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正文
坚持“四字”协作法,打造沪滇协作新模式
  • 发布日期:2022-01-12
  • 来源:曲靖乡村振兴网
  • 阅读量:801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是云南省27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之一,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红河县着眼“巩固、拓展、衔接”主线,认真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做好东西协作工作,通过“转、融、强、树”四字协作法,开启帮扶协作新模式。

一、“转”协作模式,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

通过沪滇项目的精准培育,逐步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在脱贫攻坚期,沪滇帮扶工作重点聚焦解决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按照贫困人口“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开展。进入新协作阶段,东西部协作的主要任务转变为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心转向精准培育适合本地的产业和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等,聚焦提升本地产业的市场竞争力,解决产业“高、精、尖”问题。

红河县三村乡位于哀牢山,盛产古树茶,但由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软黄金”只能卖出白菜价。2021年,通过实际调研,启动实施三村乡茶厂建设项目,投入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480万元用于标准化厂房改建,引入先进的制茶工艺,同时,采用“龙头企业+农户”模式,村民通过采茶和卖茶,实现家门口增收,脱贫户可以在本地有较好的收入,基本消除了返贫的风险。

二、“融”协作力量,变政府为主为多方参与

脱贫攻坚期的协作方式主要是资金支持、产业合作、劳务协作、携手奔小康等,这些项目主要依靠财政性资金实施或政府引入东部企业来完成。进入新阶段,除了保持“四个不摘”帮扶要求外,还要引入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东西部协作,全方位助力乡村振兴。

通过牵线搭桥,上海享物说公司CEO出任红河县大羊街乡新村村“名誉村长”,参与帮扶村产业发展、乡村规划设计、教育帮扶等具体事务,通过实实在在有针对性的帮扶,助力新村村乡村振兴。“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帮扶模式更有利于针对性地发现乡村发展的瓶颈、从而从市场角度解决问题。通过协调外企苏尔寿公司在红河县开展“爱心浴室”活动,今年来,帮助宝华中学和架车中学解决住校学生洗热水澡的问题。

三、“强”协作成效,变临时输血为培育造血

沪滇消费协作一头连着红河县企业和农民的“钱袋子”,另一头连着上海市民的“菜篮子”“果盘子”,是打通特色农产品内循环的重要抓手。进入新阶段,随着“一县一业”“一乡一品”等特色产品规模化种养殖兴起,农特产品无论是量还是质都有了较大提升,只有以市场化手段拓展销售渠道才能持续输出。

为此,一方面,积极对接上海商超等设立销售门店、销售专柜。在上海九美公司各个农贸市场和超市设立对口地区产品专柜,利用“沈奶奶”等知名帮扶品牌建立长期合作渠道,推广和销售特色农产品。另一方面,依托长宁区“互联网+生活”优势,推介电商企业积极参与农特产品销售,引进拼多多公司、享物说科技与库博公司等企业电商合作,通过培育造血,逐步打通全产业链中销售这个关键环节。

四、“树”协作品牌,变单一效应为聚沙成塔

在脱贫攻坚期,打造了“哈尼梯田鸭”“梯田红米”“红河嫂系列”“名誉村长”“多多农园”“云课堂系列”等品牌。通过品牌的实施,深化了东西部协作,在产业发展、教育帮扶、劳务协作、消费帮扶等取得较好的效果。进入新阶段,特别是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持续整合各方资源,凝聚力量,聚沙成塔,让资源利用集约化、协作帮扶效果最大化。

以往“红河嫂系列”项目是对各年龄段妇女同志培训赋能,部分培训人员实现外出就业、稳定增收。现阶段,一部分人通过梯田鸭养殖培训、梯田红米电商销售培训实现家门口就业与增收;另一部分人依托本地培训机构开展培训,掌握了初级知识,再通过云课堂的形式,让资质更高的上海职业培训学校进行再培训,掌握更高技能,实现高端就业。同时,整合“多多农园”与“哈尼梯田鸭”项目,让传统饲养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做到提质又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