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正文
【驻村先进典型】常才德:驻村帮扶精诚所至 下足功夫金石为开
  • 发布日期:2019-10-25
  • 来源:曲靖乡村振兴网
  • 阅读量:497

2016年3月,常才德作为年轻干部从罗平县交通运输局派到九龙街道堵木村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深知选派自己驻村是组织的信任,是单位的重托,更是群众的期盼。

初到堵木村,常才德了解到,堵木村属于罗平县九龙街道21个贫困村委会之一,辖4个自然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8户170人。受区位、自然地理条件、交通等因素制约,全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经济发展较为滞后,脱贫攻坚任务十分繁重。 

面对艰巨的工作任务,常才德并没有就此退却。三年来,他安下心、沉下身,立足奉献和服务,在实干中彰显情怀,真正做到了勇于接受挑战,直面困难矛盾,在帮助贫困户致富、贫困村发展上,当好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引导员”,在群众的身边小事、家长里短上,扮演着沟通上下、联系左右的“协调员”。

只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就没有做不通的群众工作

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常才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钉钉子”精神,像过筛子一样,一遍又一遍地梳理村情户情贫情,确保问题到人到户、责任层层压实,让群众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法规和认同与.jpg

易地扶贫搬迁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头号工程”,也是“五个一批”精准扶贫工程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但再硬的骨头也熬不过真心实意。家住鲁西村的海关柱家被列为易地扶贫搬迁户,在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时,海关柱却不愿意搬出来。为此,常才德三番五次去找他,甚至带上其他搬迁户一同去做工作,认真听取海关柱的诉求,并用纸笔跟他一起算“搬迁账”,最终解开了海关柱心中的疑虑,如期搬进了新家。

搬了新家,难舍老宅,拆除旧房成了新的难题。其中最难做工作的是赵得仓家,常才德前前后后去了30多趟,才做通工作,拆了旧房。目前,全村4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完成危房改造,其中易地扶贫搬迁10户,所有贫困户住房均达到国家A、B级住房标准。易地扶贫搬迁入住率达到100%,旧房拆除率达到100%。

常才德与贫困户施关培座谈.jpg

“原来,政府叫我们搬迁到‘对门坡’易地安置点,我们还不愿意,心里想着搬迁出去房子也盖不起,种地比较远。常才德经常来家里跟我们拉家常,不厌其烦地跟我们解释,把国家易地扶贫搬迁的惠民政策给我们讲明白了,解开了我们心里的疙瘩。你看看我家现在的房子,宽敞明亮,住着真的很舒服。”家住鲁西村的赵顺安高兴地说。看着农户家里发生的变化,常才德觉得来再多遍、走再多路都是值得的。而面对群众的夸赞,常才德却总是腼腆的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一名驻村工作队员,这些都是应该做的事,以后还要继续努力,要做得更好。”

唯有“无中生有”,才有持续稳定的脱贫支撑产业

精准扶贫,发展产业是关键。“要想实现贫困户稳定脱贫,贫困村出列,就得从产业发展入手”这是常才德坚定不移的想法。为了发展堵木村的产业,常才德也是铆足了劲。

“我没有什么文化,娃娃也还小,以前只会想着在家种点庄稼维持生活,现在娃娃慢慢长大了,用钱的地方也越来越多,常书记知道我家的情况后,就来我家帮我出主意,鼓励我外出务工。”家住鲁西村的龙家良说到。在常才德的帮助下,堵木村的51户人家通过外出务工获得了稳定的收入,实现稳定脱贫。

rtyjty7.jpg

堵木村的残疾贫困户张慧琴,既没有文化也没有劳动力,家庭收入微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整日为生计提心吊胆。为了堵木村的产业发展,为了让贫困群众有持续稳定的收入,常才德下足“绣花”功夫,多管齐下寻找门路。经过多方调研论证,他在鲁西村大力发展花椒和生姜两大产业,共推广种植花椒300亩、生姜3000亩,两大产业的注入让建档立卡户每年增收1800元,发展产业的效益已初步呈现出来;针对外出务工人员较多、部分土地闲置的情况,常才德采取“企业+贫困户+土地”的模式,把闲置土地、贫困户产业扶贫资金入股云南万兴隆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让群众又增添了许多收入。这些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为堵木村群众脱贫致富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堵木村的群众也纷纷为常才德加油“点赞”。

现在,常才德又在忙活了,因为他发现堵木的气候和环境,非常适合魔芋生长,正忙着到处搜集资料,调研考察。下一步,他计划试种100亩魔芋,带领群众在小康路上再往前迈进一大步。

发挥引领作用,当好基层党建工作的带头人

蓝图绘就,重在添彩。为确保产业发展目标如期实现,常才德从抓班子、带队伍、强堡垒入手,借助党建活动载体,整合多方资源,凝聚发展合力。

“自从小常来我们村担任第一书记,在他的带动下,我们村的党建工作就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党组织的作用也发挥出来了,他真的很棒。”堵木村党总支书记孙建福自豪地介绍着常才德。

“支部连支部、脱贫共致富”主题党日活动.jpg

常才德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引导村“两委”干部高标杆定位、高标准落实工作。他认真履行党建指导员的职责,每月5日定期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开展学习活动,结合发展问题讲党课,提高全体党员的政治思想觉悟,激发他们积极参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激情;注重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发展了2名正式党员、2名预备党员;制定了村级班子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坚持民主决策,增强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加大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力度,严格落实“小微权力”清单运行规定,让村务工作事事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评议和监督,让群众明白、使干部清白,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村“两委”的战斗力、凝聚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常书记的到来,给我们的支部工作带来了新的活力,让我们明白了基层支部究竟该干些什么,如何为党员群众服务提供了思路,通过前几次的活动,我们真的感觉大不一样,很受党员群众欢迎,现在每次组织活动只要喇叭一喊,大家就都来了。”谈到堵木村支部工作的改变时,素嘎村党支部书记王冲强这样说。

堵木村,记录了常才德的扶贫情怀和风雨足迹。如今的村庄,产业发展了、环境改善了,修缮加固的房屋、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醒目可见的宣传标语随处可见,脱贫致富产业日益兴盛、田间地头丰收在望……老百姓看在眼里、喜在心头,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