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正文
【驻村先进典型】李泽平:用青春唱响扶贫之歌
  • 发布日期:2019-12-11
  • 来源:曲靖乡村振兴网
  • 阅读量:547

用青春唱响扶贫之歌

——记月望乡深沟村第一书记李泽平

 IMG_9781_看图王(1)_看图王.jpg

六年青春,燃烧最美年华,向着初心,努力前行,做一名全力推动民生问题改善的践行者,一次次诠释着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多岗锻炼  坚持初心使命

从一名特岗教师到一名驻村扶贫干部,一次次冲在基层扶贫一线,不断用青春谱写初心之行。

2013年,作为刚从学校毕业的一名90后,他积极响应国家支援农村教育的号召,毅然选择到文山州一所偏远的农村小学支教,把四年青春和热血洒在了祖国的边疆,为教育扶贫献上一份平凡的贡献!

2017年,刚考到了马龙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的他,在全国上下吹响了脱贫攻坚集结号,脱贫攻坚战役全面进入攻坚时。他以从小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在农村工作过、熟悉农村生活为由,主动向单位提出驻村扶贫申请,来到马龙月望乡深沟村担任驻村扶贫第一书记,继续扎根基层两年,为扶贫事业贡献力量,为自己的初心勇敢担当。

深入群众  找准扶贫方向

他是苗族小朋友心中的“小李老师”!村民口中的“小李书记”!

QQ图片20191114152546.jpg

每当入户看见苗族小朋友在做作业,特别是学汉语拼音比较难的时候,他总会情不自禁的给孩子们辅导功课,并教他们说普通话。日子久了,孩子们都特别喜欢他来自己家里,就这样他成为了苗族小朋友心中的“小李老师”!苗族家长看到这样的情形,也会经常找他拉家常、讲困难,他总是真诚的倾听,耐心的解释、认真的做好笔记,随即想方设法帮他们解决困难。看见残疾群众的轮椅坏了,他便主动找到残联部门协调轮椅送到残疾人手中。有时遇到留守老人家中电线、电灯坏了、没米吃了,他二话不说就立马帮助他们修电线、装灯泡,到民政协调大米送到老人手中。通过这些小事渐渐和村民拉进了距离,大家看他年轻做事又认真,都热情的叫他“小李书记”。

三个月的时间,他踏遍了村里每个角落,把村内基本情况摸了个遍,这里的贫困程度深深的震撼了他。作为一个苗族村委会,全村共有农业人口642户2466人,却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97户768人,贫困发生率高达30.3%。并且村内大多道路是泥泞不堪的泥土路、很多贫困群众依然住着危房、三个村小组季节性缺水严重、农户们没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是一个典型的深度贫困村,但是这些现实情况并没有吓退他推动民生改善的信念,毅然下定决心找准目标、拔出穷根。

“年轻人么!使不完的汗水,打不干的井水!”当别人问他累不累的时候,他总是这样说。用青春挥洒汗水,白天加强学习各项扶贫政策,晚上和工作队的战友们拉着村干部去走村串户。夜以继日的深入了解村情民意后,他和工作队员以及村三委班子定出强化基础建设、提升人居环境、抓实就业扶贫、推动特色产业“四措并举”共推进的工作目标。

凝心聚力 抓好基础建设

刚来的时候,村里还没有路灯,夜里去较为偏远的几个村小组,要步行10多公里的泥土路,只能借着微明的月光或是手电筒摸索着来回。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他和村两委干部凝心聚力,充分发挥跑、要、干精神,积极召集村里能人、在外工作人士召开座谈会、协调企业捐资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助力脱贫。将村内7公里多泥泞不堪的泥土路硬化成水泥路、装上新路灯,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用了两个月的时间为3个用水困难的村小组重新铺设饮水管道,保障了747名群众喝上了干净清洁的自来水。

IMG_9750_看图王_看图王.jpg

2019年初,在他的带领下,轿子山村小组12户苗族群众搬至新居,这意味着全村贫困群众123间危房全面清零,让所有贫困群众住上了安全稳固的住房。

强化治理 提升人居环境

以前,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群众生活习惯不好、村内外脏乱差现象特别严重,为了提升群众生活质量,他与村三委从改变苗族群众的生活环境习惯入手,以环境卫生大整治、大清理、大扫除为主要内容,结合脱贫攻坚 “五净四有一规范”发动扶贫工作队、帮扶干部调动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积极性,群众义务投工投劳2000个,出动干部群众清理村庄垃圾1000余吨,河道3000余米,村内外道路20000余米。并组织帮扶干帮助贫困群众从整理杂物、定期换洗床单等细节入手,逐渐养成爱卫生、讲卫生的良好习惯。此外,还与村三委多方征求意见、总结提炼、群众讨论和修改完善后,将殡葬改革、森林马龙、人居环境提升、扫黑除恶、计划生育等以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写进村规民约并认真进行修订,同时聘请村庄保洁员12 名,实现9个村民小组人员、机制全覆盖;投资10万元,发动群众投工投劳500个,栽种翠柏 500棵,杨梅树 500棵,苹果树500棵,鲜花100株,绿化乡村道路5千米,绿化村庄3个;建成卫生养殖小区1个。这一系列的举措,让青山环抱的深沟村愈发的美丽,现在村里空气清新,道路干净整洁,出行便利。一棵棵农林果树环绕房前屋后,村内草木葱茏,风景优美。

多管齐下  稳抓就业扶贫

农村群众由于主客观的因素,即使再好的政策他们接受起来与理想还是有一点距离。所以,在与群众交流中工作方式、语言表达、耐心细致就显得极为重要。轿子山村原本有10多个年轻人不愿外出务工,为了鼓励他们外出务工,他先是和这些年轻人互加微信交朋友,不断的给他们推送一些用工信息,耐心的给他们做思想工作,并组织村内亲戚、朋友鼓励他们外出务工。在他的努力下,这些年轻人均已外出务工,现在外出务工人员每月工资平均都在3000以上。此外,他还积极协调劳保部门开展民族手工刺绣培训73人次,帮助因不能出远门,要照顾老人孩子的剩余劳动力提供就近务工的条件。现在,村内已经有很多人加入到民族手工刺绣的行业中来,为贫困妇女探索出一条增收致富路,大力发展消费扶贫,带动更多人脱贫致富。

结合优势  推动特色产业

深沟虽然贫穷,但是当地民风淳朴,苗族同胞们依然完整的保留着说苗语、吹芦笙、踩花山等民族习俗,并且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境内山峦起伏,河流纵横,植被茂密,有着深沟苗族人民数百年自然繁育、优胜劣汰和人工选育而形成的一个优良鸡品种——深沟鸡。深沟鸡品种独特、肉质鲜美、香味浓郁、独具风味,近些年供不应求的情况时有发生。针对这种情况,他与村两委干部共同努力,结合深沟的这一特点,用心研究征询各方意见后认为,“想要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应当引导贫困户参与发展特色产业养殖深沟鸡。”并且看到金发美食集团在城里卖深沟鸡后,他和单位主要领导汇报,在单位的协调下,多次和企业进行沟通,敲定深沟鸡收购价格,终于把企业引进来参与消费扶贫。 

IMG_9757_看图王_看图王.jpg 

最后,确定结合深沟村生态、民风、深沟鸡品牌三大优势,由马龙金发等大型餐饮企业采取“承包单位+企业+村党总支+基地+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模式,发展特色深沟鸡林下养殖、肉鸡养殖场、温氏养殖等项目。为村集体增收45万余元,转移贫困户劳动力 28个,发放深沟鸡苗引导群众大力养殖深沟鸡进行售卖,让150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6000元以上。现在,深沟村基本形成了以深沟鸡产业为龙头,生猪、肉鸡、烤烟、万寿菊等产业齐头并进,种养一体促增收的产业发展格局,拓宽了群众的增收渠道,让每一户贫困户都有了一份持续稳定的收入。“深沟不脱贫,我不脱钩”他经常这样说。

为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将继续坚持在扶贫一线,优先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最切身的利益问题,努力推动着更多民生问题得到改善,助力深沟早日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