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正文
【驻村扶贫故事】巾帼不输须眉,“娘子军”勇战“贫魔”
  • 发布日期:2018-12-18
  • 来源:曲靖乡村振兴网
  • 阅读量:599

云南网讯(记者 姬祥虎)今年3月,曲靖市委根据“帮扶优势向深度贫困县乡倾斜”的原则,将曲靖市委老干部局挂包帮扶的马龙县马过河镇何家村委会调整为宣威市阿都乡阿都村委会。为此,曲靖市委老干部局选派徐敏、李树仙、韩欣甜三人前往阿都村,并由徐敏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开展具体帮扶工作。

  在很多人心中,“阿都”是贫穷偏远的代名词,“山高路远谷深、人多地少难耕”是阿都村的真实面貌。从一般贫困转战深度贫困,这支来自曲靖市委老干部局的“娘子军”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舍“小家”顾“大家”将满腔的柔情化作激情和动力,带领阿都村干部群众向“贫魔”宣战。

  摸清民情村风,增进干群鱼水情

  作为阿都乡最边远的特困村之一,阿都村下辖的21个自然村零零散散地座落在“v”字型的深山峡谷中,60度以上的坡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72%,可利用资源极其匮乏,人均基本农田地仅为0.8亩。该村产业以传统种养殖为主,仍处在“种粮为吃饭、养猪为过年”的生产生活水平,村民经济来源主要依靠传统的种养殖业和外出务工等方式。

  同时,阿都村基础设施十分薄弱,村内环境脏、乱、差等现象较为突出,是一个典型的空壳村、落后村和贫困村。据悉,该村有农户1426户507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35户649人,至今还有154户427人未摘去“贫困帽”。

  面对阿都村的客观实际,由徐敏带领的这支“娘子军”从未退缩,而是选择继续战斗。她们走村串户,在村院农舍、田间地头主动与群众谈家常,倾听大家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充分了解村情民意。她们认真积极、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风,逐渐获得了村民和村干部的认可,于是大家也慢慢接受了这支“娘子军”。

  聚焦热点问题,倾力破解赢民心

  在开展帮扶工作中,她们利用一个月时间走遍了全村的21个自然村。其中,部分自然村车辆无法前行,她们毅然选择徒步进村,充分详细地了解村民的实际生活状况、住房情况、产业发展以及村民想法和愿望等,及时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在广泛调研走访、吃透村情的基础上,驻村工作队和“村三委”精心制定完成了贫困村的帮扶计划,以及逐户制定出帮扶清单。面对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采取有力措施认真予以破解。针对党员活动室设施陈旧的情况,及时协调乡镇有关部门完成了制度牌上墙、宣传栏更新等软硬件建设。

  此外,驻村工作队还带领全村干部群众以筹建阿都乡第一家“爱心公益超市”为契机,从环境卫生、生活习惯、邻里关系、家庭和睦、集体观念、孝老爱亲、自主脱贫等方面,对表现良好的村民给予积分奖励,以兑换所需的生活用品,充分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

  心系贫困群众,多办实事解民忧

  针对阿都完小校园内没有绿化的实际,驻村队员以今年的“六一”儿童节为契机,从有限的办公经费中挤出10000元用于帮助改善阿都完小校园绿化问题;在儿童节联欢会上,孩子们还把市委老干部局驻村工作队在村里开展工作的情况改编成小品《懒汉脱贫》进行演出,赢得了老师和家长们的阵阵掌声。

  村里的贫困户卜发勇,原本从事建筑行业,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但十多年前的一场意外使他重度残疾瘫痪,全家的生活陷入了困境,他本人也长期情绪低落。驻村工作队知悉情况后,及时协调村委会将其妻子安排到村委会做饭,向有关部门协调慰问金,三位驻村队员还凑钱去看望他并鼓励他要向前看,要重拾生活的信心。

  驻村近一年来,这支“娘子军”协调各类帮扶资金共计63万元,用于帮助阿都村改善基础设施和发展集体经济。同时积极邀请乡镇领导和相关专家实地考察村内的种养殖业、光伏发电等项目,努力实现集体经济收益,摆脱“空壳村”困境。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采用‘合作社+集体经济+贫困户’的模式助力贫困户增收,同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帮助转移劳动力以促进农民增收。”徐敏介绍说,驻村工作很辛苦但扶贫队员和群众们都敢于勇战“贫魔”,只有把扶贫工作中的每件小事都做好了,人民群众才能真正地感受到党和政府送来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