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曲靖市委编办一级主任科员董正平被选派到会泽县驾车乡芹菜村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兼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期间,他带着对群众的满腔赤诚,立足岗位,主动作为,以“陀螺”永不停歇的精神投身脱贫攻坚伟大事业,通过办实事促和谐、抓党建促脱贫,用真情打动群众,用发展造福百姓。在他的带领下,全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提升,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基本解决,人居环境大幅改善,村民生活质量持续向好。
勤走访、深调研,为攻坚“把脉问诊”
2019年3月,刚刚到任的董正平心中充满了忐忑,这份忐忑来源于对脱贫攻坚事业的敬仰,来源于作为工作队长身上沉甸甸的责任,更来源于到底该如何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未知与迷茫。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必须要知己知彼,才能有百战百胜的可能,董正平对此深信不疑。
何为知己知彼?“如果一个扶贫干部连国家的扶贫政策有哪些都搞不懂,连贫困户的基本情况是什么都不清楚还怎么去扶贫?又如何能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知己就是要懂政策,知道自己有什么武器可以用。知彼就是要清楚贫困情况,知道自己要消灭哪些敌人。只有知己知彼才能清楚地知道这场仗要打哪,怎样打才能打赢!”董正平第一次召集工作队员开会时说道。
从驻村的第一天起,董正平就把学习扶贫政策、了解贫情、熟悉情况、摸清家底作为开展工作的第一步。为了快速进入工作状态,他白天带领队员走村入户、晚上组织开展扶贫政策学习和贫困户家庭情况分析。
工作队三人,包里背着就业扶贫政策宣传册,臂弯里夹着“明白卡”一户一户地走,一家一家地问,一边宣传政策,一边“摸底调查”。身影遍布芹菜村委会12个村小组的各个角落,有时是贫困户的饭桌旁,有时是村中闲聊的老年人堆里,有时是老乡挖洋芋的田埂上。在与村民拉家常、话里短的过程中,董正平不仅听到了很多的真话、实话,也听到了许多的气话、恼话。好的坏的,他都一一记录了下来,并视为“珍宝”。
三个月下来,董正平走坏了两双运动鞋、一双皮鞋,皮肤也从刚开始的白皙,变得红肿、蜕皮,最后变得黝黑发亮。也正是这种“陀螺”般的坚韧意志,让董正平对芹菜村村情民意了如指掌,也有了脱贫攻坚知己知彼的底气和百战百胜的勇气。在遍访完芹菜村152户贫困户后,董正平记下了满满一本入户情况,更新了“户户清”台账中的错误信息,对12个村小组的地理位置、人口情况、住房保障、产业发展等基本情况做到了心中有数。几个月的深入走访、调研,使董正平深刻认识到,住房安全问题、人畜饮水问题、硬件设施建设等才是芹菜村老百姓最为关心的问题,而基层组织建设便是脱贫攻坚的“牛鼻子”。
做好了“把脉问诊”的工作,董正平理清自己作为第一书记的工作思路,即紧紧围绕芹菜村产业发展这一中心,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核心问题,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有效实施结对帮扶计划,帮助贫困户脱贫。
修道路、重民生,助建美丽宜居乡村
2003年,曲靖市会泽县驾车乡芹菜村借助国家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43户遭受水灾的村民由大牛金节整体搬迁至上海子,取名“新农村”。新农村的村内道路整齐划一,房子建得十分“洋气”,是远近闻名的幸福村。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到雨季,新农村内原来的泥巴路变得坑坑洼洼,村民只能挽起裤管、跋泥涉水进出村子。到了夜晚,两眼摸黑,村民只能闭门不出,苦不堪言。
董正平在入户时了解到新农村昔盛今衰的情况,痛下决心要改变这一现状。他多次向单位汇报情况,曲靖市委编办积极同各行业部门沟通、协调,争取到各类资金245万元,其中由曲靖市搬迁安置办公室下达的200万项目资金直接用于全村亮化工程和新农村、小海村的道路硬化。
2020年1月,芹菜村基础设施建设正式开工。驻村工作队、村委干部坚守一线,排除万难,狠抓施工进度,历时2个月在全村12个村小组安装太阳能路灯100盏,一举解决了芹菜村几十年来无路灯的问题。同时,完成了新农村、小海村两个村小组的道路硬化,并配套建设了200余米排水沟等配套设施,极大改善了两个村小组百余户群众的出行问题。
“以前一到雨天门都出不去,现在好了,家家门口都是水泥路,娃娃上学也方便了,都是党的政策好啊!”新农村的贫困户廖六说。新农村新建村内道路平均宽5米,总长834米,排水沟200余米,彻底改变了村民以往“晴天吃黄灰,雨天拌泥巴”的尴尬境地。
“我会牢记市委编办‘甘当守夜人,照亮脱贫路’的奉献精神、坚守精神、奋斗精神,全心全意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全力以赴决战脱贫攻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董正平在道路竣工验收时说。
从2019年3月驻村至今,董正平积极协调扶贫资金348万元,硬化道路5100米,修建公共水池3 个,光伏提水工程1个,解决935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积极推动农危改149户,为615人解决了住房安全问题。
忙“输血”、促“造血”,夯实产业鼓腰包
脱贫致富解决就业是关键。对外劳务输出,对内发展产业带动就业,董正平的“造血式”扶贫让芹菜村老百姓腰包鼓了起来。
一年多来,董正平积极与青壮贫困劳动力对接,建立“芹菜村外出务工政策宣传群”,通过微信群发布外出务工岗位信息及补助政策,并通过微信群接受95份外出务工证明,极大地方便了芹菜村在外务工群众申请务工补助。截止今年10月,芹菜村转移就业962人,其中贫困劳动力217人,县外95人,95人申请到外出务工奖补政策。县外务工群众月均工资达3000元以上。
芹菜村位于会泽县五大梁子之一的驾车梁子之上,是一个高寒冷凉的贫困村,平均海拔2520米,最高海拔可达3000米,年平均气温10.2℃。这样的自然条件原本是种植的大忌,然而却非常适合夏季草莓的种植,加之芹菜村土地平整开阔,土壤层肥厚,具备规模化种植得天独厚的优势。董正平结合芹菜村实际,因地制宜推广发展草莓种植产业。截至目前,芹菜村50亩以上的土地流转规模达1400亩,先后形成了4家专业合作社和22家个体种植大户,带动贫困户就地务工79户,吸纳贫困户劳动力172人。作为芹菜村的新兴产业,夏季草莓种植已经形成了“产—研—销”一体的基本格局,并通过土地流转、吸纳就业、年底分红的方式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董正平时刻谨记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以时不待我只争朝夕的“陀螺”精神,带领芹菜村广大党员群众,共同奋斗在脱贫致富奔小康、实现美丽乡村梦的广阔大道上。
云南扶贫热线记者:翟芯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