一线

“通过实行‘强村带弱村、抱团促振兴’帮带模式,太平社区专业合作社吸引周边大坝村、摆羊河村等5家村级合作社入股,提供土地参与经营,又与昆明市官渡区宝丰社区进行资金和技术合作,茭瓜产业也越做越大、越做越强。”走进陆良县三岔河镇太平社区,第一书记王忠敏在集体茭瓜种植基地跟帮带村详细介绍着茭瓜种植和收入情况。“合作社种植规模已扩大到800亩,预计可实现产值900万元左右,利润400万元左右。”

近年来,为接续乡村振兴,陆良县以更强力度,选任熟悉基层党建、农业农村、乡村治理、经济发展的党员干部到乡镇工作。记者了解到,全县选派214名驻村干部,89家县直部门定点帮扶88个村(社区),268人组成专家团组团结对帮扶,整合各类人才资源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力量。

下沉一线干部深深扎根基层,在实地查看、走访座谈,摸清情况后,与当地村组干部和群众一起商讨产业发展思路,提高产业发展动能,通过建立“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各村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老百姓生活也越来越好。


优势产业凸起

“在活水乡雨麦红村的500多亩露天蔬菜种植基地,引进云南省沃坤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入驻,从村民手中流转土地546亩,返包给村里的种植大户。一年下来,创收900多万元,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分别让群众增收合计140万元、80万元,雨麦红村成为陆良的又一个蔬菜产业发展示范村。”陆良县产业帮扶办主任左灿文向记者介绍。

通过多年的发展,蔬菜产业已经发展成为陆良农业的四大支柱之一,全县种植蔬菜80万亩,建成19万亩集中连片的蔬菜标准化种植基地,实现了规模化经营,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实现产量200万吨,产值50亿元,被列为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蔬菜产业集群示范创建县。2.4万农户因流转土地和蔬菜种植,户均增收2.6万元以上。

左灿文介绍,陆良县持续推进优势产业区域化布局、集群化发展、品牌化经营,以小百户、芳华、大莫古、活水为主建设优质马铃薯产业带,成为云南重要的外销商品薯、菜用薯和加工薯生产示范基地;以大莫古、芳华、小百户为主建设生猪和奶业产业带,建成育肥场536个、种猪场50个,出栏生猪143.22万头,现代化奶牛养殖牧场4个,年产鲜奶5万吨,奶山羊存栏10.29万只,年产鲜羊奶4万吨,产业集群优势逐步凸显。


融合发展加速

“自通过网络直播后,全国各地都有订单,每天销量增至600余单,收入达1万余元。”陆良县芳华镇双合村村民李燕玲介绍,她家姊妹几个共开了3个洋芋加工厂,镇政府又请直播老师培训带货,每天需洋芋40多吨,生意越来越红火。

在陆良县,像李燕玲家这样的新型农民很多,通过创新营销方式,开展“农超对接”“农网对接”服务,陆良农产品已远销广东、湖南、湖北等地,且市场占有率在不断提高。

“下一步,陆良将继续支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通过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产业集群与企业生产经营、产业转型升级等深度融合,为农民增收提供广阔空间。”陆良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华林介绍。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陆良全县累计发展农业龙头企业99家,培育各类家庭农场9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552家,农产品加工产值达300亿元,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20余万人,农村劳务综合总收入达22亿元以上,形成了“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的新发展格局。


云报全媒体记者 博达 张雪飞 蒋贵友 期俊军 通讯员 程鹏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