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彩云”起名,寄托着人们对祥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师宗县彩云镇197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8165人,就梦寐以求着“七彩祥云”般的幸福生活。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彩云镇党委带领下,通过8年脱贫攻坚的接续奋斗,彩云镇8165人全部脱贫迈进小康生活,把梦想变成了现实。彩云镇党委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被表彰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吃透贫情 号准贫脉
贫困群众有多少?贫困程度有多深?彩云镇通过农户申请—贫情分析—实地调查—信息复核—公开评议—村“两委”拟定—村民表决—镇级审定—县公告的流程,精准识别出建档立卡贫困户。采取红卡(未脱贫户)、蓝卡(已脱贫户)“两卡”管理办法,在建档立卡户的房屋门头上安装信息“门牌卡”,让贫困户清楚地知道挂联干部的姓名、工作单位、联系电话,自家的脱贫时间等。同时,把贫困户脱贫明白卡、精准扶贫帮扶卡“两卡合一”制作成一卡,让帮扶干部一卡在手,贫困对象情况全部掌握。
通过多次调研分析,镇党委找出了致贫的主要原因: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业产业化程度低。
产业扶贫 精准发力
致贫的主要原因找到了,全镇干部职工大力帮扶贫困户发展产业,由“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使每户贫困户有一个增收项目,实现“真脱贫”。
巩固提升传统烤烟支柱产业,1366户贫困户户均收入2.25万元;扩大足法辣椒种植规模,成立合作社,带动全镇农户种植足法辣椒7000亩,600多户贫困户户均增收2500元。
引进宏泰兴公司种植有机蔬菜3000亩,引进联想佳沃集团种植蓝莓1100亩,引进嘉恒公司种植美国黑桃300亩。在这些基地,干部学到了农业企业的运作和管理经验,群众学到了技术。随后彩云镇成立了师宗县南彩产业扶贫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采取“基地+公司+党总支+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以村委会为单位成立合作社,有劳动能力但无稳定收入的833户贫困户以土地入股加入合作社,种植美国黑桃2088亩,贫困户从合作社领取土地流转金和劳务费,每户每年增收3400元至9600元不等。同时在红土、石洞两个村扶持种植浅水藕500亩。
引进温氏集团发展一体化生猪养殖,流转土地600余亩,建成年出栏生猪25万头的养殖基地,带动5个规模化养殖小区建设,年出栏生猪5万头。
保障到位 “智”“志”同扶
紧盯住房、医疗、教育三保障,让居者有其屋、病者有所医、孩子有学上。全镇危房改造3608户。采取“政府垫缴+贫困户自缴+挂包帮单位垫缴+挂联干部代缴”的方式,使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参加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贫困群众小病不出村、不出镇,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1889名贫困学生享受从学前教育到大学的费用减、免、扶、补政策,全镇没有因贫困而辍学的学生。
提高劳动者素质,开展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19期,培训2072人,转移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使贫困户户均有1人外出务工。
实施政府贴息的金融扶贫,发放农村住房安全保障工程、危房改造、产业扶贫、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等各项贷款,为贫困群众注入“资金血液”。
开发生态护林员、乡村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安排贫困人员就业,把592户1373名重度残疾、重病患者、孤寡老人、孤儿、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的弱势群体纳入社会兜底保障,享受最低生活补助。
整合各部门资金2.46亿元,认真对照村出列“十条”标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统筹推进8个行政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问题,改善人居环境,贫困群众实现了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的愿望,增强了发展后劲。
投资380万元,新建和修缮村级活动场所26个,开展“自强、诚信、感恩”“跟党走、听党话、感党恩”及脱贫攻坚政策宣讲会186场次,搭起了干部群众“连心桥”。
2018年,彩云镇在师宗县脱贫摘帽村(社)考核中评为“好”等级、年度综合考核为全县第一。
曲靖日报记者 张锦文 通讯员 曹永斌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