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之后,如何发展产业来帮助群众稳定增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省两会期间,“农业产业转型之路”成为代表们热议的重要内容。
一起来看看
代表们怎么说
“我能找到大山里每一棵优良品种植株的位置。”打开熊竹兰代表的手机相册,浓郁的绿色气息满满地呈现在眼前,花椒、核桃、刚嫁接完的树苗……翻看着这些照片,熊竹兰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这些都是她的骄傲。 熊竹兰所在的丽江市永胜县,70%以上的群众居住在山区、林区,很多地方山大、坡陡,群众贫困程度深。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发展生态经济双赢的特色优势林果产业,是实现持续脱贫的重要途径。作为永胜县林业技术推广站站长、高级工程师,熊竹兰坚守林草科技战线30年,与同事们走遍永胜县的每座大山,在当地特色林产业建设及林农脱贫致富中洒下了辛勤的汗水。 为了给林果产业高效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多年来,熊竹兰带领技术团队持续开展以核桃、花椒、石榴为主的特色优势林果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工作。通过常年组织林业技术下乡和科普知识宣传,建立技术示范基地,熊竹兰与团队培养了一大批与群众“心贴心”的乡村林技人员和“土专家”,让新品种、新技术不断传播,激发了林农崇尚科技、运用科技致富的信心和能力,为永胜县在2020年实现脱贫摘帽贡献了一分力量。 “希望能通过政策支持等各种途径,推动我们永胜县的林产业持续稳定增收,让林农收入稳定增加。”熊竹兰表示,她和同事们都十分关注当地脱贫攻坚之后推动产业提质增效问题。希望能通过努力,把林业栽培技术传授给更多的群众,让更多群众走上科技促农增收之路。
“我是一位农民代表,我要做的就是替群众发声,为村民代言。”见到毕志英代表时,她这样介绍自己。她说,只有认真履行职责,用心为百姓服务,才能不负代表使命。 毕志英所在的昆明市石林县圭山镇,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集民族、贫困、山区于一体。多年来,受制于工程性缺水等原因,群众生产生活和农村经济发展受到极大制约。 当选省人大代表后,毕志英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多次关注和建言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问题。此次参会她再次提出建议,希望省政府持续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特别是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力度,确保贫困山区不会再因为缺水而生出“贫困病”。 履职以来,毕志英一共提过30多条建议,都是关于水、路、网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和矿区生态修复等群众十分关切的问题。“每年两会召开前夕,都会有不少群众找到我,希望我能帮他们传达愿望,反映诉求,对此我感到很自豪。”毕志英说,群众的认可就是对自己辛勤付出最大的鼓励。 自2013年当选人大代表以来,毕志英始终把为民服务当作第一职责,心里总惦记着怎样帮助群众增收致富。为此,率先试点苹果规模化种植,带头走农业产业转型之路。在她的积极带动和多方呼吁下,省里对当地发展苹果产业给予了大力支持,圭山苹果现在已经发展到7000多亩,迈出了农业产业现代化的有力步伐。而如何让该产业持续发展壮大,帮助群众实现持续稳定增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也是她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云南日报记者:茶志福
云南网记者:彭锡 张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