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正文
种好草养好牛,肉牛产业成雪林佤山群众稳定增收新渠道
  • 发布日期:2019-09-28
  • 来源:曲靖乡村振兴网
  • 阅读量:307

云南网讯(记者 姬祥虎 通讯员 普源)“感谢你们的帮扶,现在我家住得比以前好、牛也养得肥壮,甘蔗头、农作物秸秆可以卖钱,每年还可以获得合作社的分红……”今年中旬,在普洱市澜沧县澜沧建梅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举行的分红培训大会上,家住澜沧县雪林佤族乡芒登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李赛门笑着说。而这次分红,已是该合作社自2018年以来组织实施的第二次分红。

作为澜沧县落实产业扶贫重点扶持养殖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之一,澜沧建梅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按“公司担风险、投资变股权、农户得股份、收益有保障、利益共分享”的思路,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扶贫模式,有效建立起合作社与村集体、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群众发展肉牛产业,将华能帮扶产业到户资金统一集中到合作社,再由合作社运作、经营和使用,确保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00300939933_c963a44b.jpg

 肉牛养殖

转变群众观念 增强肉牛产业发展信心

三年前,坐落在边境上的雪林佤族乡由于土地贫瘠、无产业支撑、经济发展区位优势弱等原因,当地百姓年均人收入仅为1000元。加之边境佤族同胞文化水平低、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处于长期封闭等原因,部分群众不通汉语,不愿与外族、外界交流。为了做好肉牛养殖动员,当地乡政府领导带队走村串户,宣传项目政策、补助标准,深入细致地做思想工作,逐渐消除百姓的顾虑,激发了产业发展的信心。

“如今的牛肉市场供给不足且价格一路走高,肉牛养殖可以说是当前的朝阳产业。村民们养牛可以喂甘蔗尖、农作物秸秆等,也可以在房前屋后种植皇竹草,养殖的成本很低廉。牛养出来后,由我们合作社进行统一收购销售,连牛粪我们都可以回收,而且我们还有保底价收购。”在开展肉牛养殖动员工作中,澜沧建梅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总经理杨海荣介绍到。

经过多次入户动员,村民们纷纷参与到肉牛养殖的队伍中。“目前,我们合作社带动雪林乡7个村委会及华能集团帮扶的芒登、左都村674户建档立卡户,总投资约3465万元。现在发展起来的养殖散户有70多户,一般养殖能繁母牛2头、架子牛3~5头不等;发展起来的村级合作社有7个,共养殖肉牛450头,带动效果还是比较明显。”杨海荣说。

加强培训力度 多举措促农增收致富

在推进肉牛养殖过程中,澜沧建梅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有发展意识、有科技头脑、想养牛的贫困户成立多个微型养殖合作社,并提供能繁母牛给贫困户按照饲养规程进行养殖,由合作社统一饲养品种、统一饲养规程、统一饲草饲料、统一收购加工等,技术人员全程跟踪技术指导服务。“我们无条件开展培训,手把手地教大家养牛。多养牛、多种草就能多赚钱,最终过上好日子。”该合作社董事长何建梅说到。

00300939932_3c109285.jpg

技术指导

同时,该合作社积极鼓励农户种植青储玉米、皇竹草及到合作社打工等,让贫困农户充分参与项目实施得到受益和入股分红,多渠道增加贫困群众的经济收入,如期实现脱贫致富。截至目前,该合作社已收购贫困户交售的各类饲草约3400多吨,支付给贫困户饲草交售款约114万元;吸纳贫困户到养殖场务工2680人次,合作社共支付劳务费约32.16万元。

“我家养了2头牛,种植甘蔗20亩、皇竹草5亩,准备再种3亩青储玉米。年底除了甘蔗和卖牛的收入,还能获得1500元的分红。现在的养牛技术提高了,计划要盖个大牛圈,等过两个月还想多养几头。”村民李尼门说。而作为合作社的长期务工人员,村民田三保表示,自己在家门口上班很方便,每天有120元的收入,而且还能学到很多养牛技术。下一步,田三保计划尝试发展肉牛养殖。

据雪林乡副乡长石江城介绍,澜沧建梅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效果比较明显,目前已有388户建档立卡户实现了稳定脱贫。

“现在我们合作社已售卖能繁母牛3批352头,收入近300万元。目前存栏669头,预计年底还将出售一批,然后再购买600头进行饲养。”杨海荣介绍,下一步合作社将牵头成立澜沧县肉牛产业协会,做到肉牛品种统一、饲养规程统一、购销渠道统一等“五统一”的肉牛养殖联合体,建设现代化牛肉食品精深加工企业,将肉牛养殖培育为澜沧县群众实现稳定致富增收的重要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