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秋天,在脱贫攻坚进入最关键的阶段,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派出处级干部深入到挂联的丽江市永胜县东山乡牦牛坪村委会,以“群众思想发动,蹲点干部示范引领,驻村工作队参与”为扶贫工作的切入点,进行重点的蹲点帮扶。
把准脉搏 从找到“病根”入手
“脱贫攻坚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重要的民心工程,而打赢脱贫攻坚战主战场在农村、主体是群众”。牦牛坪村地处高寒地区,峰峦叠嶂、林深茂密、景致幽然,是典型的彝族村,有人口2496人,其中建档立卡户211户907人,是永胜县较为深度的贫困村之一。
由于历史形成和生活习惯的原因,“没有厕所、人畜共处和不讲卫生,以及脏、乱的现象与贫穷落后共存”,已严重影响了彝族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脱贫攻坚的进程。同时,这里部分彝族群众“等、靠、要”思想根深蒂固,产业发展单一,原生动力较弱。自省文化和旅游厅挂联以来,厅党组和厅领导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始终紧盯“解决群众思想发动,激发群众原生动力”等问题,寻求在脱贫攻坚问题上的突破。
示范引领 从严格“标准”做起
扶贫工作是党的工作,只有“冲锋时”,没有“等待日”,更容不得有半点懈怠。在蹲点干部的带领下,驻村工作队把坚持把脱贫攻坚的重点工作突出出来,打破群众思想发动难的“瓶颈”,从示范引领开始,大胆地进行创新和探索。
从去年10月13日开始,在永胜县扶贫工作总队和县委副书记吕开家的支持下,率先在牦牛坪村民小组发起了“远离垃圾、清洁家园”整治行动。在行动中,蹲点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示范带动,每天第一个站在劳动现场,向群众宣讲党的脱贫攻坚政策;第一个走在群众的前面,为群众做清洁卫生的示范;第一时间把党的声音传到群众耳边,把人心聚集在党的旗帜下。
垃圾是牦牛坪村脱贫攻坚路上的“拦路虎”,把彝族群众美好生活的梦挡在路上。“打蛇打七寸”,垃圾清除的“第一仗”从叫安秀英老人家的房前屋后开始。看到全村人都来帮忙,安秀英老人也带着六岁的孙子参加到劳动中来,仅此一家“积蓄”了数十年的垃圾,大家锄挖肩挑,就足足用了大半天的时间。
这些年,牦牛坪村的河道早已被臭气熏天的垃圾和污泥浊沙堵得几乎“断流”,蹲点干部和工作队员毫不犹豫站在河道中,挖下“第一锄头”。有了榜样和示范,村民们无不争先恐后,大有“战天斗地”的劳动场面。村民马永生、杨阿命、杨丽不怕脏臭,鞋子被冰冷的水打湿也全然不顾;村民马永贞、罗阿干推着装满垃圾的独轮车来回地奔跑,不多时河道上的公路边堆满了垃圾。
当得知许多村民在“四分地”种植大量作物,可犯难的是没有条可以通达的“机耕路”,连拖拉机都进不去。急为群众所急,蹲点干部和驻村工作队随事而为,发动村民“自已的事自已办”,硬是和村民在一起,用了三天的时间,靠简单的人挖肩挑,硬是开垦出一条长宽2.5米、长270米通向“四分地”的道路。道路“竣工”那天下午,全村的村民第一次放声高唱起彝族歌曲,第一次不含羞涩地尽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民族特色 让文化“灵魂”映现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长期共同生产实践中产生和创造的,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随着牦牛坪村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蹲点干部和驻村工作队乘热打铁,借势而上,把文化的理念和民族的特色融入到清洁家园的全过程,用村民喜闻乐见的民族文化元素增添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牦牛坪围挡牲畜用的木栅栏本身平淡无奇,但在木栅栏上画上彝族图腾后却栩栩如生,更添文化的灵动和情趣,别具创意地成为一道靓丽的“彝族文化长廊”。
新建的牦牛坪村民文化活动中心更是巧夺天工,硕大的墙面上,一位美丽的彝族少女,双手捧着“和平鸽”在鲜红的党旗下作放飞状,“中国梦 彝人梦”六个大字历历在目;红色砖头和鹅卵石砌成的地面和墙上的“艺术地图”,以及民族图腾相得益彰。彝族“红、黄、黑”三色文化充斥在村子的各个角落,盛物用的“簸箕”经过加工挂上了木楞旁成了耳目一新的“艺术品”。
村入口处,村民们自已动手,在雨水冲刷过的陡坡上,雕出形态逼真的牦牛坪“土林”,古老的金沙江“东山岩画”在不远处欣然呈现;用旧木板做成牛羊和一群鸭子活灵活现,编织出一派丰收的景象。新建的寓意团结之意的村“彝山新时代”广场浓郁着鲜艳夺目的民族风情;“爱党爱国、爱村如家,勤劳为本、脱贫光荣……”的《村规民约》在黑板上幡然醒目。
“牦牛坪扎实变了”是牦牛坪村口传最多的一句话,而为了这句话,牦牛坪村的人却等了很久。他们从2018年秋天的尽头出发,圆梦在了党的阳光路上。60多天的不懈的奋斗,4000余人次的艰苦劳动,清运(填埋)68车120余吨的垃圾,换来的又何止是感动的泪水,那是牦牛坪彝族群众早已怀揣的脱贫梦想,是牦牛坪彝族群众在党的脱贫攻坚政策指引下开始的崭新的美好生活。
“伸手可扯下万道霞光的地方”是对牦牛坪最好的赞美,而为了这句宣传“广告语”的诞生,蹲点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却是把多少的情、多少的爱留在了这片多情的土地上!2019这个初春种下的250颗樱花树,将在来年随着牦牛坪村和永胜县的脱贫“摘帽”,定会开出更加艳丽多彩的花朵!
作者: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