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贵在精准,贵在精准识别、精准施策。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多种做法和手段中,习近平总书记既强调了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又强调要防止产业选择盲目跟风,提高组织化程度,培育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的经济实体。近年来,大理白族自治州牵住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助力精准脱贫的“牛鼻子”,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基层党建与产业脱贫双推进为目标,大胆探索符合贫困地区实际的特色产业精准脱贫道路,走出一条以特色产业带动扶贫开发、以特色产业推动脱贫致富、以特色产业巩固脱贫成效的新路子。
政策创设引领投入,十大产业变身“十朵金花”
大理州紧密结合贫困户经营能力和脱贫需求,坚持自上而下制定政策措施,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在产业扶贫上既谋求见效快,更重视长期效益、稳定增收,把落脚点放在有效脱贫和巩固脱贫上,努力实现脱贫效果的可持续。
思路新,措施实。坚持市场导向,综合考虑贫困地区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市场需求等因素,确定了“短能有效脱贫、长能稳定致富”的产业扶贫新思路,采取转变思路、制定政策,加强扶持、技术指导等措施,扶持发展一批贫困户参与度高的高原特色农业产业,激活、增强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内生动力。
政策新,扶持实。建立健全产业扶贫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实施产业扶贫政策。统筹资金保障,州财政安排农业、林业、旅游等部门的产业发展资金40%以上用于建档立卡贫困乡镇和贫困村,中央和省财政安排县市的专项扶贫资金15%以上用于产业发展。2018年,全州投入财政性产业扶贫资金15.42亿元,占投入扶贫资金总额的41.8%。
结构新,脱贫实。按照念好“山水经”、唱好“药材戏”、打好“林果牌”的产业结构特点,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已培植的牛羊、生猪及特色禽、蔬菜、中药材、特色水果、高山生态茶、花卉、蚕桑、休闲农业、淡水渔业等十大产业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十朵金花”,新增特色水果、中药材、高山生态茶、花卉等特色经济作物8.61万亩,累计达1397万亩,综合产值达259.35亿元,增长13.78%;实施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推进畜牧养殖上山,全州肉类总产、奶产量、禽蛋产量比2017年分别增长10.46%、11.8%、46.75%,推动了贫困村山地牧业持续增收。截至2018年底,全州特色种养业、林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等产业覆盖贫困户10.33万户、39.65万人,基本实现对有产业发展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占比99.99%),比2017年提高了13.56个百分点。
科技创新引领增收,农业专家变身“脱贫精英”
大理州以农业科技创新为支撑,建立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体制机制,加强农业科技对外合作交流,以党建为引领强化农业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提高扶贫脱贫成效、实现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支持。
抓体系,强示范。始终坚持扶贫先扶“志”与“智”,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全州建成主导产业新技术、新品种示范基地142个,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30418户;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7568人。
抓科教,强合作。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合作,编制出版《大理高原特色农业实用技术丛书》10册,加快大理州农科院和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积极加强与中国农科院、上海交大、上海海洋大学、云南农大等科研机构及高校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产、学、研、推相结合的农业科技推广格局不断完善。目前,全州合作共建涉农院士工作站4个、涉农专家工作站8个;建立主导产业新技术、新品种示范基地25个,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9个。
抓党建,强队伍。认真履行党建主体责任,强化一岗双责,借助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进一步夯实加快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助力精准脱贫的政治保障、思想保障、组织保障、作风保障和人才保障。实施“白州兴农科技名人”选拔培养工程,在积极探索创新党管人才工作机制的同时,加强农业科技人才的选拔培养和奖励激励。
模式创造引领脱贫,基层组织变身“致富红娘”
大理州以贫困户创业创新为载体,以基层党支部为引领,积极探索创造产业扶贫新模式,努力增加贫困户资产性、资本性、工资性收入。
总结推广“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由党支部组织发动,选准引进经营主体,采取流转土地收租金、银行贴息贷款入股分股金、进企业打工挣薪金的方式,建立贫困户与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引领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
总结推广“互助社带动”模式。让互助社成为农民“自己的银行”,筹措互助资金1.89亿元,成立712个互助社,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村507个,参加农户43508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2855户,为贫困户提供了简便、灵活、低息的小额临时暂用资金。目前,累计发放产业扶贫贷款31.68亿元,其中到户贷款28.71亿元,获贷农户62431户,项目贷款2.97亿元,获贷企业43个,带动4103户;累计发放互助资金2.02亿元,受益农户24379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452户,极大地解决了贫困户贷款难、贷款贵的难题。
探索产销对接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2018年,全州农业龙头企业、现代农业庄园、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7705个,比2017年增加347个;制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奖补政策及金融扶持措施,鼓励发展产业带动、帮助贫困户劳动力就业等带动贫困户脱贫的积极性。同时,推动贫困户流转土地收租金、银行贴息贷款入股分股金、进企业打工挣薪金,努力增加贫困户资产性、资本性、工资性收入。截至2018年底,4343个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10.16万户、38.81万人。(作者:余务洪 周应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