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凡出发,从实际出发,心中装着党,装着群众,在脱贫攻坚中真正融入基层,融入群众,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事。他就是会泽县公安局驻纸厂乡鄢家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张小平。
2016年3月,张小平被组织选派到纸厂乡鄢家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曾在基层工作过7年,现又驻村4 年,11年的基层工作使他与群众打成一片,与群众鱼水情深。
融入群众解民忧
张小平驻村期间,只要村上没事,他就联系小组长下组去走访贫困户。四年来,他跑遍了全村13个村民小组,整个村贫户家的人口、收入、产业、房屋、保险、子女上学就业等情况他都能一一道来。
有一次,张小平来到贫困户邓永跃家中,得知他的二女儿邓健玲因病致残,行动不便。虽然自家住处就在公路旁,可由于从家门口到公路上是近3米高的石砍,健玲每次想出去看看都得靠人背到路边才能活动。张小平了解到这一情况就公安局领导汇报,并争取到2000元资金,帮助邓永跃把门前进场道路硬化出宽2.5米的水泥路来。现在邓健玲不用家人背,搀扶着就可以走到大路上。
张小平驻村之前干的是公安工作,驻村后主动参与群众的纠纷调解,成了鄢家村的无待遇调解员。每当有群众来反映事情,张小平都会听,都会思考如何解决,有的讲清政策,有的直接去到村民家中进行调解。在张小平的努力工作下,鄢家村四年来刑事案件发生率为零。
“我们村是一个大村,矛盾纠纷相当突出,从他们(张小平)来了以后,跟我们化解了大量纠纷,尤其是在脱贫攻坚中反映出来的矛盾得到了化解。使我们村在下一步的工作开展中得到了坚实的保障。”鄢家村总支书记邓明高说。
融入基层谋增收
在鄢家村,为更好的开展党建工作,张小平把党组织关系转移到鄢家村党支部,带领村干部认真开展“两学一做”、“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主动交流发言,探索思考脱贫攻坚中党员干部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鄢家村多数群众生活在山腰边坡地带,土地面积少,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带动下,人均耕地不足0.8亩的土地已经全部种上核桃树,且已基本挂果,群众在核桃产业上有了一定的收入。但随着核桃树龄的增长,减产、缺乏管理成为制约核桃产业发展的瓶颈。张小平看到这一现状,与村三委商量,决定发动群众通过修枝剪型、病虫害防治、土地增肥等措施进行提质增效。此想法得到县林业部门和农业部门的支持,县林业、农业专家先后多次来到鄢家村开展核桃树修枝剪型及病虫害防治培训,当地核桃种植大户及村民代表共计300余人次参与培训。不仅如此,每当下到小组开群众会、小组会,张小平都积极向群众宣传核桃产业管理的知识。“产业是靠管理才能发展起来的”,“看到头年核桃树结果量少了,就该给土地增肥了”。这是他经常向群众说的话。当地群众听了他的讲解后对核桃树管理的观念有了改变,不少群众从“舍不得修剪”变为“主动修剪”。这些年来,鄢家村的核桃由于气候和管理的原因成为全乡品质最好的核桃,更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产业之一。
“通过这几年我们驻村工作队和村三委的共同努力,各方面的工作都得到了提高。下一步,我们驻村工作队还要继续沉下身子,把事做细做实,对得起上级,对得起当地的人民群众,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张小平用朴实的语言说道。
融入事业谋脱贫
近年来,鄢家村的主干路已铺设成柏油路,通小组道路也已经全部硬化,群众家中建起了新房,村委会活动场所、村完小都全部新建,可村内亮化工程还有待提高。村委会旁有一个低洼处,张小平向上级部门争取到10万元资金对其进行硬化后,建成一个活动小广场,配套了体育锻炼设施。现在那里的粪水和垃圾都解决了,反而成为大家闲余锻炼的好地方。张小平还和村三委一起制定了环境卫生“门前三包”制度,到各村小组开群众会宣传,并争取到300吨水泥免费发放给群众用于入户道路、门前院坝的硬化,群众的人居环境进一步得到提升。
鄢家村人多地少,产业成熟,闲置劳动力多,张小平看到这一现象,马上联系劳动部门,争取转移就业岗位名额。每年鄢家村都有30余名农村青年靠劳动部门输送到沿海发达城市就业。张小平还积极宣传发展群众通过投亲靠友等方式大胆去闯去干,他说“等没有出路,干才有希望”每当鄢家村有项目建设,需要用工时,张小平都主动与施工企业联系,主动帮助一些困难群众在工地上就近打工赚取工钱。现在鄢家村的农村青状年基本都在外出打工就业,每年每人打工收入平均在3万元左右。在家的老弱妇孺只要家里有人外出打工成功,通过转移支付也能实现脱贫。
“今年是他驻村的第四年,四年来,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群众排忧解难,尤其是在脱贫攻坚中,他作为一名驻村队员,积极为群众化解各种矛盾纠纷,他的心中装着老百姓。为了群众,他在平凡的岗位中干着不平凡的事业,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纸厂乡党委组织委员、驻村大队长刘云飞说。
通讯员 张朝选 刘艳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