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
王正谱: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工作交流】
市残联驻村工作队七月份工作开展情况
【调查研究】
对宣威市落水镇瑞硐村残疾人现状的调研报告
【学习园地】
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1年6月19日)
国家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正谱
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国家乡村振兴局,讲三点意见。
一、重点帮扶县是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重中之重,也是乡村全面振兴急需补齐的突出短板
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后,西部地区脱贫县特别是原深度贫困县,自然条件差,历史欠账多,自我发展能力弱,仍然是全国区域发展中的突出短板。中央作出集中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战略安排,既是西部脱贫地区的所需所盼,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考量。
按照中央部署,西部10省区市综合考虑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统筹考虑脱贫摘帽时序、返贫风险等因素,结合各地实际,确定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经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同意,已报告党中央、国务院。这160个县,绝大部分都是原深度贫困县,都是经过多轮攻坚最后才啃下来的“硬骨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任务十分艰巨。
一是防止返贫的任务特别重。重点帮扶县数量不到全国县级单位的6%,但防止返贫的任务却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累计脱贫人口占全国总数的近五分之一,脱贫人口收入虽然实现了快速增长,但到2020年也只有全国脱贫人口平均水平的90%。据动态监测,全国易返贫致贫人口约438万,重点帮扶县占了近30%;全国易地搬迁脱贫人口960万,重点帮扶县占了近三分之一;全国有66个万人以上集中安置点,其中43个在重点帮扶县。
二是持续发展的基础比较弱。重点帮扶县人均GDP仅为全国的三分之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不到全国的六分之一,人均耕地灌溉面积不到十二分之一,农村人均用电量刚刚超过三分之一。不少地方产业发展起步晚、规模小、布局散、链条短、销售难,产业同质化问题还比较严重,近40%的村集体经济年均收入低于5万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明显,有106个县不通铁路,69个县不通高速公路,万人医疗床位数仅为全国的一半,160个县平均农村低保标准均低于本省和全国水平。
三是区域相对集中,困难交织叠加。有68个重点帮扶县集中在10个市州,四川凉山就有10个、甘孜9个,云南昭通8个,广西河池、百色各7个,这些市州的任务相对较重。有不少县是集地质灾害高发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于一体,有73个县在地质灾害高发区,114个县在民族地区,44个县在革命老区,这些地方大多地处偏远、生态脆弱、地质灾害频发。还有一些地方由于历史原因,社会文明程度较低,社会发育仍然滞后,不少群众沿袭陈规陋习,自我发展动力和能力仍然不足。这些都给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带来风险隐患,影响制约了乡村全面振兴。
二、支持重点帮扶县,需要强化政策倾斜、聚焦持续发展
集中支持重点帮扶县,不仅要补短板,更要帮发展。“十四五”期间,针对重点帮扶县发展基础薄弱的现实问题,给予全方位的政策支持至关重要。为确保拿出有含金量的政策,胡春华副总理亲自研究部署,中央29个相关单位和部门,反复研究,想方设法,提出了一系列倾斜支持政策。经报请国务院同意,近日将印发实施。归纳起来,这些政策主要有三大类。
一是强化投入保障。资金投入方面,中央财政加大倾斜支持力度,在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卫生健康和医疗救助投入等多个方面予以倾斜,允许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政策延续到2025年,比其他脱贫县增加了两年。金融帮扶方面,努力实现银行保险机构全覆盖,支持异地设立证券基金经营分支机构。督促将新增可贷资金主要用于当地,提高信贷资金适配性。继续实施小额信贷,确保应贷尽贷。对企业申请首发上市、新三板挂牌、发行公司债券和资产支持证券融资的,即报即审、审过即发,免征新三板企业挂牌初费。优先支持开展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保险+期货”等项目。土地政策方面,过渡期内为重点帮扶县每年每县安排建设用地计划指标600亩,专项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明确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调剂使用、规划审批、土地利用、耕地保护等政策延续实施并予以倾斜。人才支持方面,适当放宽人员招录条件,在待遇职称、“三支一扶”计划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围绕乡村特色产业,按照“一县一业”模式,选派科技特派团。
二是突出产业就业。产业帮扶方面,倾斜支持建设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园、认定龙头企业,优先支持品牌培育、冷链设施,对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实行费用减免。试行农技推广人员“县管乡用、下沉到村”新机制,推动完善产业技术顾问制度,倾斜支持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支持打造优质乡村旅游品牌,支持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名录建设。就业帮扶方面,对打造区域性劳务品牌予以倾斜支持。统筹用好公益岗位,按规定促进符合条件的弱劳力、半劳力等家庭就近就地解决就业。在开展职业技能帮扶中予以倾斜支持。逐步调整优化生态护林员政策,稳定生态护林员队伍。社会帮扶方面,结合东西部协作、中央单位定点帮扶政策调整优化,在帮扶资源安排上予以倾斜,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加大产业、劳务协作力度。
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对符合条件的建设项目予以优先规划布局,在推进能源资源开发、输电通道、交通运输、铁路机场等重大项目,以及中小型水库、电信普遍服务等农村基础设施项目上予以倾斜。加强已建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管护经费予以倾斜支持。公共服务方面,启动实施并倾斜支持“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以未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水平的县医院为重点,开展针对性帮扶。倾斜支持基层应急能力建设。优先推进“快递进村”和文艺下乡。支持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等项目。落实低保等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需要强调的是,除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东西部协作、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使用政策适用特定区域外,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政策,对西藏、新疆同样适用。
三、推动帮扶取得实效,关键要协同用力、狠抓落实
我们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胡春华副总理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工作体制,强化组织保障,加强协调指导,全面抓好落实。
一要转变思路观念。打赢脱贫攻坚战后,脱贫地区特别是重点帮扶县,要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上来。这既是中央的要求,也是现实的需要。要确保工作平稳过渡,实现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首要的是根据形势变化,转变思路观念。一是从解决“两不愁三保障”转向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这是目标任务的调整。通过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得到全面解决,为实现全面小康补齐了突出短板。接下来的目标是实现现代化。为达到这一目标,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是基础,推进农业、农村、农民的全面振兴是保障。也就是说,过渡期,对160个县的倾斜支持,重点是帮发展、促振兴。二是从突出到人到户转向推动区域发展。这是工作方式的转变。脱贫攻坚强调因人因户精准施策,乡村振兴的目的不仅是农民富,还要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关注的是一个村、一个镇、一个县的全域发展。重点帮扶县要强化区域统筹、系统发展的思维,规划产业、使用资金、落实政策,在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基础上,着力推动产业发展壮大、促进区域整体发展。三是从以政府投入为主转向政府市场有机结合。这是政策机制的转变。脱贫攻坚中,政府投入是绝对主力,不仅有各级财政的真金白银,还有国有企业、部门单位的倾力支持,绝大部分都是无偿的。推进乡村振兴,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政府投入必不可少,但继续要求无偿援助,是不可持续的。所以,支持重点帮扶县,政策倾斜是基础,财政投入是引导,市场的作用要更加突出。各地要积极探索有效机制,利用好国家政策倾斜,通过市场手段,引导社会资源和各方力量,持续支持重点帮扶县全面发展。
二要压紧压实责任。支持重点帮扶县,不仅要充分发挥帮的力量,更要压实各地干的责任,推动上下齐心,形成强大工作合力。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各级党委农办、农业农村部门、乡村振兴部门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职能,积极协调配合相关单位和部门,细化政策举措,制定实施方案,反馈落实情况,及时解决政策执行中存在的困难问题。二是强化省负总责。各省要借鉴脱贫攻坚经验,聚焦乡村全面振兴,建立健全上下贯通、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工作体系,为支持重点帮扶县强化组织保障。对工作推进情况,各省要建立台账,掌握进度,研究解决突出困难问题,督促推进政策全面落实。三是压实市县乡责任。有重点帮扶县特别是比较集中的市州,要和县里共同研究,指导各县拿出切合实际的工作方案,帮助县里争取更多资源。重点帮扶县要强化主体责任,认真组织研究,及时制定实施方案,明确乡镇和村级工作任务,细化具体要求,确保责任层层压实到乡到村。
三要吃透用好政策。国家层面和各省出台的一系列支持政策,内容涉及方方面面,还有一些政策比较专业,要用好用活,我们需要下一番功夫。一是梳理研究政策。各地要结合实际,把本地用得上的政策掌握全、梳理清、研究透,建立政策清单。各省要结合实际,参照国家的做法,出台省级的支持政策。在此基础上,要以省为单位,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县乡有关干部开展培训,帮助他们学习领会好支持政策。二是把政策变成项目。政策要落地,项目是最好的承接载体。要深入分析各县的短板弱项和独特优势,结合乡村需求,聚焦监测帮扶、产业就业、乡村建设、基层治理等方面,论证设计一批乡村振兴项目,进一步完善县级项目库建设。要充分考虑发展阶段、承受能力,排出优先顺序,统筹推进、稳步实施。三是做好沟通协调。各地要主动向有关部门汇报情况,请教政策,争取支持。也请相关部门加强业务指导,全面解读支持政策,跟踪了解落实情况。我们将采取适当方式,协调相关部门开展政策培训,帮助基层精准把握,防止执行走偏,推动政策发挥最大效益。
四要突出县级主体作用。160个县,既是被帮扶的对象,更是落实集中支持政策的主体。引导重点帮扶县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利用后发优势,尽快迎头赶上,尤为重要。一是充分授权。乡村振兴衔接补助资金直接到县,涉农资金可以继续整合使用,每县每年安排600亩建设用地指标,人员招录可以适当放宽条件等等,这些政策都给了县级自主权。在具体操作中,除了必要的监督,省市要充分放权,也要指导县级向乡村放权,确保县一级能够调配更多的资源,乡镇能够有更多的自主权。二是做好规划。5年过渡期,每个重点帮扶县干些什么、怎么干,哪些先干、哪些后干,目标是什么,资金怎么整合,产业怎么布局,项目怎么安排等等,不仅要有总体安排,每年还要有具体的实施方案,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对每个重点帮扶县的工作规划,建议省上进行技术指导,安排有关方面专家参与规划编制,提升规划的科学性、有效性。三是跟踪问效。政策落实怎么样,各部门要跟踪评估,及时指导各地调整完善实施方案,改进工作方式。省市两级要根据既定规划目标,定期调度工作,开展监测评估,强化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引导县委书记当好一线总指挥。
五要两手抓两不误。集中支持重点帮扶县,底线任务是防止返贫,重要目标是乡村振兴,主要手段是加快发展。巩固成果和乡村振兴两大任务,是辩证统一的,需要统筹抓好,一体推进。一方面,要把防止返贫作为重要基础。这一任务在重点帮扶县不仅重要,而且特别繁重。要抓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凡是有返贫风险的,都要及时掌握,精准帮扶;要强化易地搬迁后扶工作,聚焦大中型集中安置点,多渠道促进增收,强化社区治理,促进社会融入;要持续抓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有针对性开展技能培训,扶持办好就业帮扶车间,深入抓好劳务输出,稳步提升脱贫人口就业数量和质量。另一方面,要稳步有力推进乡村振兴。160个县基础较弱,推进乡村振兴难度更大,现实需要和群众期盼更为迫切。要立足实际,科学谋划,稳扎稳打,久久为功;要狠抓产业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产业体系,推动特色优势产业提档升级;要积极推进乡村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特别要抓好农村厕所革命,一体推进污水和垃圾整治;要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加快乡村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产业每年都有新发展,乡村面貌每年都有新变化,农民生活每年都有新提升。(国家乡村振兴局微信公众号)
【工作交流】
市残联驻村工作队七月份工作开展情况
一、工作情况
1、学习“七一”讲话,加强村党组织建设。驻村第一书记组织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成员,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坚持以“七一”讲话精神武装头脑,并将讲话作为今后抓党建工作的总指导,抓好村党组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员学习教育等各项制度的落实,巩固软弱涣散党组织整改成果,强化党支部规范化建设。
2、走访入户、摸清底数,分析研判残疾人家居无障碍改造。为了解重度残疾人家庭状况和生活情况,摸清底数,按时上报“十四五”残疾人家居无障碍改造任务统计表,7月5日至7月9日,市残联驻村工作队对多乐村在家的重度残疾人,进行了入户走访。与重度残疾人谈心交流,了解其生活情况和居住环境,同村两委一起逐组逐人研判是否符合残疾人家居无障碍改造的条件,对没有在家的重度残疾人,与村两委、村残疾人联络员和村民小组长共同研判分析,确保摸排不漏一人,经过五天的入户走访和分析研判,共确定31户重度残疾人家庭为上报对象。
3、多措并举、齐心协力,做好村民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为按时完成上级赋予的疫苗接种任务,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召开小组长工作队,安排部署疫苗接种工作,一是完成18岁以上人员疫苗接种工作。按照应接尽接、应打必打的原则和全员覆盖的要求,对于在外人员通过电话联系的方式核实疫苗接种情况,对于没有接种的人员督促其接种,对于在家的人员,上门入户核实疫苗接种情况,对于没有接种疫苗的群众,催促其接种,对于由于身体、个人原因不宜接种疫苗的,由本人提出申请,报卫生院核实,暂时不接种。二是做好15-17周岁和12-14周岁两个年龄段人员新冠疫苗接种的准备工作。按照上级7月底前,15岁以上人群接种第一剂基本完成,8月份开始,组织12岁以上人群接种第一剂疫苗,所有人群按照间隔21天及时接种第二剂疫苗的要求,做好需接种人群的排查摸底工作。
4、众人合力,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为落实宣威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推进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文件精神,7月26日至7月28日,市残联驻村工作队、村两委与村保洁员、护林员一道对多乐村人居环境,开展大清扫、大整治活动,以分小组分片区的方式,重点围绕农村生活垃圾清理、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和农村“厕所革命”等方面开展整治工作,大家齐上手,清洁路面、捡垃圾、清理水沟、清理小广告,到农户家宣传政策,指导督促农户整理好自家庭院,落实好包秩序、包绿化、包卫生的农户门前“三包”制度。通过活动的开展,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5、协助村委会做好农村耕地力补贴和粮种补贴的核实上报工作。7月22日至7月27日,在接到耕地力补贴和粮种补贴的核实上报任务后,驻村工作队与村委会组织召开村民小组长会,安排部署相关工作,为把工作做细做实,要求各小组长一定要逐户核实,按照不能遗漏一户、漏算一寸耕地的要求,严格落实核查工作。
6、协助村委会做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对象排查工作。按照上级有关驻村工作队和村委会每月对村内重点监测对象进行排查和摸底要求,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召开村民小组长会议,逐一研究各小组的重点监测对象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综合研判该户有没有返贫风险,并将会议研究结果及时上报。
7、协助村委会做好家庭安全风险评估上报工作。为落实上级有关要求,有效排查调处家庭矛盾纠纷,化解家庭安全风险,健全风险防控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命案的发生,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召开村民小组长会议,安排布置相关工作,由各小组以户为单位,以家庭成员为对象,逐户研究,根据家庭安全风险因素,对照20项风险评估标准,评估近1年内存在的相关风险指标,无20项风险指标之一的家庭确定为一般家庭,有20项风险指标中任意1项的确定为风险家庭,有20项风险指标中任意2项及以上的确定为高风险家庭,对排查出来的风险家庭、高风险家庭,按照“一户一策”的方法,明确责任单位、责任领导、责任人及不同级别的包保、化解、稳控工作措施,实行点对点、精准化管控,切实降低命案发生机率。
二、下月工作计划
一是继续以习主席“七一”讲话精神为指导,抓好村党组织建设工作。二是继续做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工作。三是做好12-14周岁、15-17周岁两个年龄段人群的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四是持续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五是持续抓好驻村工作队管理,做到吃住在村,工作在村。六是完成上级安排的各项工作和任务。(市残联)
【调查研究】
对宣威市落水镇瑞硐村残疾人现状的调研报告
一、调研开展情况
(一)瑞硐村残疾人基本情况。瑞硐村总人口3002人,其中残疾人184人,占全村总人口的6.13%。184名残疾人按性别统计,男性107人,占残疾人总数的58%,女性77人,占残疾人总数的42%。按年龄统计,16岁以下5人,占残疾人总数的3%;16—59岁就业年龄段95人,占残疾人总数的51%;59岁以上84人,占残疾人总数的46%。按残疾等级统计,其中一级33人,占残疾人总数的18%;二级57人,占残疾人总数的31%;三级30人,占残疾人总数的16%;四级64人,占残疾人总数的35%。按残疾类别统计,肢体残疾109人,占残疾人总数的59%;视力残疾31人,占残疾人总数的17%;精神残疾16人,占残疾人总数的9%;听力残疾11人,占残疾人总数的6%;智力残疾11人,占残疾人总数的6%;多重残疾4人,占残疾人总数的2%;言语残疾2人,占残疾人总数的1%。
(二)调研对象基本情况。调研组共入户调查58户、62名残疾人,占瑞硐村残疾人总数的33.7%。按性别统计,男性29人,占调查总数的47%,女性33人,占调查总数的53%。按年龄统计,16岁以下1人,占调查总数的1.6%;16—59岁就业年龄段28人,占调查总数的45.2%;59岁以上33人,占调查总数的53.2%。按残疾等级统计,其中一级13人,占调查总数的21%;二级23人,占调查总数的37%;三级10人,占调查总数的16%;四级16人,占调查总数的26%。按残疾类别统计,肢体残疾36人,占调查总数的58%;视力残疾11人,占调查总数的18%;听力残疾4人,占调查总数的6.5%;智力残疾4人,占调查总数的6.5%;精神残疾3人,占调查总数5%;言语残疾2人,占调查总数的3%;多重残疾2人,占调查总数的3%。
(三)调研总体情况。共实地入户走访了8个村民小组58户残疾人家庭,了解残疾人家庭的生产生活情况、享受帮扶情况和存在的困难需求情况,与村三委领导、村民小组长、残疾人联络员充分交流,掌握整体工作开展情况,收集意见建议。总体来看,宣威市落水镇瑞硐村残疾人各项工作推进顺利,将残疾人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对象加以重点关注和监测,将残疾人家庭“两不愁、三保障”作为瑞硐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环节,落实残疾人各项扶持政策精准有力,开展残疾人帮扶工作规范有序,残疾人家庭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四)残疾人享受帮扶政策情况。根据调研,瑞硐村残疾人在享受低保、两项补贴、养老保险、危房改造等帮扶政策方面实现“应补尽补”、“应扶尽扶”,部分残疾人家庭享受了康复服务、无障碍改造、就业培训等项目扶持,残疾人家庭基本生活、安全饮水有保障,教育、医疗、住房状况明显改善。
(五)残疾人需求情况。根据调研,瑞硐村残疾人的需求主要集中在辅助器具适配方面,其次是家庭无障碍改造,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存在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扶持的需求,个别智力残疾儿童需要到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并接受康复训练等服务。
二、好的经验和做法
(一)精准掌握残疾人底数,确保扶持措施取得实效。瑞硐村残疾人联络员定期摸排残疾人家庭基本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针对残疾人家庭的不同需求和困难,制定帮扶计划,做到数据精准、措施有力、帮扶有效。
(二)贫困残疾人兜底保障政策落实到位。瑞硐村严格落实贫困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政策,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优先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对突遇严重困难的残疾人家庭,及时申报临时救助,保障残疾人家庭基本生活。
(三)积极争取多方支持,合力推进残疾人工作。瑞硐村及时向镇党委、政府汇报残疾人情况,积极争取残联、民政、卫健、住建、扶贫等各部门和社会爱心组织的项目和资金,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各部门的项目中统一安排,同步实施。
三、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和建议
(一)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1.瑞硐村的残疾人中,肢体残疾人占比接近60%,究其原因,后天致残的残疾人中大部分因没有及时得到康复救治或者救治的手段不到位留下残疾。基层医疗机构中没有配备专门的康复医师和康复设施,辅助器具的适配率也较低,残疾人仅能解决普通疾病的治疗,无法满足他们的康复需求。
2.智力残疾儿童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但普通学校教师缺乏必要的康复知识和残疾儿童心理知识培训,对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仅停留在教授文化知识的层面,不利于残疾学生身体功能的康复和适应社会各种能力的培养,也缺乏对残疾学生和健全学生融合的引导和辅助,无法满足残疾学生的特殊需求。
3.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的覆盖面与残疾人家庭的需求仍存在较大差距。
4.个别残疾人仍存在自身发展动力和信心不足的问题,残疾人参加就业培训的信息宣传不够,残疾人缺乏融入社会、就业增收的能力和勇气。
5.农村精神残疾人缺乏专业的康复服务,仅能享受免费服药和住院治疗的优惠政策,对农村精神残疾人病情的监测随访频率较低。
6.部分残疾人或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功能减退造成新的残疾,但对申办残疾人证的积极性不高,加之办证需要到市区定点医疗机构鉴定,出行不便,针对这部分人群应采取特殊帮扶政策。
7.宣威市残疾人联络员每月200元,由于是财政直管县,曲靖市残联补贴的每月100元无法享受,比曲靖市其他县市区低100元。
(二)几点建议
1.持续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加强社区康复,配备社区康复协调员;全面推进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纳入签约服务范围,加强乡村残疾人健康状况和康复需求评估调查;将基层康复机构设置、村(社区)康复设施配备纳入“十四五”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建议在村活动中心或村综合服务设施内普遍设置残疾人康复活动场地,配备康复设施;将康复业务培训纳入全科医师培训计划,加强引导,鼓励有关社会力量援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科室及村康复站(室)。对残疾人及其亲属普及基本康复知识,推广受益面广、简便易行、经济适用的康复技术,逐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
2.全力推进融合教育,根据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智力、身体等情况由专业机构进行评估并提出就学建议,确保残疾儿童少年都能享有合适的教育,应该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安排进入普通学校就学,应该进入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协调安排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学习,不适合进入学校就学的孩子要安排专业教师送教上门。同时要加强教师的业务能力培训,开展必要的康复知识和康复技能培训,让残疾儿童少年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时还要注重他们的康复训练及服务。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学生应更加注重社会适应性教育、生存技能培训和心理疏导,为今后进入社会做好准备。
3.继续组织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针对残疾人需求制定精准的改造方案,为残疾人生活提供便利。
4.针对残疾人的个体差异,根据残疾类别和残疾程度有针对性的开展技能培训和心理疏导,鼓励残疾人积极参加,提升适应社会的能力,帮助他们融入社会。
5.要重视精神残疾人的康复服务和救助,对农村医疗机构加强精神卫生业务指导和培训,及时监测、干预精神残疾人病情,加强对精神残疾人规律服药重要性的宣传,督促监护人履行义务。
6.针对出行不便的残疾人或老年人,可逐步实现由残联、卫健、医疗机构等相关部门组成工作组,上门提供办理残疾人证的鉴定等服务。
7.针对财政直管县的特殊性,积极协调省财政提高残疾人联络员待遇,稳定发挥其服务残疾人的作用。
8.进一步加大残疾人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激励引导残疾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增强残疾人发展的内生动力,坚定他们用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信心。(袁之瑾 高勇光 李 然 周俊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