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正文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 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 发布日期:2020-09-16
  • 来源:曲靖乡村振兴网
  • 阅读量:478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

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有效衔接的实践探索

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努力推进组织、产业、文化、人才、治理等方面的衔接发展

    (谭  鑫  赵健杉  赵应华)


    今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理清工作思路,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此前的1月19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云南考察期间,在已实现脱贫的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了解脱贫攻坚情况,在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了解乡村振兴和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情况时,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乡亲们脱贫只是迈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让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我们最近在曲靖市马龙区马鸣乡新楼房村的调研中了解到,曲靖市马龙区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已经迈开了大胆探索,积极实践的步伐,努力推进组织、产业、文化、人才、治理等方面的衔接发展。


    加强组织衔接


    基层党组织的衔接。曲靖市马龙区马鸣乡新楼房村坚持把支部建在产业上,把村级党组织书记、村干部通过法定程序推选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加强组织衔接。一是充分认识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是党的初心使命赋予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重任,积极推进把支部建在产业上、建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上。二是推行乡党委书记负全责、乡党委副书记兼任村扶贫投资开发公司执行董事组织领导机制,将责任落实情况纳入每年区委开展的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工作,发挥好“一线总指挥”作用。


    经济组织的衔接。2019年7月1日,新楼房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成立,公司设董事会、监事会、股东代表大会,下设烤烟、玉米制种、蔬菜3个合作社、30个生产组,目前有员工298名。总经理由村党总支书记兼任。通过划分选区,每10至15户选举1名股东代表,股东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经理层、合作社社长、生产组组长,加强经济组织的衔接。


    构建体制机制衔接


    构建“以强带弱”共同发展的帮扶机制。各合作社、生产组按照“以强带弱”的方式进行员工编组,优先保障贫困户劳动力用工,老、中、青合理搭配,管理、技术、劳力科学组合,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提高劳动生产率,确保脱贫质量。


    构建“利益联结”的制度约束机制。为避免“吃大锅饭”现象,新楼房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制定绩效奖励办法,对超额完成任务的,按超出产值2∶8的比例对合作社社长、生产组组长和一般员工分别进行奖励,充分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制定积分制管理办法,每月每个员工确定1000分基础积分,对员工的生产表现、任务完成、遵规守纪等情况实行奖惩,月底按照每分3元的标准考核兑现。制定考勤制度,实行统一上下班,以规范的作息时间和严格的制度约束少数懒惰的员工,逐步培养其勤劳奋斗的精神。


    构建“人人共享”共同富裕的分配机制。年底,新楼房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对净利润按5∶3∶1∶1的比例分配,即:50%用于分红,30%用于再生产投资,10%作为风险基金,10%作为集体收入。每年农户的收入由劳务工资每月3000元(逐月兑现1000元,剩余2000元绩效按季度、年度兑现)+奖励工资+土地最低分红保障金(每年每亩800元)+公司分红四部分构成。既体现激励多劳多得,又共享发展成果。


    强化文化衔接


    强化对员工的教育管理。定期对员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法治宣传教育和公司文化教育,增强政治素养,强化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把公司的发展当做自家的发展,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员工开展生产技能培训,提升技术水平。


    搭建文艺平台,增强员工凝聚力。在“共同的音乐、共同的行动”时间管理方式基础上,鼓励员工发挥文艺特长,通过编排中场休息健身操、组织文艺晚会等形式,激发群众活力。持续发挥好公司员工制管理优势,落实好网格化管理要求,完善为民服务事项,及时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不断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优良家风、文明乡风。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群众性创建活动,鼓励修订和完善村规民约,培育乡风文明新风尚。


    创新产业衔接


    加快农业生产机械化和现代科技运用。新楼房村坚持土地经营权入股自愿、退股自由的原则,采取“讲清政策算清账、量准面积确好权、统一标准入实股”的工作方法,全村委会302户群众中300户积极自愿参与土地经营权入股,集中土地5067亩。土地实行集中管理,彻底打破了“村界、组界、户界”的限定,建设高标准农田3600亩,修建了机耕道路、灌溉沟渠、喷灌滴灌管网,统一机械化耕种,开展土壤测土配方施肥,推广水肥一体化,建立数字化监测系统,对地力、墒情进行监测分析管理,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科技化水平,提高产出能力。


    提高了复种指数、作物产量和农产品品质。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由过去品种单一的传统种植转变为多样化的高效经作,由过去每年1至2茬变为现在的2至3茬,亩产值较2019年增加1200-1500元;采用种植绿肥、秸秆还田、休耕轮歇、增施有机肥、水肥一体化等措施,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土壤污染;实行标准化生产,规范操作流程,推广绿色综合防控技术,实行产品全程追溯,建立健全生产档案信息,确保产品品质。


    资源变资金激活“沉睡的资本”。集中的土地资源增强了公司整体实力和融资能力,有效破解以往分散在各家各户的土地融资难问题,盘活了有利于新楼房村发展的各种资本。


    注重人才衔接


    立足本土育才。围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相关要求,定时定点对村里党员干部、公司职工开展培训。重点放在促进农村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致富能力的实用技术上。将有生产技术、经营头脑、集体意识的人,或者群众支持度高、信得过的人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推选为合作社社长、生产组组长,着力培育发展“领头雁”,构建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本土人才队伍。


    奖励激励招才。制定出台乡村振兴人才引育计划和激励政策,加大投入力度,畅通管理、技术、智力的下乡通道,吸引大学生返乡创业、科技工作者等投身“三农”工作。


    校企合作引才。深化与曲靖师范学院、曲靖市农业学校等高等院校、科技企业的合作,积极开展农业科技攻关项目,组建一支科技服务创新团队,全方位打造创新创业基地,不断吸引优秀创业团队入驻创业。


    加强乡村治理的衔接


    推行网格化管理。新楼房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坚持集体经营、共同发展,把全村委会的4个村民小组集合起来,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以生产组为单元进行网格化管理,增加了管理层次,降低了管理幅度,提高了基层服务的精细化和人员管理的精准度。


    有效解决农村留守群体问题。通过搭建公司平台,大量外出务工人员选择到“自己的公司”上班,实现“家门口就业”,人才聚集到家门口就业,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有效解决了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突出问题。


    激发群众共治意识。村企一体把村庄环境、群众事务同公司业务连在一起,村内公共事务得到有效管理,在员工的自觉行动和带头示范下,广大群众的主人翁意识、集体意识显著增强,互帮互助、共建共享共治的良好氛围日益浓厚,促进了乡风文明,提升了治理效能。


    (作者1单位:云南省委党校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作者2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作者3单位:曲靖市委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