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这里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如今,这里是全国最大的优质芒果种植基地之一。丽江华坪,有着“中国芒乡”之美誉,在2200平方公里的金沙热土上,孕育出了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
龙头村芒果种植基地
9月7日,“奋斗百年·筑梦金沙”主流媒体云南行采访团走进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荣将镇龙头村。眼下,正是当地芒果收获旺季,一个个硕大的芒果挂在枝头,让人垂涎欲滴,果农们忙碌在芒果地里采摘芒果,享受丰收的喜悦。
记者看到,在以果子山为中心的万亩芒果种植示范基地,昔日的荒山成了花果山和村民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当地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创新发展。
念好“山字经” 夯实民族团结进步之基
龙头村是华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村,居住有汉、彝、傈僳、傣、藏、白、壮等民族,芒果产业是全村的支柱产业,龙头村果子山是华坪县最大的集中连片芒果种植区。然而在50多年前,如今的果子山却是荒山和煤山。
龙头村芒果种植基地
20世纪60年代,科技人员从临沧和西双版纳引进了几十棵芒果树苗,开始在当地进行芒果种植尝试。1993年,当地芒果产业开始大规模发展,结合国家“四荒”拍卖政策,越来越多的果农开始种植芒果,种植面积及产量从1990年的1180亩发展到现在的25000亩,总产量也从1990年的80吨发展到现在的40000吨。
硕大的芒果挂在枝头
“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龙头村党总支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突出民族群众产业发展纵向和横向的全覆。村党总支在制定全村产业发展规划之初,就将民族聚居地区作为全村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全盘规划,做到了宏观谋划“一同布局”,具体行动“一同实施”。
同时坚持“党员示范引领 先富带动后富”的理念,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党员的带领下,全村202户少数民族群众共种植芒果8282亩,户均达41亩,户均产业规模超过了全村户均规模。全村4户傈僳族建档立卡贫困户也因为发展芒果产业顺利实现了脱贫。
芒果采摘现场
一家富不算富,共同富才是富,发展芒果产业,实现共同富裕一直是龙头村的奋斗目标。通过种好芒果,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理念,让果园成为绿色银行,让青山绿水变成美丽家园,是整个龙头群众的心愿。
算好“产业账” 走出各民族共同发展之路
芒果种植在品种选择和技术支撑上都需要专业人士指导。从华坪发展芒果产业以来,政府为村民请来专家研究防治病虫害,低价出售嫁接枝条,带领村民学习新知识,用了近20年时间才把完整芒果种植体系摸索清楚,把芒果产业发展到今天。
芒果采摘现场
龙头村结合芒果产业发展优势,探索形成了“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做到产业入社全覆盖,为产业发展搭建良好平台,增强果农共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目前全村申报注册农业合作社5家,参社农户1015户4365人,202户少数民族果农全部入社,入社率100%。
李德福是龙头村1996年第一批购买荒山率先种植芒果的13户代表果农之一,现在已成为村里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在种芒果之前,我挖过煤,做过生意,但自己本身是学习农业出身的,对土地是热爱的,便在当时的政策下开始种芒果,刚开始也只种了两千多棵,后来种得越来越多,发展成了产业。”李德福说。
芒果包装现场
合作社的成立解决了附近很多村民的就业问题。李德福说:“村里的人都是互帮互助的,我们都希望把芒果种好,让钱包鼓起来,大家都过上好日子。合作社提供了很多就业岗位,这里的来自不同的民族,我们都是一起学习、共同发展的。”
不仅是提供就业岗位,李德福还会每年组织培训指导,把自己好的种植技术和种植经验传授给大家。果子山的芒果普遍种得好,慢慢的,曾经的荒山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果子山。
2019年龙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万元,芒果种植面积达42000亩,打造了果子山万亩有机晚熟芒果示范基地,并获得了国家农业农村部授予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的称号。同年,龙头村芒果产值超过9000万元,实现了户均芒果年收入超过8万元。
龙头村芒果种植基地
此外,龙头村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与同步发展产业相结合,做到了技术培训全覆盖,充分保障少数民族群众利益。根据产业发展分布情况,结合少数民族聚居特点,华坪县农民田间学校就近修建于龙头果子山,并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为少数民族群众开展种植技术培训,各民族在相互学习中增进了解,增进友谊,逐步闯出一条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之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更加凸显。
云南网记者 李赟静 阎素素 夏方海 王睿妮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