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讯(记者 包涛)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围绕“精准”,突出实干,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迈出了新步伐,跑出了加速度,写下了新篇章。截至2017年底,全县累计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26311人,贫困发生率降2%以下。
9月30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云南省2017年15个贫困县(市)退出”新闻发布会宣布,2017年,全省有10个州(市)的15个贫困县(市)实现了脱贫摘帽。其中,寻甸县上榜,这标志着寻甸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实现脱贫摘帽。与此同时,今年寻甸还荣获2018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可谓是“双喜临门”,这些成绩,寻甸是如何取得的呢?
产业为根,勤劳群众持续增收
推进“农业+”。推进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大力发展烟、薯、菜、畜、禽等特色产业,实现贫困村有1至2个主导产业,贫困户有1至2个产业增收项目,截止目前,累计带动贫困户30500户、户均增收1850元左右。
推进“龙头+”。制定全县产业扶贫总体规划,遴选农业企业(合作社、大户)187家,采取“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基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党支部+能人大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等方式,并通过多种生产经营模式,与贫困户建立合理紧密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推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
推进“就业+”。广泛拓展群众增收渠道,实现有劳务意愿的贫困户就业全覆盖。举办技能培训班、开展供需见面会、批量组织输出,2017年,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202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210人。
推进“补助+”。为每户贫困户提供7000元产业扶持资金,给予每个带动贫困户发展的龙头企业3至5万元奖励资金,通过企业带动、合作经营等方式,每户贫困户至少年增收700元。首创并推广农村致富带头人帮扶协会,带动贫困户就业11380人,促进农户增收500余万元。在贫困人口中选聘500名生态护林员,年人均增收1万元;选聘202名常设护林员,年人均增收8000元。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享受农村低保对象1710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564.4万元;特困供养183人,发放特困供养金131.76万元;临时救助6695人,发放救助资金646.06万元,确保绝对兜底,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安居为要,家家户户窗明几净
精准实施易地搬迁。实施并完成23个易地搬迁点976户3669人、13个宜居农房集中安置点1039户,所有搬迁群众喜上眉梢、乔迁新居。
科学建设安居住房。清零符合改造条件的50582户农村危房,真正实现“建房为安居、安居好创业”的农村安全住房改造目标。
整体打造美丽乡村。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聚力优化农村环境,实施120个深度贫困自然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实现“群众增收”和“家园美丽”双促进。
教育为先,适龄学生一个不少
出台政策加强控辍保学。县级制定细则、方案,落实控辍保学“双线十人制”、承包责任制、动态归零督导制和“一票否决”制,确保辍学学生及时返学和控辍保学工作形成长效机制。
实施重大工程改善办学条件。2017年,县财政专项安排7673万元用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项支出,12月,寻甸县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以接近满分的成绩顺利通过了国家督导评估。
落实惠民措施强化资助救助。2014~2017年累计资助学生56.76万人次,补助资金3.91亿元。建立“泛海公益助学基金”,对各类贫困家庭当年考入大学和在校大学生每人每年资助5000元,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不因贫辍学。
健康为本,“健康扶贫30条”全面覆盖
构筑“五重保障”。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乡镇住院实施零起付线,按照分级诊疗、转诊转院的规范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合规医疗费用在一级、二级、三级联网结算医疗机构报销比例分别达到95%、85%和80%。
落实“五项服务”。为全县12796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购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享受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相关待遇。
实现“四个提升”。推进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对卫生院进行业务用房扩建,并均建有中医馆(或中医科);县第一人民医院和县中医医院均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标准。
基础为重,村村寨寨五网交织
畅通路网。提升改造国道、完善县乡道路、硬化农村公路,全县174个村(社区)道路硬化率达100%,自然村道路硬化率达80%、通达率达100%,通村道路危险路段均有防护措施。
升级电网。实施农村电网升级改造项目33项,行政村通10千伏以上的动力电覆盖率达100%,全部自然村均通380伏动力电且具备新增用户接入能力。
连通互联网。全县174个村(社区)及所在地学校和卫生室光纤网络实现全覆盖,行政村及所辖自然村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
改造水网。全面完成18.513万人的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完成覆盖全县水源点的水质检测工作,饮水安全有保障工作全面达标。
打造服务网。完成121个行政村村级活动场所、503个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建设。推动111项便民服务事项进入综合服务平台办理。提高村级便民服务水平和经济发展能力,实现了包括134个省级贫困村在内的所有村(社区)集体经济全覆盖。